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出兵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對叛亂首領孟獲七擒七縱,故事中中國人耳熟能詳。蜀軍渡西洱河時,遇到了問題:“走了數十里,到了西洱河。這河水勢雖慢,卻不見一隻船筏。孔明下令紮了木筏,準備渡河。不料那些木筏放進河裡,一眨眼便沉到水底。”為什麼木筏在西洱河裡會沉呢?難道是作者羅貫中杜撰的?
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孤影行
-
2 # 隨河入海
當時是孔明已三擒孟獲,並帥軍渡過瀘水,孟獲連老巢都丟了,文中加上這一段,可能是為了展現諸葛亮平南方的決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西洱河應該是傳說中的弱水。
1.由於水道水淺或當地人民不習慣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濟渡的,古人往往認為是水弱不能載舟,因稱弱水。如:《漢書·地理志下》:“ 金城郡 …… 臨羌 。”原注:“西有 須抵池 ,有 弱水 、崑崙山祠。”可能指今青海。
《後漢書·東夷傳·夫餘》:“北有 弱水 。”當在今 黑龍江 省境內。
《西遊記》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從上面弱水的解釋中,我感覺《三國演義》中的西洱河是第一種解釋的弱水。
孔明先是令伐木造筏,但是木頭到水沉沒了。我想這裡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西洱河水道淺。二是新伐的木頭水分多,木頭密度太大。所以木頭“到水皆沉”。
後來孔明聽從建議砍伐的竹子,竹子卻能順河而下而不沉。更能佐證所砍伐的木頭密度大,導致木頭太沉而沒入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