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映象科普
你可能沒有見過登月艙的照片,實際上登月艙是用三條“腿”著陸的,由於月球引力很所以只需要用很小的推力就可以離開月球表面。動力是登月艙自帶的火箭發射機提供的,返回時艙體分為兩段,著陸部分就在月球,返回艙返回地面。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載人航天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組成。飛船高29米,重量約為46噸。
“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艙是飛船的大腦,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艙內充滿純氧,溫度為21-24℃,分為前艙、航天員艙和後艙。前艙放有著陸裝置、回收裝置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裝置。航天員艙為密封艙,存放了可供航天員生活14天的生活用品和應急救生裝置。後艙有10臺姿勢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儲箱及姿態控制、制導導航、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指揮艙的中央並排放置了指令長、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3名航天員的座椅。飛船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3名航天員躺在椅子上,其餘時間航天員可以離開座椅活動。
飛船的服務艙是圓柱體,裡面裝有變軌主發動機,、3副氫氧燃料電池、姿態控制和電氣系統等。其中變軌發動機的推力達到了95.6千牛,可把飛船從月球軌道送回地面,服務艙的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該艙分為6個隔艙,艙內安裝主發動機、16臺小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姿態控制系統等,這些發動機除用於姿態調整之外,還可以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下降級由下降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四個儀器艙組成,用於從月球軌道降落到月面,可以把兩名宇航員送人月球上。上升級為登月艙的主體,由航天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儲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在登月的過程中,兩名宇航員將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完成任務後航天員乘其返回環月軌道與停泊在這裡的指揮艙匯合。
-
3 # 科學黑洞
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在1969年~1972年間共進行過七次,成功六次把12名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並最終全部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載人飛船採用的三艙式-服務艙、指令艙、登月艙如下圖:
大推力運載火箭-土星五號直接把阿波羅飛船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樣就節省了飛船的很多燃料。進入環月軌道後登月艙會和指令艙分離,登月艙和服務艙繼續繞月飛行。
登月艙下降級點火控制下降過程,成功著陸後宇航員完成科學任務帶著月球樣本返回登陸艙,丟棄掉多餘的科學裝置。執行登月艙上下級分離,下降級充當發射機座上升級點活升空。由於月球重力僅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又沒有大氣層的干擾,上升級只要達到1.86公里每秒的速度就可以實現環月飛行與等在那裡的指令艙對接。
之後登月艙上升級會被丟棄在環月軌道上,指令艙和服務艙點活飛回地球,在如大氣層前指令艙和服務艙分離。宇航員乘坐指令艙最終墜落在地球上的指定降落點,安全返回地球。
回覆列表
都說美華人登陸了月球,那麼宇航員是怎麼返回的?
也許各位看了土星五號的巨大體積後開始發怵了吧,因為我們送了登月艙、指令艙以及服務艙三個結構的一點點的東西到月球,用瞭如此巨大的火箭,到底有多大,我們來感受一下。
土星5號和我們發射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對比,可想而知其巨大!
阿波羅飛船的完整結構,指令艙和服務艙會留在月球軌道上,登月艙上升段和下降段將登陸月面,但起飛時候下降段就丟棄在月面!那麼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登月艙加上底座有多大呢?
下半部分是登月艙底座,登月時候的減速及緩衝火箭發動機都在這一部分,上半部分為上升段返回艙,登月時生活休息與工作都在這個艙段裡,從月面起飛時候,下半部分將作為發射臺,直接丟棄在月面!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鷹”起飛時丟棄了著陸發動機艙段,只有上升段返回!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逃逸速度只有2.4千米/S,另一個非常關鍵的是月球無大氣層,火箭發動機可以毫無阻隔的突破月球的逃逸速度,並且“鷹”丟棄了多餘的著陸發動機等多餘物,因此與發射時的土星五號火箭相比,月球上重新起飛的是不是簡單很多啊......
這也是很多科學家對月球垂涎三尺的重要原因,因為從月球發射火箭燃料節省可不是一星半點,而是80-90%以上,很多機構都嚷嚷著要建設月面前進基地,甚至很多機構都做了圖紙
月面基地想象圖
登月艙與服務艙在月球軌道分離時的照片
返回時濺落太平洋的,減速傘已經開啟
返回艙的隔熱大底已經被燒蝕出碳纖維編織結構了
從地球起飛和從月面返回是兩個不同的任務性質,地球重力比較大,起飛時攜帶的燃料與物資等相當多,但從月面返回則是最精簡的結構,因此小小的登陸艙完全可以做到安全返回,只要技術沒有缺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