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關千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這也是神化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一個具體案例。《三國演義》是小說,有虛構的成分,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幹過這件事,但是這個故事也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三國時候確實有草船借箭的真實案例。
首先發生真實草船借箭的時間不對,羅貫中《三國演義》草船借箭的時間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史上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是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有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船隊前沿,觀察曹操水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了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曹操生性多疑,見孫權船艦軍士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船兩側受力均勻後箭船身平穩,孫權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所以,真實的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乾的,而是在《三國演義》中不太出彩的孫權導演的。
-
3 # 貓眼觀史
“草船借箭”這個典故讓很多人羨慕諸葛亮的才智,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連魯迅都說諸葛亮的智慧簡直就是妖孽般的存在,但這只是羅貫中的誇張手法,雖然有這個事情,但是故事的主角是孫權,配角是曹操,應該叫“意外收穫”。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根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公元213年,赤壁之戰後幾年,曹操又平定了關中,準備率軍南下一舉拿下孫吳。孫權知道後便出兵迎戰,大家都知道東吳簡直就和近代是的英國一樣,有“海上霸王”的稱號。曹操首戰就以失敗告終,之後就堅守營地,等待有利時機。
有天清晨,孫權看到江面上有薄霧,於是想去探查下曹軍的情況,帶著幾十艘輕便的戰船就去了離曹營不遠的地方,曹操知道後,本來就生性多疑,再加上剛剛吃的虧和江面水霧繚繞,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便下令用箭查探,也是防止孫權靠近,就一會兒的功夫,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逐漸傾斜,孫權趕緊命人掉頭,隨著另一面的箭也越來越多,這些船才逐漸平穩,孫權開開心心的就回去了。曹操一看傻眼了,覺得自己上到受騙了,就差一口鮮血沒吐出來了,白忙活一場。
其實一開始孫權只是想打探情況,瞭解下曹軍的部署,並沒有想那麼多,還借箭呢!難道孫劉聯軍就窮的連箭都沒有嗎?這樣怎麼抵抗人家曹操?但是這卻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事情,只是羅貫中為了渲染《三國演義》的情節,用了誇張的手法描繪了諸葛亮的多智!
回覆列表
不是諸葛亮做的,而是孫權做的。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第二》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曹操還是蠻欣賞孫權的膽色的,看孫權指揮得當,軍船齊整嚴肅、進退有法,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評語。
有人說,曹操是傻嗎?沒什麼不射火箭呢?
根據《魏略》註疏,事實是,曹操進攻濡須口的時候,犯了個錯誤。
曹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的同時,很懵逼的把一些戰略物資也給送到了靠烏林一側,做這件事情的,是滿寵。滿寵發現了這個明顯有問題的命令,但還是老老實實把部隊物資調動了。這之後,他只彙報了一下過程,對於發現的不正常情況隻字未提,然後就往樊口附近開拔閃人了。
等到孫權來犯,曹操令文聘派人射箭,文聘先想到的就是用火箭,結果到庫房裡一找,一支火箭都沒有,因此只好用普通箭射孫權。曹軍瘋了一樣射孫權的船隊,可以說,這裡頭有一半是懊悔的、自暴自棄的發洩。
滿寵也因此,雖然在赤壁之戰中並無其他疏漏,但之後僅僅被封了一個雜號“奮威將軍”,而且還是“代理”的,去駐守當陽。下一次升遷,要等10年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