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丞相是官員職務,宰相是指不設丞相的朝代,對行使丞相職權、類似丞相職務的官職統稱。

    一、丞相是官職,古代的皇帝,綜理國家大事,軍民工農財文法,繁瑣雜務,根本忙不過來,於是自春秋戰國始設定丞相一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秦、漢時代相沿設定,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為百官之首,相當於現在的政府首腦,也就是總理、首相職務。

    如秦朝助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封建帝國的丞相李斯;

    漢朝助漢高祖劉邦成就帝業的“漢初三傑”之一的丞相蕭何。

    二、宰相,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遼朝設為官職。

    宰相是在其他不設丞相的朝代,對行使丞相職權官職的統稱。

    如唐朝、宋朝,汲取前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權力太大,威脅皇權,因而不設丞相一職。

    但皇帝綜理軍國大事又忙不過來,唐太宗時,設“同中書門下三品”之職,後改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使丞相職權,習稱宰相。

    但為避免集權,設定多人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太宗重臣李績成為歷史上“同中書門下”第一人。

    三、明初曾經設定丞相,丞相胡惟庸結黨營私,權傾朝野,明太祖朱元璋深感皇權受到威脅,以謀反案誅殺胡惟庸後,裁撤丞相一職。

    明朝又以內閣大學士多人分散權力行使丞相職權,亦可稱宰相,行使丞相權力,就是實際上的丞相。

    四、清朝始仿明制,設定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皆為最高品級一品官員,以殿閣大學士行使丞相職權,多達6人,避免集權,

    但自雍正皇帝,因西北戰事需要,設立軍機房,後改軍機處,初為僅辦理軍務事宜

    後來,逐漸軍國大事皆經軍機處辦理,成為清朝最高中樞權力機關,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軍機大臣多有原職,由皇帝倚重的才能卓著的六部尚書、侍郎等充任,領班軍機大臣則多由皇族王公、滿族親信擔任。

    殿閣大學士由行使丞相職權的實職,變成尊崇位高的虛職,成為皇帝授予文武勳臣的榮譽性加銜職務。

    晚清重臣左宗棠任軍機大臣,榮譽加銜東閣大學士。

    僅供參考。

  • 2 # 小勞叨叨

    有人說了,這“丞相”不就是“宰相”嗎,文武百官之首,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除了皇帝就屬他大了。嘿嘿,您要是這麼理解呀,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丞相跟宰相呀,還真不是一碼事。

    首先來說,丞相是一個具體的、正式的官職,官位職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這個國家總理吧。而宰相首先來說,它是一種制度,宰相的制度。這個從春秋時期就有了,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把這宰相制度給廢了,改了內閣制度了。同時呢,宰相是口頭用語,他是對那些個,輔佐皇帝,處理事物的人的一種口頭稱呼。這兩區別很大。

    “丞相”一詞呢,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這各個諸侯國啊,都設定有相國的職位,用以輔佐國政,而且這個相國,和丞相,也不是一個職位。丞相是相國的副手,丞就是輔佐,丞相,就是輔佐相國的意思。後來呢,隨著歷史發展,這丞相呀,搶班奪權,慢慢的就把這相國的權利呀,給搶過來了,在戰國後期,丞相正式的取代了相國,成為輔政大臣啦。

    當然,這丞相,也不是歷朝歷代都有,比如說吧,西漢,漢哀帝就把這丞相改叫“司徒”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又當了丞相了。蜀漢,諸葛亮,也被封為丞相,但是諸葛亮死了之後呢,丞相這個職位呢,也就沒了。然後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宋,這一歷史階段呢,大部分朝代是沒有設立丞相這一官職的。不過也有例外,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把尚書左僕射、右僕射,改為了左丞相、右丞相啦;南宋乾道8年(1172年)也是把尚書左右僕射改為了左右丞相。元朝的時候呢,又設立了丞相一職,但是丞相權力太大,對於皇帝的權力呢,形成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到了明朝,朱元璋乾脆透過胡惟庸案,直接把丞相這個官職呀,徹底給廢除了。

    那這個宰相又是怎麼個意思呢?歷史學家,祝總斌先生,給宰相呀,下了個明確的定義。他認為,只要一個官職,集兩種權利於一身,那他就可以稱為“宰相”:第一,是有能與皇帝討論政務的“議政權”;二一個是能監察百官執行政務的“執行權”,兩者缺一不可。按照這個標準來說呢,丞相作為三公之首,那肯定是能商量國事,能夠檢查百官,他肯定是可以稱為宰相的。但是,中國歷史上除了丞相擁有這兩項權利之外呢,還有其他的官職,也可以被稱為宰相。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尚書令;唐代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宋代的同平章事等等,都是宰相。宰相不是具體的官名, 是對於輔佐皇帝,並且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官員的,一種通稱或俗稱。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十週多,母親堅決不同意生下來讓把孩子流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