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密甜瓜
-
2 # 逐影9
似乎自古以來改革家命運都不是很好,商鞅,吳起都是如此,王安石王相公一代名相,在《宋史》裡以及以後文人之中都是褒貶不一的。
這種情況似乎也比較好理解,但凡改革,總要觸動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這些人還往往是當權者。支援改革的最高領導一旦改變主意,或者不在當權,改革家們難免被清理掉。
王安石的變法因為當時不被主流所接受,支持者寥寥,而王安石手中又有一些權利,因此有人就把變法當作進身之階,表面上支援王安石變法,卻根本不懂該怎麼操作,把變法弄得一團糟。
當時朝廷就想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王安石變法則是一劑猛藥,貿然服用,非但不會起死回生,反而會一命嗚呼。所以司馬光,蘇軾等人才反對。但變法的一些措施還是有些作用的,因此,後來王安石下臺後,朝廷準備全部廢除變法措施時,蘇軾表示了反對。
-
3 # 生當璀璨如夏花
首先,王安石並不是宋朝第一位改革家。宋朝積弊已久,三冗現象從宋初就存在,所以認為宋朝應該改革的人可以說一直絡繹不絕,而第一個為此付諸行動的人就是范文正公范仲淹!
司馬光可以說是範公改革的堅定支持者,但最終範公改革在一片反對聲中不了了之,甚至讓宋朝積弊更甚,司馬光從此對於改革不抱希望,只寄託於未來能有挽狂瀾於既倒的神人出現,而王安石顯然達不到他心目中的要求。
其次,王安石變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可能造成的惡劣後果也是可以預料到的。比如開設官方銀行,給農民放貸這一舉措,可以說朝中只要稍稍瞭解一點基層幹部的人品的人,都能想到村官縣令會強制讓農民借款,或者擅自提高利息,司馬光和蘇軾自然也可以想到,所以他們堅決反對。
最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也是可以預料到的。王安石在朝中的根基地位不如范仲淹,得到的上面的支援力度也沒有范仲淹大,改革措施比范仲淹激烈,反對人群也比范仲淹強大。而范仲淹都失敗了,他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綜上所述,司馬光和蘇軾反對變法,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
4 # ait24767146
王安石變法的政策都為與民爭利。不是說給貧民優惠就可以掠奪富裕階層的財富。朝廷的財富多用在非發展經濟方面,作為宰相要胸懷社稷,權衡天下。王安石的做法偏了,他可以做一個縣市級官員,或者在翰林院,秘書監,如果在現代社會可以詩文行天下。
-
5 # 種地的秀才
商鞅變法因為有秦孝公的堅決支援,才得以實行下去,而王安石最後成為宋神宗和老地主階級妥協的棄子,可見改革的難度。那麼當初宋神宗為什麼會支援王安石實行新法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王安石變法和政策:
1方田法,所有土地一律按檢定等級納稅,取消大地主土地免稅特權,平均地稅負擔。
2募役法 原來服力役的民戶,一律改納“免役錢”免勞役;原來的免役戶要繳納“助役錢”,原來無力役的民戶繳納“免役錢”由政府僱用無業人員服力役。取消一切免役特權,平均力役負擔。
3青苗法 政府放貸,願則取之,不願不強。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非為利,旨在解除農村倍稱之息的高利貸壓迫,抑制土地兼併。
對商人和手工業者也同樣給代,旨在解除高利貸對商工的壓迫。
4農田水利 招收農業水利的技術人員,隨功利大小酬賞。
5均輸法 官府在各處設買賣場,物品滯銷或當地大量出產的東西出錢買進,物品缺少或當地缺乏的東西則以較低價格賣出,凡國庫所需及上供之物,也均有買賣場直接購辦輸送。抵制地主貴族的壟斷、操縱。
6市易法 置常平市易司,凡物品滯銷,增價收購,願易官物者易以官物,願以物品賣與官者,可先估價貸錢,限期償還,年利二分。市場物價貴則減價出賣,以調節市場需要,扶助中間階層,抵制壟斷。
7免行錢 原先官府所需之物,均責令各行會供應。根據諸行利入厚薄納免行錢後,各行會不再供應,宮中所需由官府自行憑價購買。
8制定陝西鹽鈔法 官鹽任人販賣。原先商人交錢換取“交引”限期到場取鹽,每十分別納一分叫做貼納,地主貴族均能及期,而小商或不即知或無貼納,只好賤售給地主貴族。此法就是為了抵制此弊。
9創制置三司條例司,統一全國財政稅收 立三司會計司,掌管財政年度的預算、決算和國富統計。統計國內戶口人數、稅賦等等各路錢穀出入之數,每年比較增、虧、廢、置。
王安石變法主要是緩和農民和地主的階級矛盾,適應中間階層的要求,特別符合中小地主的經濟利益。然而新政卻妨害了大地主集團的利益,因此司馬光、蘇軾等人都拼命反對,所以在神宗死後新政基本被推翻,大地主特權全部恢復。
回覆列表
為國家好這個旗號固然很偉大,但首先要搞清楚兩點:1.國家之中有很多不同的利益主體,某一項政策或行動並不一定對每一個主體都有益,甚至可以說,對一些人有利的政策,對另外一些人幾乎必然有害;2.王安石的諸如“青苗法”的一些政策可以說是用計劃經濟來取代市場經濟,對相當的人有損害,造成國富民窮幾乎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