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破壞明朝之全盛天下,逼死楊肆昌,射死張令、秦良玉,害的左良玉不能支援孫傳庭,何贊定國?李定國24騎下襄陽,逼死大學士楊肆昌,把秦良玉弄得無兵勤王,拖住左良玉,間接害死孫傳庭。只不過多爾袞不讓流賊投降,為什麼這麼多人讚揚他?
回覆列表
-
1 # 葦說定製化運營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介紹一下李定國是何許人也
李定國(1621年-1662年),明末農民起義大西軍將領,南明武將,明末清初最出色的抗清將領之一。字鴻遠、寧宇。陝西延安人,一說榆林人。張獻忠義子,封為安西將軍。隆武二年(1646)張獻忠戰死後,與孫可望等率部聯明抗清。後遭孫可望嫉忌,退入廣西,再屯雲南。十年,密迎永曆帝入滇,封晉王。後孫可望降清,西南防務秘要盡失,清軍大舉攻黔。他入緬甸。永曆十六年(1662),永曆帝被殺,他憂憤病作,於同年病亡。
李定國備受讚譽,自然是有其原因的李定國用兵如神,有小諸葛之稱。而且紀律嚴明,雞犬不驚,李定國的軍事才能讓當時的清朝皇帝都不得不佩服,時人記載”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後營,紉織為襯甲、快鞋之用,無棄遺者。或傳定國兵當以夜至,比曉則已過盡矣。故所至有功”,李定國最大的功勞就是在永曆六年連克永州、衡陽,逼死清朝定南王孔有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預備放棄西南七省,有功如此,配得上“定國”之名
明朝崇禎時期,天災人禍相繼發生,朝堂頹然,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軍漸有燎原之勢,敲響了大明的喪鐘。
國仇家恨,清軍兩次奪走他的一切
大西軍將領張獻忠,在行軍路上無意間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在吃草根樹皮充飢,喊到身旁來細細詢問,原來男孩父母雙亡,但相貌不凡,言辭之間可見聰明伶俐,張獻忠索性將他帶到軍營撫養,這個男孩正是李定國。
與李定國有同樣遭遇還有孫可望、劉文秀及艾能奇三人,他們四人被張獻忠收為養子,日後長大後,他們四人為張獻忠征戰四方,成為了大西軍中赫赫有名的“四將軍”,其中,李定國最為驍勇善戰,立下軍功無數,人稱“萬人敵”!
1644年,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引路下,清軍入關,攻佔京師,崇禎帝自縊而死,大明王朝畫上了句號。在清軍兵臨川蜀時,張獻忠囑託“四將軍”:“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沒想到後來此話一語成讖……
1647年,張獻忠率領大西軍與豪格率領的清軍在西充鳳凰山對壘。兩軍交戰時,張獻忠一時不察被清軍暗箭所傷,陣前殞命。
自10歲起,無家可歸的李定國遇到張獻忠,不再食不果腹,大西軍就是他的家,張獻忠於他更亦師亦父,從此以後,國破家亡,李定國的餘生都是在流浪。
揹著殺父之仇、民族之恨,之後十五年,李定國一直奔波在抗清前線。
手刃尼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剛入關的清軍根基不穩,無暇顧及西南地區,萬曆的孫子桂王朱由榔在瞿式耜等人的扶持下在廣東肇慶建立永曆政權,史稱南明。
張獻忠戰死後,“四將軍”在大哥孫可望的帶領下向南撤退,突破了南明軍隊扼守的長江防線,且戰且走,最後佔領雲貴兩省,並且確定了“共扶明後,恢復江山”的方向,昔日的明朝起義軍舉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
不久後,清軍南下,以勢如破竹的態勢接連攻陷廣州、桂林,南明軍隊兵敗如山倒,永曆帝向西逃亡求助大西軍。孫可望將永樂帝迎奉到了貴州安隆安置,他還特意把“安隆”改名為“安龍”以示尊重。但是,亡國之君,大西軍中的將領除了李定國之外,並沒有幾個將軍把永曆帝放在心上。
有永曆帝在手,大西軍出兵反清更是名正言順。1652年,李定國率大軍由黔入湘,一舉攻陷靖州、武岡,不出數月,除了極少數州縣還在清軍控制下,湖南全境幾乎都被南明軍隊收復。同年六月,李定國率士氣大振的南明軍隊出湘,直取廣西全州,不出幾月,清軍守將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李定國收復了廣西全省。
此時,孫可望急命李定國北上,原來清朝廷派努爾哈赤孫子謹親王尼堪率領八旗精兵入湘,尼堪曾跟隨豪格軍隊入川與張獻忠軍隊作戰,他也是李定國的殺父仇人之一。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李定國沒有急功近利,他先是派出一支兩千人的部隊誘敵深入,讓尼堪誤以為南明軍隊不堪一擊,頓時輕敵,埋頭猛衝,果然中了李定國的圈套!尼堪率著先鋒軍一頭扎進了李定國的包圍圈,埋伏的南明軍隊蜂擁而上,尼堪的親王裝扮太過搶眼,立馬被南明將士捅成馬蜂窩,當場斃命。
一年連殺清朝兩位親王,李定國至此名聲大噪,在各地反清大軍中頗有聲望。
但隨後“四將軍”內訌,孫可望降清,大西軍四分五裂,李定國帶著殘餘的大西軍殘部,只能與清軍採取迂迴作戰的方式,但此時李定國仍然寄希望於東山再起的意圖,直至永曆帝逃亡被抓,吳三桂為了向清廷表忠心下令用弓弦絞殺了他。
永曆帝的死訊傳來,李定國明白光復大明無望,不久即身染重病與世長辭。一代名將,歷經三十餘年的戎馬生涯,徒留一曲壯志未酬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