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邋遢傲慢馬歇爾

    因為德國是蘇聯值得尊敬的對手,對於值得尊敬的對手,就要解放對手的人民。

    以現在的眼光看,美軍佔領日本,蘇聯佔領德國,都是打破了19世紀以來戰爭的規矩--跑到戰敗者那裡打砸搶一通,然後迫使對方籤城下之盟。兩者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戰勝敵人打到首都只是手段,目標是解放帝國的人民,就像拿破崙橫掃西歐一樣。兩者最後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果美國打到塞班島,蘇聯只要東普魯士,他們直到現在都會是勇武而強大的國,而不會是現在這種男人死光後,面對違法有核國家和恐怖分子都捉襟見肘的熊樣。

    亞洲的封建軍閥們,無論他們打著怎樣的旗號,永遠理解不了拿破崙和托洛茨基那種解放全人類的志向。大象公會在一篇研究禁慾的文章裡講的很明確了。

    二戰讓歐洲人和日本人文明沐浴在法國大革命的平等之光下,這才是二戰最大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計較得失,用得不過是封建時代的眼光。我也犯過相同的錯誤。

  • 2 # 一葉楓流

    他要爭二戰勝利者的地位,讓他可以在丘吉爾和羅斯福面前有自豪感,死多少人又不關他什麼事。

    但是西方輿論不買賬,就不宣傳蘇聯。

    1945年希特勒敗局已定,柏林只有政治意義,

  • 3 # 龍玩賞菊

    斯大林不惜代價拿下柏林,主要有三點考慮:

    一是從戰爭層面考慮,拿下敵對方首都,徹底擊垮對手打擊德國,成為名幅其實的戰勝國一方,鼓勵本國軍隊士氣,鼓舞告慰本華人民。

    二是從競爭層面考慮,搶在盟軍前先佔領柏林,贏得以勝利主導方的優先話語權。

    三是政治層面,為提前分割戰後勝利成果和利益服務!

  • 4 # 軍武最前哨

    客觀而言,對比歷時四年的蘇德戰爭,蘇軍在柏林戰役中的死傷只能說是冰山一角。

    其實早在1944年底的時候,蘇聯最高統帥部就已經醞釀好了攻打柏林的戰役計劃:先於維斯瓦河和奧得河一帶殲滅守衛在那裡的德軍,然後由朱可夫率領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長驅直入打進柏林。

    但與此同時,美英同盟卻對是否要出兵佔領柏林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在艾森豪威爾看來,當時德國的重兵團均已轉移到了南部,柏林對於戰爭的戰略意義也因此被削弱,再加之盟軍當時距離柏林還有480公里遠,即便再迅速也快不過早已兵臨柏林城下的蘇軍。

    但丘吉爾卻不這麼認為,他欣賞艾森豪威爾的軍事眼光,同時又憤懣於他糟糕的政治嗅覺;丘吉爾深信蘇聯在戰後將不可避免的成為西方的威脅,所以在柏林問題上必須要把政治因素納入考量範圍。

    按照艾森豪威爾的計劃,美英聯軍將放棄進攻柏林,轉而攻打慕尼黑和萊比錫,英軍則需在德國北部的呂貝克設防,以阻斷德軍可能由此退守至丹麥和挪威的線路。而丘吉爾的建議只有一條:讓蒙哥馬利的第二十一集團軍打進柏林城。

    不過,艾森豪威爾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將攻打柏林的機會主動讓給了斯大林,為此他還曾給斯大林寫過一封順水人情的信。

    而被正中下懷的斯大林自然也十分樂意,他在回信中向艾森豪威爾闡明瞭三點核心內容:第一,蘇美兩軍將在德累斯頓、萊比錫、愛爾福特完成會師並切割德軍主力;第二,柏林確已失去了戰略重要性,蘇軍將在那裡部署次要兵力;第三,蘇軍將在五月下旬發起主攻。

    實際上,柏林當時並非艾森豪威爾說的那樣“失去了戰略意義”,因為無論德軍主力如何轉移,作為納粹德國大本營的柏林的陷落,都將在心理上給予軸心國一記重擊。

    而且不難預見,誰佔領了柏林,那麼誰就會在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上掌握話語權。此外,由於西歐和蘇聯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對立,包括柏林在內的整個德國也勢必會成為雙方戰後對壘的前沿。同時,德國的侵略行徑也是促使蘇聯全力爭取攻打柏林機會的原因之一。

  • 5 # 地獄歸來的勇士

    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意義非凡。拿下柏林就意味著蘇聯戰勝了德國法西斯。而且蘇聯是比英美先一步拿下柏林的。這樣的話,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上,蘇聯就具有更多的話語權。

    跟蘇聯出兵東北一樣,開始蘇聯跟英美國家討價還價,想要獲得更多的在中國的利益。當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之後。斯大林命令百萬蘇聯軍隊全線向東北的關東軍進攻。這個時候日本的失敗不過是時間問題,但是斯大林卻明白此時對美國來說,他已經並不一定需要蘇聯出兵東北了。如果蘇聯沒法進入東北,那麼在中國的利益劃分上他就沒有話語權,一杯羹都不會撈到。

    所以在對德國的進攻中,斯大林寧可付出巨大的犧牲,也要蘇軍拿下柏林,正是因為蘇軍的這一戰,戰後利益劃分上蘇聯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同時這也是向世界宣告蘇聯的強大。

    戰爭中的一切行為,一切做法都是為了利益,如果付出的犧牲非常的大,那麼說明利益的回報也是非常大的。

    看看蘇聯,把德國的v1v2導彈,連同那些工程師技術專家們全部運回了蘇聯。這也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的導彈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6 # 阿璋21

    當初德國為了歐洲戰場需要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看著德國把歐洲各國打得滿地找牙臣服於納粹鐵蹄下,自己以為有了蘇德條約高枕無憂,對國內異已及軍隊將領進行大清洗,到納粹進攻蘇聯,打得幾百萬蘇聯軍隊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德華人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要不是朱可夫等將領殊死奮戰,斯大林恐怕也成了亡國之君,此仇不報實在難消心頭之恨,故一定要打下德國首都柏林,當然也有戰後戰略方面考慮因素。

  • 7 # duh23333

    因為戰爭快結束時德軍除了在歐洲其它佔領國的部隊被牽制圍堵無法回國外,其餘的部隊都收縮到柏林周邊。必須要徹底消滅柏林的納粹武裝才能宣告納粹德國的覆滅。所以必須攻下柏林,柏林同時也是納粹德國的象徵,攻下它也有標誌性的意義。

  • 8 # 二師兄吃瓜

    1、這問題太高深,就象是問人為什麼要吃飯一樣。

    2、但凡知道明斯克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的人就會知道蘇聯為什麼要打柏林,怎麼打柏林。

    3、蘇聯率先打下柏林,向世界證明了,誅除納粹的決定性勝利是由蘇聯完成的。同時也向西方顯示了蘇聯強大的摧毀性的力量。

    4、蘇聯率先打下柏林,更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對納粹德國的徹底復仇。

    5、黨衛軍對蘇聯軍民的傷害是巨大的,在西方人的哲學中,可沒有仁恕一說,只有以血還血的報復,徹底摧毀柏林,在精神上和物質上消滅納粹,才是蘇聯人的目的。

  • 9 # 古風93814281

    謝邀,很簡單,反法西斯同盟國建立之後,採納了美國關於對法西斯國家作戰直至其無條件投降的建議。法西斯德國作為二戰的策源地和主要發起國,不佔領其全境並消滅其武裝力量是不會自動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因此,無論是西方盟國還是蘇聯必定都會攻入其境內並佔領包括其首都柏林在內的領土。至於戰爭末期,美蘇在戰後爭霸的格局已經顯露出來,為了報復法西斯德國對於蘇聯的侵略和破壞,更為了佔據戰後有利的國際戰略環境,蘇聯都決定佔領德國首都柏林。因此,最終蘇聯不惜一切代價發動了柏林戰役,佔領了柏林。

  • 10 # 礦野牧歌

    二戰時,蘇聯攻戰柏林,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兩個巨人站在一起,且均以本民族為耀,那他們之間必定要掰手腕,定高下。俄羅斯和日爾曼,就是必須分出勝負的兩個巨人。

    甭管在開戰前如何眉來眼去,一旦開打,就註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圍困彼得堡,兵臨莫斯科,閃擊基輔,堅守斯大林格勒,日爾曼人不手軟,俄羅斯人永不屈服。與拿破倫同出一轍,德華人再一次輸給了嚴寒,意料不到的惡劣天氣。

    當德國出現敗退跡象的時侯,蘇聯人絕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不論同盟國是否願意前進。這已不是花多大代價的問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必將在西方世界謀取一席之地。

    只能說希特勒選錯了時間,選錯了對手,否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並不一定會如期到來。

    來看一組數字:衛國戰爭中,蘇聯的參戰人數是2680人,陣亡人數約1400萬士兵。德國在蘇境內陣亡800。這真應了那句話:水火不容、不共戴天。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死亡人數約為800萬人,其中士兵人數為600萬人,平民為200萬人,這其中死於西線戰場和北非戰場計程車兵約為50萬人,死於蘇德戰場的約為550萬。

    攻下柏林,建立了東德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開始了四十餘年的東西方對磊,意義深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學習的英語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