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塔爸爸
-
2 # 請我吃飯不要點雞
我當媽媽12個月零20天,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生孩子是為了有個家,為了在外地能有個與我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我不是有什麼可憐的身世,父母健在,兄弟姐妹眾多,我的原生家庭還是比較熱鬧的。
只是越長大越覺得孤獨,從少年時期我就沒在家裡太長時間。
高中住校,一週回家一天,到高三兩週回家一天,那時候覺得週末最開心,因為終於可以回家了。
上大學,就在隔壁城市,每個月回去一次,對回家變得更期待。
後來畢業工作,在家呆過半年,找的工作專業不對口,自己做得不開心。當時談的男朋友(現在是老公)在廣州,索性到廣州找工作了,機會多,起碼比小地方公平。一直到現在6年了。
感覺自己一直在外漂泊,去到哪裡都沒有親人。其實離家都不遠,每月還可以回去,但每次回去我都覺得有疏離感。這種感覺在我出嫁之後更明顯,真的是回嫁家是客人了。
我爺爺年紀大,近幾年不太記得人。我回去看他,他不認得我。有一次問我是不是隔壁家的姐姐!我爺爺長年不出家門,他很多年沒見過那個姐姐了,而他居然記得她,但就是不認得我。
我很難過的,沒表現出來,只好說我是誰誰誰啊爺爺,說完他還是懵懵地看著我。
我覺得自己比較幸運,戀愛結婚都很順利。兩個人能在一起已經很完美了,但有個孩子就更完整了。
現在我比以前安心多了,因為有老公,有孩子,在外地不再只有自己了。
-
3 # 枯井mmlin
我代表我們八零九零後的部分父母回覆你的問題
生兒育女,我們不為防老,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應該都不會擔心老無所依了吧?
我養育孩子,我很享受她的成長過程,她的成長我都想參與,陪伴她,養育她,就是我最大的快樂與幸福,看著她一天天長大,一天天進步,接受新知識,那是為父母的一種成就感,是其他東西不能代替的,至於她長大成人,那就是她自己的人生了,她有主宰的權利,我不會過分的參與,只要她過得好就好
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
願你天黑有燈 下雨有傘
願你一路上 有良人相伴
願你一生幸福快樂,我此生足矣!
-
4 # 暖媽桐花萬里路
就我個人而言,首先“傳宗接代”這種陳舊的思想在我的觀念中根本不存在。
可能我跟老公的受教育水平差不多,所以在要孩子的觀念上也一致,我們都認為要麼不生孩子,生了就要給她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只要孩子想要的東西,我們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去實現。等我們老了儘可能不拖累孩子,自己攢好錢不能動彈的時候進養老院,不指望她養老。當然也是因為我們不希望孩子以後像我們一樣有上有老下有小的憂慮。
因此,結婚頭兩年在我們沒有很好的經濟基礎時我們一致決定暫不要孩子。當時我們有一套按揭貸款的房子,一輛按揭貸款的車子,兩人工資加起來在還完貸款後,剛剛夠生活所需,但是遇到親朋好友結婚時也是異常窘迫,逢年過節孝順雙方父母的過節費,還好那兩年我們沒有意外支出。
度過了差不多兩年的困難時期,經濟條件逐漸好轉,這時我們才決定要孩子,當時特別期待孩子的到來,腦子裡不存在“養兒防老”的觀念,更不存在“傳宗接代”的思想。後來孩子出生更加清楚的感受到孩子帶來的幸福。
在我們享受孩子帶來的歡樂,生活變得更加充實的同時,我們也會不自覺得想給予她更多的愛。我認為我們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她培養未來感受生活、享受生活並實現自己夢想的能力。
在孩子長大後我們要學會放手,所以,其實我們是在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享受著這個參與的過程。
-
5 # 小董217637173
是為了家族的興旺發達,也是傳真接代機會,進了丈夫的門,盡所能做的事,該做的,不該做,都上帝的安排,有機遇,有接班人。
-
6 # liubji
這只是人生在世的一個過程吧,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該行駛的義務!更是人生中一家最親的成員組合!有了這些才有人間最大的快了!
回覆列表
為什麼生養孩子? 可能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 會有不同的答案。
年輕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 完成任務,遲早要生的,宜早不宜遲。趁父母年輕,還能幫忙帶看一下孩子。
孩子出世後,面對這個小傢伙,真可愛、好好玩、好開心、好幸福 、好煩、好吵、好睏、好後悔 ...... 呵呵,慢慢地開始體會各種有孩子的滋味。甚至會有想把孩子塞回肚子裡的想法
孩子上學、工作:集各種焦慮於一身,作為父母的責任感會漸漸增強,會暢想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等等,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孩子,
綜上所述在中國的文化中,養育孩子是一種 責任、義務 ,也是一種養老投資(到老能否享受到,還需看個人福命了)。
有快樂、也有痛苦。這個過程是 人一生中 最寶貴 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