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家爭鳴
-
2 # 悟道尊者
金庸先生與曾仕強先生同為我中華文化界的兩位泰斗級人物,他們的先後離世,是我中華文化界的一大損失。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至少影響了三代人,他的小說都有很鮮明的歷史背景,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是唯妙唯俏,弘揚了以民族大義為中心的俠肝義膽和愛國情懷,激勵了無數青少年的愛國熱情;曾仕強先生的人生哲學理論融匯貫通了包括了儒、釋、道、法等大家思想,以及對古今中外歷史的深度解析,結合對現實生活的反覆考量與求索,加之對周易的深刻理解,使的他的演講深入人心,無數人因受他的啟蒙而節節進步。二位先生一路走好……
-
3 # 牧田童
我們得承認兩位先生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說是國學大師似乎還有些牽強。不能說人不在了就扣一定大帽子。
-
4 # 啟鴻點卦5
國學大師加引號,這是在質疑國學還是國學的魁首?
金庸武功出神入化,竟然懷疑金大俠,新派武俠小說的奠基人就那麼不堪?如果連山訣光有其形,那麼“獨孤九劍”是否入木三分?塑造刀光劍影的人性,其不凡的造詣成就了一個時代,引領了一個時代,難道非要獲取某個獎項才可以登頂?要知道獲獎的都沒有他的受歡迎呢!很彆扭將曾仕強扯上武功套路,他不會以見龍在田和飛龍在天的大招,揚善懲惡,但他會解釋見龍在田和飛龍在天的時機,不動聲色就能實現武俠不能達到的結果和境界。
金庸的武俠創作,俠義英雄,偏重江湖道義,在早期的作品當中,文風偏古,思想未盡放飛,比較狹窄。比如《書劍恩仇錄》和《俠客島》,屬於拘謹謹慎的文風。
到了中期和後期,其作品除了俠義英雄情節之外,融入各種因素和情感,比如《天龍八部》中的“珍瓏棋局”堪稱經典,內心描寫得出臻入化,筆功了得。這本書最令人喜歡的應該非喬峰莫屬了,喬峰完成了他的英雄高度和形象,結果令人唏噓,可見其掌控走勢出神入化。還有另一本書文風一變,又是另一種風格。
這本書是《鹿鼎記》,一個小混混的逆天換命的歷程,以一個不學無術的屌絲,憑藉逆天的運氣,與康熙大帝為友,娶公主為妻的不凡歷程,簡直囊括一個時代的意淫。
金庸可謂是一位把握住當代心理需求和膨脹的大師之一,他不但宣揚了中國武術,還無中生有創造了不少以假亂真的絕技,比如“降龍十八掌”,文學大師把飛龍在天,潛龍勿用等招數描寫得有模有樣,需知這些詞,都是易經乾卦的經典爻辭!
真正會玩飛龍在天的是曾仕強!
曾仕強的乾卦純陽九爻的階段不是很明朗,但什麼階段該潛龍勿用,什麼階段該飛龍在天,說得很有道理,以當代普通職員到經理的歷程運用乾卦加以論述,令人眼前一亮,屌絲逆襲與金庸的書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一個腦洞大開;一個嘗試將普通工作 做人帶入易經,可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曾仕強有一個精彩的比喻,他說咱們比較含蓄和模糊,也就是說,咱們不太愛說真話,這一點與外華人真的不同,因為模糊,所以人都想一探究竟,你認為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總能找出內在價值,這就是易經。而西方的科學一旦得到證明後,不但失去了興趣,根本就很難突破!
伏羲觀鳥獸創易,八卦明確天地山水火雷,說明當時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伏羲易體系指導了人類認識自然和規避自然災害,以達到人類繁衍生息的目的。
在周文王之前,有歸藏易和連山易推演,並有文字註釋,但已經失傳,其內容不得而知。可是姬昌推演易經在獄中,歷經7年而成,並沿用至今,歷經三千餘年,斗轉星移,世事變遷,易經的變,和世事的變,總是有出入的,畢竟一天和一千年的變,其脈像不同,層次不同。
所以姬昌推演的周易,實際上在歸藏易或者連山易的基礎上推演得出的,因為伏羲易和周易各個卦的位置差別非常之大,幾乎南北對調,這種跳躍式應該屬於連山易和歸藏易失傳導致的斷層,連續性缺失的緣故。
另外,伏羲在大洪水時代創易;姬昌再獄中演易,這就說明易是具有實用性和社會性,曾仕強試圖破解和代入,不過最終他的理論偏向於哲理,停留在激勵的層面。 這或許是易經太過複雜,或許是個人悟性所限,或許是易經各類註釋所誤導,以致三千年來無人得以成功推演,本身就說明問題,我想曾仕強也不例外。
但無論如何,他的理論已經不僵化於姬昌時代的社會,這很難得,因為不少人在易經中根本不區別古今,強行沿用,古為今用並非不可,至少把社會 環境和時間區別開來吧。
但凡把國學玩到如此境界的,他們活著都不在意是否是“大師”,仙去之後被引號質疑,我想大概也是一笑置之吧!
回覆列表
兩位都洞察中國各種人,大人物小人物的人性,表達的方式不一樣!金庸以不教化為教化,曾老以教化為不教化,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兩人都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