-
1 # 梅主人0105
-
2 # Senven1
小孩教育跟父母,特別是父親的教育特別大關係,我是一位父親,我有一個女兒,我認為孩子未來的意志力、獨立能力,勇氣,創造力都與父親的教育息息相關。如何對待孩子教育
1.以身做則,親身教授,為最好,我家孩子雖小,但無意識裡一直在學習,模仿,不到二週歲就會背10首詩,孩子從小很有禮貌,自己事情自己做。相信這也是日常生活教會他的。
2.陪伴,莫因工作忙碌忽略陪伴,現在90後爸爸們多半為了生活時常不在家,應酬、出差、陪客戶。每週無論多忙,做為爸爸的我一旦有時間,都會時間陪著孩子,陪她玩。對我而談,陪孩子帶來快樂感也是工作減壓。
3.安全感建立,特別對女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重要性顯而易見,有時候我在想什麼算安全感呢,孩子的獨立,自信心,依賴心,我一直在學習教訪有更好的方法。
以上小小心得采納。
-
3 # JY劍雨
對待教育孩子問題上,我分享下我的想法。
先說下我的童年經歷。我出身在一個農村家庭,父母一直秉持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所以從小對我管教異常嚴厲。記得記事起爸爸都是一副嚴厲的面孔,當大家都沉浸在撒歡、灌籃高手、足球小子這些充滿童真的事情上時我永遠是被關在房間裡讀書溫習功課。最終結果是我的性格一直很孤僻,失去了童年該有的快樂,而孤僻的性格在當今社會環境來說相當致命。
現在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望子成龍的想法而過多嚴厲教育孩子,給孩子極大壓力,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好的,我分享下我對教育孩子幾個方面的想法:
陪伴:孩子天真有趣同時也是敏感的,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尤其重要。當孩子缺少陪伴而身邊小夥伴都是父母陪伴下開心成長時候,孩子是絕對敏感的,容易產生孤獨的感覺而完成日後性格孤僻、更加敏感,對孩子影響很大。不管父母工作多忙都要騰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在乎,感受到溫馨,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能使父母與孩子的感情深厚。太多的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的剪影告訴我們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
適當鼓勵、適當責罰:孩子需要鼓勵激勵他做的更好,同樣也需要適當責罰來告訴他有些事情是不對的,這樣做是不好的。比如當孩子吃個東西學會分享給別人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與獎勵,比如有天孩子玩個玩具懂得分享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就可以適當給與鼓勵,讓他知道分享是積極的做法,對孩子以後來說,他將有更多的朋友,更開朗的性格;當孩子做錯事時,也要適當進行責罰,讓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在學習階段,這樣他以後就不會再犯同一個錯誤,關鍵是讓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待鼓勵、責罰要張弛有度,一味鼓勵或者一味責罰都是不妥的教育方式。
瞭解孩子,業餘愛好培養:做父母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而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業餘愛好。在孩子相處中,有著業餘技能的孩子往往更加受歡迎,也使得孩子更加自信。例如:課業之餘可以讓孩子學學跆拳道,鍛鍊身體的同時能養成堅毅的性格;或者學學舞蹈、鋼琴等,培養孩子們的氣質。怎樣選擇這些教育專案,還得善於去發現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同時建議不能同時多樣進行,徒增孩子壓力,甚至形成牴觸情緒。
對待孩子學業,我們應該張馳有度: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多瞭解孩子。有些父母總是按著自己的意願去強加給孩子,這樣是不對的,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孩子們正處於童真快樂的時期,父母應該把快樂生活帶給孩子。在學業與生活間,父母往往很難把控到平衡,我建議對孩子學業把控的同時也不要過於苛求成績好壞,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有鞭策又不會壓力很大,給與孩子一個應該有的童真生活。我之前有個同事就是這樣,才小學一年級就過分苛求孩子成績,管教異常嚴格。後來孩子養成了很孤僻性格,過年回家小孩子們都圍繞一起開開心心打鬧的時候她的孩子卻沒有跟大家一起開心玩耍的想法,嚷嚷著要去做作業,跟其他孩子的開朗童真一對比,作為母親的她懊悔不已。
正因為我童年的經歷,形成了我對教育孩子的想法。我的初心是在孩子教育成材的同時給與孩子該擁有的童真快樂,培養孩子積極正面的性格養成,作為父母,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快樂中成長。
回覆列表
我想我們無論與多大的孩子在一起,首先要贏得孩子的認可、信任,要善於營造輕鬆的氛圍,讓他願意並喜歡跟你在一起,這樣有利於溝通。同時要充分信任孩子,哪怕你發現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如:撒謊、沉迷遊戲),也一定不能夠一棍子打死或大聲呵斥,要懂得尋找合適的機會和場合,坐下來誠懇而嚴肅的指出,當然,注意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語氣,做到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我想效果挺好,至少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同時也能夠感受被尊重從而體會家長的一片愛心、用心。
另外,平時也要多注意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