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SM藥盾公益
-
2 # 藥事健康
藥品可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改變人體的生理功能,合格的藥品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稱之為藥品不良反應。其排除了由於藥物質量、藥物過量、藥物濫用、不依從用藥和用藥差錯所引起的有害反應,與藥物質量事故和醫療事故不同,特指藥物所致機體發生的反應。
藥品的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包括:
副作用,指藥物按正常用法用量時所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作用。如阿托品可作為麻醉前給藥可抑制腺體分泌,則引起的腹脹及尿瀦留就是副作用。
毒性作用,指藥物劑量過大、用藥時間過長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時發生的危害反應。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引起的耳毒性。
後遺效應,指停藥後血藥濃度降至最低有效濃度以下時殘存的生物效應。如服用巴比妥類藥物後次日次日清晨仍有睏倦、頭暈等宿醉現象。
首劑效應,指在初次服用某種藥物時,機體對藥物尚未適應引起不可耐受的強烈反應。如降壓藥哌唑嗪首次應用可致血壓驟降。
過敏反應,指藥物在體內代謝產物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發生的非正常免疫反應。如青黴素引發的全身變態反應。
特異質反應,與遺傳因素有關與藥物作用無關,大多是由於機體缺乏某種酶,藥物在體內代謝受阻所引起的反應。
依賴性,指反覆用藥引起的人體心理或生理上對藥物的依賴狀態。
停藥綜合徵,在長期用藥後身體對一些藥物產生了適應性,一但停藥機體會處於不適應狀態,導致病情或症狀上的一系列反跳現象及疾病加重等。
“三致”反應,即致畸、致癌、致突變。
什麼是藥品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如副作用、毒性反應、後遺反應、過敏反應、特異質反應、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依賴性、習慣性和成癮性。
為什麼要警惕藥品不良反應?有些藥品不良反應是難以預測的。而且新藥上市前臨床試驗的樣本量有限 (500~3000),病種單一,多數情況下排除特殊人群(老人、孕婦和兒童),因此一些罕見的不良反應、遲發性反應、發生於特殊人群的不良反應難於發現。有些問題必須在大面積人群使用後方能發現。因此,應警惕藥品的不良反應,尤其應警惕新上市藥品的不良反應。
怎樣預防藥品不良反應?藥品不良反應的預防是一個關係全社會的系統工程。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專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出臺了《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從政府層面,該項工作已經開展20多年,並將繼續強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會定時根據資料庫中監測到的藥品不良反應資料釋出藥品不良反應相關資訊,您可根據自身需求登入國家食藥局網站做相關查詢;其次,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應該設立相應的部門,認真地收集、報告藥品不良反應病例;然後,廣播電臺、電視、報刊、雜誌應該經常宣傳普及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教育,消費者也應該努力學習一些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知識,提高這方面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消費者應在用藥前仔細研讀藥品說明書,嚴格遵守說明書的規定使用藥物,安全用藥。
怎樣治療藥品不良反應?藥品不良反應的治療原則和其他常見病、多發病一致, 只要使用了藥物,身體出現不適,就應該考慮是否與藥物有關,並儘快找到專業的醫務人員,將自身疾病及用藥的情況告知醫生,並將自己的顧慮一併告知醫生,再由醫務人員進行進一步判斷及處理。
小貼士特殊藥物停藥前,須經醫生判斷
一般情況下,如果服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停藥確實能改善症狀,但有些特殊藥物不能隨意停藥,隨意停藥可導致撤藥反應,如正使用大劑量激素治療的患者,突然停藥可致嚴重的撤藥綜合徵,故在作出停藥的決定前,最好經過醫生的判斷。
醫生在判斷後可能會給予相應的處理,如停藥或規律減量直至停藥,使用抵抗不良反應的其他藥物,或有助藥物排出體外的藥物等。
以上由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廣東省藥學會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 陳 瑜 提供答案!
感謝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劉春霞 、 廣東省藥學會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 郭惠娟/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