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考小米粒
-
2 # 我是花的魚
本人2018廣東省考上岸,以下乾貨分享。你看完絕對受益匪淺!
[點亮平安燈]對於剛接觸公考的小白,以下絕對是乾貨哦
第一階段【如何快速入門】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思維導圖!重要的事我強調3次!無論是做什麼,一定要羅列思維導圖(圖1),從宏觀整體,細看板塊內容。小白入門,你首要任務就是做思維導圖,去了解,什麼是3大編制考試,公考包括(國考、省考),分別又包括(行測、申論)兩科,每個科目(如圖2行測)包括哪些板塊。[太陽]小白入門,思維導圖就清晰明瞭是什麼和怎麼做。[太陽]老手更應該思維導圖,來查漏補缺。
插播【本人經歷】①.2017年首次省考,行測45.2(50分);申論隨意也79。②.2018年行測67.8,申論75.5。總結,行測成功的秘訣在於學會思維導圖和歸納總結。
第二階段【打基礎】
①手機和電腦下載⏬(粉筆)。親測和身邊上岸朋友一致認為,此乃良心機構絕非廣告,價效比很高。某圖某公我有報了線下班,價效比真心低,如果不是為了固定的學習環境最後衝刺,建議不要線下班。
②網課,足夠你所有知識所需。
第三階段【鞏固】
①第1個月打基礎,計劃表可以如(圖3),粗略板塊計劃。第2個月鞏固開始到考前,必須細化計劃表(圖4)。每天一起來,就知道自己有什麼任務,不迷茫不浪費時間,簡單粗暴。
②鞏固期,開始完善板塊筆記。最關鍵的決勝技巧,還是歸納總結。如(圖567),每個板塊都歸納總結。比如(圖56),我歸納總結的(圖形推理)板塊筆記。習慣在手機wps,直接拍照題目做錯題收納筆記。我把歷年所有公考圖推型別歸納分類,總結出來,考前複習直接看筆記,熟能生巧,看多兩眼,全是套路太多了截圖放不下,想學會歸納總結的,可以問我~一定要透過總結分類,讓自己頭腦清晰!
第四階段【查漏補缺】
①計劃表,以公告出來為主,公告離筆試大概1個月。這個月每天確保一套行測真題,一週1-2套申論真題。
②真題為王。很多人不懂,做真題的參透程度。很多貼強調做真題,可是沒有具體教如何去參透做真題的目的和做法。如(圖89),是我指導一個考生如何去做完一套真題後,做的參透。(圖8)中,把自己真題的具體得分情況羅列,總結自己這套題中,哪個板塊薄弱,就去對應聽課。這就叫查漏補缺。哪個板塊強,就再重新安排計劃表,合理分配時間和任務。真題為王是因為真題永遠都是出題的標準參考提綱。確保每天一套真題,第1是練習考前題感;第2是為了查漏補缺。
-
3 # 公考題庫
參加兩次才上岸的過來人來答一波,17年參加河北省考,進面了但是離家太遠放棄了,18年參加了安徽省考上岸,筆試152。考完那一刻真的是放鬆了!
筆試就是要從細節出發,行測考的點是真的細,我第二次備考的時候跟著路子公考爆分課把每一個小題小細節都學的特別透徹,每個題型的答題方法都練習一遍,找一個自己能夠快又準答出來的方法,申論上的寫作技巧每天學習一個,而且晚上的時候就要按照這種技巧去練習寫作,並且還學會了列提綱,學了兩週之後,我的行測部分正確率就已經能夠達到70%以上,申論寫的也越來越有感覺,思路也逐漸的清晰起來了。
路老師講課最看重的就是答題思路,其他的筆試老師講課在路老師面前都是弟弟,練習題選擇各省省考題和歷年真題就行,複習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看錯題,不要糊弄自己,確保錯題要弄懂吃透。
最後祝你考試一切順利!
-
4 # 書簡湖的小駱駝
首先看你是公考小白還是屢敗屢戰了。
如果是公考小白,還是建議你可以先報個機構的影片網課,價格也不貴,就一千左右,還包含資料。在這個過程中,跟著機構老師好好學。等到你學了一遍之後,對各個板塊都有了個初步的理解與認識時,就差不多可以進入你的提高複習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查漏補缺,可以在貼吧論壇裡面找一下影片資源,結合各個機構名師課程,對你的薄弱環節進行定向突破,最終使自身水平上一個level。
當然過程中的刷題練習肯定必不可少。
回覆列表
三階段助你備考:
第一階段:
系統學習理論知識(行測、申論)
有可能的話學習2遍甚至3遍。
第二階段:
1.分題型做題(滾動複習法(滾一圈總結一遍),鞏固認知、揚長避短、弱項提升)
2.模組真題套題(定時、定量,初步檢測)
例如:比較30分鐘和35分鐘 做一套題 正確率比較,找一個合適自己的平衡點。
3.回顧知識點、查漏補缺(制定個人答題策略)
4.行測真題套題(定時、定量,脫敏強化,適應答題節奏,不斷調整至最佳狀態)
(考前一個月或者15天做套題,一定2個小時做完一套題)
第三階段:全真模擬,保持手感,放平心態,迎接大喜日子(上午行測,下午申論)
言語(4-5天)知識點過一遍 然後刷題
備考後期
1、 言語是能力測試,刷題+反思才是王道,量變→質變。
2、 理解題目是關鍵,切勿生搬硬抄,強扭的瓜不甜。
3、 大量做題,不斷思考,才能將方法融會貫通。(做題時將方法思考一遍,加深印象)
4、 仔細思考錯題原因,有序分析,舉一反三,不要把真題作廢了。
5、 做題不是辯論,得分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