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頑家唐大爺

    有一種食物從兒時起就有了記意,長大後到不管去到哪個城市也會想起,它就是成都市井小吃蛋烘糕!也是其它城市沒有的小吃,也許很多人覺得這道小吃不能上大雅之堂,也沒在宴度上出現,算不上有名的美食,但在很多本地人心中,一但看到,吃到就有兒時記意和幾十年前的成都,穿越到老成都的市井文化,吃出了記意和感動。這就是食物的魅力,早以超越美味的定議。在我心中蛋烘糕就是獨一無二的美食!

    蛋烘糕的做法

    麵粉500克,雞蛋3個,以前用老麵漿發酵,現在可用乾酵母4克,白糖30克,清水適量,所有材料調勻,無干粉顆粒,靜置30分鐘,成濃稠稀糊狀,成熟用到定製的小銅鍋,以前是用碳爐,現在用專用電爐,銅鍋加熱,用棉花蘸點食用油抹銅鍋,舀入糕漿,蓋上蓋,烘製1分鐘左右即成。中間夾餡傳統是芝麻白糖,吃鹹的是青椒大頭菜。

    現在蛋烘糕己是時尚網紅小吃,夾的餡五花八門,什麼好吃夾什麼,又成了年青一代的美食記意了吧!

  • 2 # 食言素語

    作為一個雲南人,家鄉擁有的特色美食是很多的。如果要在其中找到一種家鄉的代表美食,必須是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這道美食食材豐富,做法獨特,還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和歷史文化背景。近年來,隨著文化的迴歸,資訊的發展,雲南加大了對過橋米線文化的傳播和挖掘,也讓這道美食的知名度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為什麼推薦過橋米線代表雲南美食

    1、地域性。雖然關於過橋米線的家鄉,現在也還存在蒙自和建水的分歧,但是過橋米線從地域上來說屬於雲南特色,這一點是肯定的。

    2、群眾性。說雲南是米線之鄉一點也不誇張。在雲南的任何一個角落,我們都能吃到米線,不管是正餐還是宵夜,米線都能勝任。在如此廣泛的群眾基礎上,米線也是千變萬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仍舊是過橋米線。

    3、知名度。過橋米線具有悠久歷史,還有一個十分動人的傳說。傳說主角為了考狀元而在湖心島閉門苦讀,妻子去送飯的時候因為路途較遠,冬天飯食容易變冷。聰明的妻子為解決丈夫飯食保溫問題,採用高溫高湯汆燙食物的方法,炮製了一碗高湯和眾多鮮美食材,搭配米線為主食,讓丈夫能夠吃上溫暖的飯菜。這種吃法伴隨著美麗的傳說傳開之後,現在已經運用成熟,成為了如今的過橋米線。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知。

    過橋米線的現狀

    曾經的傳說都是過去,如今過橋米線的現狀才最能反映出它的知名度和代表性。

    1、過橋米線已經成為了一塊文化招牌。在蒙自,火車站、征服廣場等地方都以過橋米線為主題建設了大碗形狀的展示景觀。讓人們看到就能想起過橋米線。雲南省還成立了過橋米線文化協會,並曾拍攝了以過橋米線為主要線索的電視劇“天下一碗”,現在蒙自還舉辦了“過橋米線文化節”。可以說,過橋米線和雲南、蒙自的飲食文化已經緊密相連,成為了一塊文化招牌,文化名片。

    2、過橋米線遍地開花,不斷外延。現在過橋米線已經走出了雲南,以連鎖店的形式在外省開了不少店。較為知名的品牌有橋香園、過橋緣、滇味園等等。這些品牌對過橋米線的餐飲文化產生了良好的推動性。也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嚐到這種雲南特色的美食。

    過橋米線的做法

    過橋米線雖然如此出名,但是在雲南,它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製作的日常食物。它的好處就是豐儉由人,我們不用像在餐館裡一樣,弄出各種花樣,搭配幾十種食材。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簡單版本的過橋米線製作方法。

    食材:湯料部分:雞一隻,大骨一根,五花肉一塊。

    葷菜部分:精瘦肉一小塊,酥肉、鵪鶉蛋、魚肉。

    素菜部分:韭菜、芫荽、豌豆尖、豆腐皮、草芽、豆芽菜、菊花花瓣,豌豆粉。

    配料:鹽、雞粉、胡椒粉等。

    主食:新鮮米線。

    做法:1、整雞、大骨、五花肉入湯鍋,大火燒開,小火慢熬。除撇去的浮沫外,儘量保持湯麵的油膜。

    2、各種素菜洗淨備用。豆腐皮切絲,草芽切片。

    3、鮮肉、魚肉切薄片。鵪鶉蛋打入小碟子中。

    4、湯熬好後。儘量用一個大碗裝好。這時候的湯因為油膜鎖住了熱量,看起來不燙,實際上內部溫度是很高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5、下各種配料,先下肉片、魚片、鵪鶉蛋,乘著湯的溫度高,可以保證燙熟。然後下各種蔬菜,最後下米線。攪拌均勻就可以吃啦。

    重點:湯是過橋米線的靈魂,溫度要足夠,味道要鮮美,份量要足。所以過橋米線碗可以有個小盆那麼大。這樣的吃法,才能保證所有食材都能燙熟,也足夠味美。總結

    過橋米線吃法獨特,湯鮮味美,食材豐富,變化多端。作為一種特色小吃,在全國擁有這很高的知名度,也得到眾多食客的認可。因為其地域性和知名度,可以說提到雲南小吃,就能讓人想起過橋米線,反之亦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高中的同學喜歡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