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迪抱枕
-
2 # 中和正心心理
人有五種驅力:要完美、要努力、要討好、要堅強、要快,這五種驅力在小的時候是人的生存策略。如果孩子不按照這五種驅力做事情,可能就可能有“生存的危險”。父母會跟孩子說“你要乖,如果不乖我就不要你了。”孩子還能有獨立能力,如果離開了父母就沒有辦法生存,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討好父母,聽父母的話。因此父母如果對孩子要求要完美,不能犯錯,孩子就有可能有要完美的驅力;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告訴孩子“哭會羞羞臉,好孩子要堅強”,孩子可能就有“要堅強”的驅力。孩子有什麼樣的驅力取決於幼年時與父母怎麼樣互動。
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你依然按照小時候的驅力去生活,那種小時候的生存策略已經不能幫助你了,相反,它們限制了你的自由。而且,你也沒有小時候的那種生存危險。因此你會為此苦惱,甚至是付出代價。
你已經發現“要完美”已經影響了你的生活、工作,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允許自己的不完美。記住,你所追求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而且“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當不完美讓你感到不安的時候,你去想想它威脅到你什麼?那種威脅是眼下真實存在的威脅還是一種兒時的感覺。如果是兒時的感覺,你告訴自己,現在已經不要害怕了,因為你已經長大了。
給自己許可,讓自己不完美。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所謂的完美世界都是由一個個的不完美組成的。接納它!允許它與你共處!
-
3 # 知我心理學
完美主義被看作是一種人格特質,但過於追求完美主義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負面影響,那麼,應該如何與自己的完美主義更好地相處呢?你可以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徵,追求完美這個詞,對當事人來說是個雙刃劍,一方面追求完美的處事風格,可以避免出錯和失敗;另一方面,過於追求完美,注重細節,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很累,也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壓力。
追求完美,這是性格中的一部分,難以抹去,但是如果利用得到,也會為我們的事業和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我們來看看如何才能改善過於追求完美的心態。
學會犯錯追求完美和強迫都有一個最根本的心理根源——恐懼。而恐懼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害怕出錯,害怕失敗,害怕被別人比下去。因此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很差勁。覺得“自己不夠好的”這個感覺,是你接受不了的。而不是完美本身帶給你的困擾。
可能,在你小的時候,你有一個嚴厲的爸爸或者媽媽,ta要求你講話要恭恭敬敬;走路不能彎腰駝背;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ta可能也經常忽略你,經常情緒化,不夠照顧你,也沒有給你想要的溫暖……
所以,你很小就學會了,要求自己。——其實是在替父母要求自己。因為你從小被教育的,就是對自己不斷的提要求,不斷的,提,要求!這種鞭策成為了一種習慣,最後內化為你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改善完美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勇敢的犯一些小錯誤。比如工作中的檔案不再反覆檢查;和朋友約會偶爾遲到;出門擔心自己是否鎖門,也不要再回去看了……試著去犯錯吧,犯錯有益心理健康!
勇敢吐露心聲追求完美的人,因為非常害怕自己不如別人,所以一直在拼命外求來掩飾自己的不完美,更不會對身邊的人,敞開心扉的傾訴自己的不幸、坦白自己的無能。因為如果一旦有人知道了自己並沒有那麼好,好像就如同被揭穿了完美面具一樣,令人惶恐不安。這感覺就好像,愛美的女孩兒在心儀的男生面前,被迫卸妝一樣——簡直不能接受是吧?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仍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去向身邊的值得信賴朋友,勇敢表達真實的自己。你有多差勁,多笨,多傻,多low,找個坦白局,通通講出來。——你覺得對方會看輕你?如果你有這種疑問,不妨問問對方:我這樣說,你有沒有看不起我?試過,你就會知道,真的沒有人那麼在乎你到底牛不牛掰。
改善“非此即彼”思維喬布斯的完美主義性格成就了他,但也使他的精彩的生命旅程較早結束。喬布斯對設計師的看法就兩種:要麼天才,要麼狗屎。在他的眼裡,一件物品要麼完美,要麼就沒法要。也正因為這個性格特點,喬布斯的家中客廳只擺了蒲墊和落地燈,其他很多地方都是空的——因為他實在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完美傢俱。
既然是人都會犯錯,既然犯錯就不存在完美,這個道理顯而易見,而大部分人也都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隻有黑白兩色。但如果面對每一件事,都要用對、錯;是、非;好、壞來分辨,那真是夠累的了。
拿我寫東西來說,我不能保證每一篇文章,都能完美表達自己的意思、措辭和佈局無可挑剔、全程無尿點。但是我只要保證大部分文章都符合要求,而且我也知道,隨著練習的深入,寫作技巧一定會越來越嫻熟。
身邊的人,不是電視上的警匪劇——除了好人就是壞人。這一點,每一位成年人都應該意識到。每個人都是多面性的,並不存在徹底的好人,和徹頭徹尾的壞人。——況且,好壞也不過是別人定的標準。何必把這種思想,定製為自己的準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