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棋書畫129712171
-
2 # 東合設計
年夜飯記得用土鍋做
記得給小孩買點菸花
記得祭祀逝去的老人
如果有雪就堆個雪人
走親訪友要放下手機
不要去參加同學聚會
-
3 # 使用者聽書人
等回來時撿好乾柴,院子裡籠起篝火,燒暖火炕。然後聚餐。聚餐罷,大家到院子裡共同豎起耳朵,聆聽山裡呼嘯的夜風和不時傳來的野獸 嗥叫聲。膽子大的逞英雄,膽小的往膽大的身邊靠攏。大家的心這會緊緊的帖在一起。為仗膽也可以跳舞唱歌。圍攏在篝火旁搞些娛樂活動歌。山裡的夜晚很冷,要備足乾柴。手機沒有訊號。這會,就靠大家共同來抵抗在城裡體會不到的恐懼了。您要問年味在哪裡,就在院裡的那堆篝火當中。謝了。
-
4 # 易理探源
感謝邀請,今年是12地支的最後一個年份是亥年。亥,在12地支中代表豬,為了把年味過的更濃一點,在此之前我已經收集到了很多與豬有關係的一些飾品,有卡通圖案,有萌萌的豬雕刻品。把這些飾品擺在了家裡。同時還收集了12生肖的故事,準備在孩子們放假的時候給他們講這些有著傳統意義的故事,讓孩子們瞭解一些傳統文化。
-
5 # 桃子愛茄子
關於怎麼讓華人的年有年味,得先了解華人的年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年味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小編在之前的提問中回答過,大致有三個原因:經濟水平的提高、通訊裝置的發展、儀式感降低。瞭解了原因之後,再來考慮方案對策。經濟水平的提高和通訊裝置的發展這兩方面是好的,積極的,主要是如何讓華人覺得過年跟平時不一樣,小編覺得還是從儀式感入手。
1.春節一個顯著的標誌是帖春聯,國家可以出臺相關的政策,讓各省組織對對子比賽,獎金榮譽豐厚,既傳承了國學也讓過年有年味。
2.年輕人到年二十七八才放假,所以得發動在家的老人小孩,舉行老年人廣場舞比賽,觀眾投票,小孩子舉行才藝表演比賽,也是觀眾投票。這個措施需要相關媒體的支援。
過年的儀式感需要國家、社會、個人的努力,讓群眾百姓能夠放下手機,走出家門,人人參與,這樣過年才有感覺。
-
6 # 長青之文學
首先了,現在生活物質條件不同,不比以往我們那個時候,過年就盼著新衣裳和好吃的,也不用擔心被父母責罰,盡情的玩,小夥伴之間做遊戲打鬧,放煙花,點鞭炮,很是濃濃年味,現在不準放煙花鞭炮,就少了一半的年味,過年就是圖的熱鬧喜慶,大家都摸不吭聲,悄悄咪咪的過年,家家戶戶拜年都是紅包來紅包去,不再送菸酒水果零食,你送我兩百,我送你兩百,搞得成了送禮的一樣,讓年味更濃,首先就得有煙花鞭炮,其次是家族團聚吃飯聊天,不炫富 不談錢,只聊生活和趣事,這樣一來,年味在家家戶戶都開始充實 貼對聯,貼財神,都是一樣不可落下,目前在我們寨子裡,除了不能放鞭炮和煙花,年味還是挺濃郁的,至少寨子裡的家家戶戶,都會宴請全寨子的人吃一頓飯,是家家戶戶哦。
-
7 # 興安情韻
現代人都在抱怨年味淡了,年味淡了!怎麼淡的?我想無非是這麼幾點:
一是過去物資匱乏,人們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好吃的,穿上新衣服。那時候的家庭把很多事情集中在過年的時候進行,比如蒸饅頭,炒瓜子,烀肉,包餃子……讓小孩子對過年有了期待。而現在家家條件都好了,吃穿住行都可在平時進行,天天過的都是過去的年,少則稀奇,多則寡淡,所以就少了對過年的期待。
二是發出感慨的人都已不再年輕,與兒童時的期待相比,複雜了,想法多了,自然不易得到滿足。特別是對吃穿等物資需要沒有那麼渴望了,所以對年也就少了很多期待。
三是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家家孩子少了,玩不起來。家家住在鋼筋水泥森林裡,來往少,溝通交流少,更別說讓過去一樣,少了左鄰右舍大人們在一起的樂趣,年味也跟著淡了。
針對這種情況怎樣讓年過的有味道呢?我的建議如下:
一是增加點儀式感。一家人在一起拍個照片,一起做一頓美食、一起包餃子,一起逛逛街,K歌等。
二是不落過程。過去過年的形式重新拾起。寫春聯,貼窗花,室內增加點裝飾,比如中國結,大福字等,營造氛圍。買上點好吃的,小零食,乾果,飲料等。
三是走出門去,會會親朋好友,敘舊,拉家常,拜拜年。
四是過個文化年。既要繼承老傳統也要有新味道。家人一起聽音樂會,看電影,看一本書,多參加文化活動,有機會服務他人,當個志願者等等。
總之,過年了,有時間與家人,朋友一起,還是好好享用這快樂大好時光吧!
回覆列表
提到過年大人小孩無不皆大歡喜,至於怎麼過才能更有年味?簡單談點兒個人觀點。新年是全家團聚的日子,不論你多忙,離家多遠,過年都要回家與家人過上個團圓年。除夕吃頓團圓飯,一大家子圍上一桌,其樂融融。正月初一邊吃餃子邊看春晚,給晚輩發發紅包,增加了全家人的和諧。親朋好友拜個年,以前即便有點隔閡的也算一筆勾銷了,圖的是個喜慶。另外過年掛紅燈籠貼春聯、放鞭炮更不應該缺少,象徵著日子紅紅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