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春華秋實106447671

    父母在不遠行,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是有道理的,我們的生命來之於父母,無論什麼樣的人,孝必須放在第一位,父母生育了我們,養育我們成人,在父母老了的時候,該輪到我們養父母的老,反哺老人,是我們責無旁貸,也是應該盡到的義務。

    現實生活中,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有的人恰恰在這個時候,把精力都投入到下一代裡,卻忽視了父母正走向晚年,小孩子做錯什麼事都哄著來,而父母有時拉尿在褲子裡,聲聲數落,這是人性悲哀。

    有些人往往不理解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我們恰恰是人生的來程,當父母沒有的那天,難道不覺的一切都是浮雲,難道生我們養我們的人走了,我們只能後悔嗎?父母去了,我們人生只有歸途,有些人說的好,活著不孝、死了亂叫。總覺的忙完這幾年在好好孝順父母,恰恰這個觀點,忽視了父母,也忽視了父母養育之恩,人生在世,不要到那一天哭喊著反省,只要我們把父母對我們十成好,用五成反哺,也不愧做兒女一次,對父母孝也是對晩輩的福報。人生在世,且行且珍惜。昨天永遠回不來,今天很快就過去,明天也許永遠是明天。

  • 2 # 藍調男人316000

    父母在,不遠遊——這是出自《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說的是父母健在,應在身邊奉養並孝敬父母.......這是我們常說的舊言——其實,這在當今,也不成為出門創業的羈絆。其實,"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一句話: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遊必有方”——說的是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

    而對於旅遊這件事兒來說,父母在,從來就不是決定你是否遠行的決定因素——是在經濟和時間都允許的前提下,你是否有心攜父母遠遊?父母是否怕給你“添累贅”而婉辭.......

    父母在,身體好,儘可能地帶他(她)們出門走一走

    如今,六十退休的老人身體都棒棒的——生活條件好了,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太差的——除了給孩子帶孩子兒,還有什麼其它事兒呢!?除了自己的喜愛外(我健身的場所裡,好幾位70歲左右的老人打乒乓球,都十分精神),恐怕都有一個工作時沒機會(時間)旅遊,現在想出門轉轉的願望。只要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景點隨便看看吧,非黃金季節,老年團隊絕對是出遊的主力軍.......看到這些,你還會想父母不願旅遊嗎?

    賦閒在家,實際上也是換了個環境被“憋”在家中,怎麼能不想出去轉轉呢!做為子女,每六日,趁天氣不錯,如果沒有私家車,可以乘坐城內旅遊專車,到附近景點短途轉轉啊!哪怕——就在家門口的開放公園賞花、觀景;展覽館看看感興趣的展覽等等,都可以讓父母開心起來的。不要相信父母的嘮叨——嫌棄你帶他們東跑西跑——那是怕給你添麻煩!除非父母對出門一直不感興趣......

    父母在,身體好,年假日帶他(她)們出趟遠門吧

    每年的年休假,抽機會帶父母遠遊一趟吧!

    其實,如果父母身體尚好,家庭經濟條件沒什麼問題的,人家老人家自己就報團或自由行出門轉去了!而對於一些行動不便,對出遠門稍有“恐懼”的老人,就希望等著你休假,帶他們出門遠遊呢!所以——不管一年兩年.....有時間,一定帶老人們祖國大好河山“開開眼”吧!

    平常,家門口附近的景點,我經常帶80多歲的老媽轉轉。2018年4月,我和媳婦帶著80多歲老媽和75歲的小姨,自駕開啟了18日“江南踏青之旅”。18日轉了揚州、鎮江、西塘、烏鎮、千島湖、婺源、宏村......帶75歲小姨爬了黃山.......這一趟下來,其實很經濟,老人們玩的盡興也開心,做子女的不僅盡孝了,不也一樣藉此旅遊了一趟嗎?

    父母在,身體好,出遊注意事項

    1、城市周邊景點沒什麼多注意的,出遠門遊目的地選擇,儘量選在平地、緩坡景點,迴避山路、上山路;不管老人們身體多麼好,畢竟年歲大了,腿腳不會像年輕人你們靈巧了!所以,目的地一定要選擇好;

    2、出門遠遊,注意飲食。出門在外,老人們的腸胃都比較“嬌氣”,而旅遊地各種風味是否合父母的胃口?是否衛生乾淨......這些都需要注意的!常備點腸胃、過敏的藥物吧!

    3、許多景點對60或65歲以上老人免門票,出門遠遊,除了身份證外,記得帶上老年證,可以省免一部分費用哦!

    4、南北溫差大,多帶上些衣物吧!

  • 3 # 草根且樂

    農耕社會,不遠行在家種地亦可維持生活,自產自足可照顧好父母與子女。遠行者,十年八年不可回家,又無通訊!

    而當今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僅靠農耕,何以上養老下養小,即使遠行,三天兩天也可回家,電話影片也很方便,不影響盡孝心!

    父母在,不遠行!過時矣。

  • 4 # 請叫我姆明小精靈

    我個人觀點

    如果是獨生子女不建議長期遠遊。可能像我個人,年輕時候,父母身體康健時候。我會為了我的夢想去追夢去發展。但是當我的父母老了以後,我作為孩子,會守在父母身邊。回來發展。

    如果是非獨生子女就無所謂啦。非獨生子女有年齡差,能更好的照顧父母。

  • 5 # 嗨李自由

    人們總說父母在,不遠遊。其實後面還有一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意思就是,父母在的時候可以遠遊,但是要讓在家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不要擔心操勞。也是孝道傳承。

    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以前大不一樣,既要聽從古話裡的道理,也要批判繼承。

  • 6 # 海子牛231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就不要出遠門了吧,即使出去也要告訴他們你去哪兒了,去做什麼,去多久。

    這是論語裡的話,古時候交通不便,聯絡也不方便。寄封書信,一個月能收到就不錯了,這種情況下,家裡的父母發生什麼事,子女都無法立即知曉,更不要說趕回來盡孝了。所以孔老夫子不建議子女遠遊。

    隨著科技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那樣的情形很少會出現了。交通工具出現了高鐵和飛機,將兩地的距離拉近。電話和微信隨時都能和父母保持聯絡。所以完全可以遠遊,不會耽誤盡孝的。只要你別去雞不生蛋鳥不拉屎,連衛星電話都找不到你的地方就行了。記得常回家看看

  • 7 # 影視小布叮

    父母有家業,兒女孝順,為長輩分憂解難,繼承家業是最正統的孝道。但是在這個拼爹的年代,家裡沒有機會發展,兒女出去賺錢補貼家用不也是盡孝道的一種方式嗎?如果一味在家啃老才是不孝。所以家有父母,該不該遠遊應該視家庭狀況而定。

  • 8 # 天馬行空39230劉道軍

    對於這個問題要分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倘若你父母健在,身體還算硬朗,而你又能走得開的話,怎麼不該遠遊?趁現在父母健在,照看著家,你出去走走,看看祖國壯麗的河山,增長些見識,開擴一下思路,為今後的人生髮展打下堅實基礎。只是你出門在外應讓父母知道你在哪裡,以防讓父母掛念。再說現在的通訊這麼發達,走到哪裡也能聯絡上父母。

    如果父母身體不佳,還是勸你不要遠出。在家照顧父母以盡孝道。

    雖然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古時道路不通。交通不發達,也沒有通訊沒備,你走到哪裡,父母不知道,讓父母擔心,所以才有父母在,不遠遊。在當今並不完全適用。

  • 9 # 山澗小草155177828

    父母在不遠游,若遊必有方。也就是說;家中有年邁的父母,不可遠遊,若要遠遊,不可走遠,要有方。這個是指要有時間性,不易太久太長。出遠門要讓父母知道去向,以免父母操心掛念。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早晚惦記。更尤其現在人車混雜交織一起,不安全事故較多,更讓父母擔心,操心,掛念。在過去,資訊傳遞不方便,難以收到,當父母年邁,不易遠遊,在其身旁盡忠盡孝。可如今,昔不可與今比,交通方便,通訊聯絡方便,昔日過去己不復存在。

  • 10 # 嘗百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真正體會到父母老了。只有當我們看到父母頭上的白髮或者父母的身體出現了問題的那一天我們才突然意識到父母真的是老了。那時候可能有點晚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的父母現在身體還算健康,我選擇在外面工作,但是偶爾還是會打電話回家。但是我覺得再過幾年遲早都得回去老家陪在父母身邊,因為父母始終是自己的,小時候父母陪我們,長大後我們也應該陪在他們身邊,不然家裡就剩下兩個孤寡老人四目相對,真的是一個很淒涼的景象。

    有時候跟爸媽影片的時候,爸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在外面工作的時候,家裡就剩下我們老兩口,冷冷清清的。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感覺很愧疚,但是有時候更多的是無奈。只希望自己能夠爭氣點,努力多賺點錢然後陪在爸媽身邊

  • 11 # Sunny明媚124573821

    家有父母該不該遠遊,得按情況而定,假如家裡能掙到錢,而又守候父母身邊,這樣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假如家裡一貧如洗,父母跟著也挺糟罪,那就不如出去闖一闖,為改變家庭面貌而遠遊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 12 # 燦隨吾心

    會,如果有好的發展,父母也會為我開心。但如果是遠嫁,我不一定有那勇氣。

  • 13 # 小貝愛跳舞

    和父母,就坦誠面對他們,即使是你不好的一面也沒有關係,相信他們都希望瞭解真正的你,有好事情和他們一同分享,不開心的事業可以和他們講,對他們你可以撒嬌,可以尋求保護,有時甚至心情不好,你也可以同他們吵架,呵呵 和朋友,我認為就是儘量的作個好的聽筒,他們又不開心的儘量聽他們傾訴,幫助他們,可這幫助也要有個限度,適可而止,不要管得過多,要讓父母有他們的自由,如果和父母鬧矛盾,那也沒有關係,第二天主動和父母說句話就會好了,多體諒你的父母,他們有他們的道理,畢竟他們的經歷是你沒有的,即使是很煩,也要平心靜氣。同時多與你父母溝通,讓他們明白你的想法,不要隨便說:“你們不懂我,你們落伍了。”(雖然這是事實)但你也同樣不懂你的父母。多陪陪父母,多告訴他們外面的資訊,那樣你們溝通就很比較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讀的第一本小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