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李滔滔

    自古以來,中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孩子不爭氣,拿孩子撒氣太正常了。

    也可以說,拿孩子撒氣的家長都是不爭氣的家長。

    現代的生活,競爭大,壓力大,做家長也不容易。

    所謂“撒氣”,其實就是宣洩負面情緒。

    有的家長比較專制,在家就是老子第一,沒事總喜歡罵老婆打孩子。

    在單位混得不如意,低聲下氣,回到家就找出氣筒啊。

    孩子小,好欺負嘛。不找孩子撒氣,找誰啊?

    老實說,孩子不聽話,父母打罵孩子可以理解。

    但是,家長作為成年人,因為工作生活的不順心,而遷怒孩子,太沒出息了。

    網路上曾總結:一等男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男人有本事有脾氣,三等男人沒本事沒脾氣,四等男人沒本事有脾氣。

    我們也會發現,越是有成就的人,對家人孩子越好。越是沒能耐的人,越喜歡打罵孩子。

    有的家長不能改變自己的無能,就以教育的名義,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

    總之,動不動拿孩子撒氣的家長,肯定不是好家長。

    靠拿孩子撒氣來獲得可憐的自尊,太可笑了。

    經常當出氣筒的孩子,心靈容易扭曲,造成的傷害,短期內很難察覺。

    教育和撒氣是兩回事,孩子是用來包容與關愛的。

    請記住:孩子是親生的!

  • 2 # 雲老師微教育

    我們一生有很多證:準孕證,準生證,健康證,學生證,身份證,畢業證,結婚證……每個證都要具備了條件,才可以認領。唯一沒有證的就是稱職合格的父母證。

    如何在孩子未出生時做合格的準爸爸媽媽,如何在孩子出生後,做合格的父母,陪伴孩子度過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每一個年齡段是不是給了孩子該有的關愛和教育。父母是不是在生活中給孩子做了表率。一路的成長,一路的陪伴,每一個過來的父母是不是都有反思。孩子成長,父母也在成長。

    有研究表明,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家庭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孩子會在耳濡目染中傳承父母的生活、學習習慣,以及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

    生在家庭生活不和諧的孩子,將來長大生活很多也不幸福,因為他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學會和諧相處的方法。

    每一個人每天面對的事,幾乎是一樣的:吃喝拉撒睡、工作、學習,但處理問題方式不同,結果也千差萬別,人生路也因此各不相同。

    很多時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一個樂觀向上的孩子,一定有樂觀開朗的父母!

    我們家長缺了一課: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 3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在孩子身上撒氣,這不是親子教育的正確開啟方式!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獲得孩子的教育權利,真的太可怕了!

    拿孩子撒氣的父母

    高鐵上一家三口,兒子買了三份盒飯回來,高興的告訴爸爸說:“我排了好長的隊,搶到了三份盒飯,口味都不一樣,有肉有菜,軟炸裡脊挺貴的。你和媽媽吃吧。”

    媽媽看了一眼賬單,發火了,“你說餓了,讓你去買吃的,買這麼多幹什麼?”

    兒子懵了,說:“我看快到飯點了,順便就買了三份回來啊,你們不吃嗎?”

    爸爸小心翼翼的看了媽媽一眼,說:“我不怎麼餓,你也沒問問你媽,一下子買這麼多幹嘛。”

    媽媽火上澆油:“你爸不餓,我也沒說想吃,你自己想買就買?買這麼多?錢是大風颳來的?還挑貴的買!”

    爸爸接話:“平時給你錢,你也不知道省一點花,說多少次了,要花在正地方”

    夫妻倆你一句,我一句,把兒子懟懵了,眼淚都出來了:“我是沒問,那我想著你們也要吃飯呢?萬一你們也餓了呢。”

    媽媽:“以後我說話,你能不能聽清楚,讓你餓了自己買,就買自己的,別總找藉口,買別的好吃的。現在掙錢的比不過花錢的,天天顧著你一個人,還不省心!”

    兒子:“既然都買回來了,要不你們吃一口吧!”

    媽媽徹底怒了!大吼:“不吃!去!去退掉!”

    最後,媽媽帶著兒子退掉了兩份盒飯,罵罵咧咧的回來了,爸爸全程看著手機玩遊戲,再也沒出聲兒,然後,兒子含著眼淚吃掉了剩下的一份盒飯。

    反思

    教育折射是個很大的,不可迴避的問題,看過《都挺好》這部劇的人,為什麼從內心都找到了共鳴,成人看成人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種後知後覺的折射。

    成年人不管年紀多大,學歷多高,也會遇到孩子面對的問題,成年人都沒有完成“成人化”的過程,素質、修養不達標,人格不健全比比皆是,當父母把一肚子牢騷,委屈,在真實的生活化場景放大給孩子,就會帶來更大的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敢獨自去自駕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