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史勵人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有清一代,包括清末,被遣散的宮女們從來也沒有“孤獨終老”的,儘管她們有很多確實是一生未婚。
但是,她們有錢啊,有錢的人怎麼會孤獨終老呢?
她們社會地位高啊,在孃家的家庭地位也很高,子侄輩見了要稱呼一聲“姑爸爸”的。
旗人中很多孩子完全是被姑姑帶大的。
有的是人在她們面前“承歡膝下”、“養老送終”。時至今日,在一些老北京的旗人家庭裡,老姑娘的家庭地位也是很高的,和漢人的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完全不同。
清朝宮女和其他朝代的宮女不同,不可能是平民老百姓家庭出身。
在大清,能夠被選為宮女入宮的必須是上三旗人家女孩子,其他五旗都沒有資格,更不要說平民百姓了。
即是說,這些宮女的孃家都不是窮人家。這些宮女必須在家裡識過字,明過理,品行端正。
因為宮裡對宮女的使用並不是拿來做苦力,苦力活由太監去做,比如侍候主子們洗澡了,大澡盆子,水桶什麼的當然是由太監們抬進抬出了,宮女們也就指揮指揮太監幹活而已,難不成讓主子們親自指揮臭太監嗎?
作威作福的太監沒有幾個,絕大多數都是苦力一生。
宮女們至多遞個毛巾送塊肥皂而已。
不要相信電視劇,大清的太監是進不去女主子臥室的,除非女主子梳妝整齊之後召喚。
不要相信宮鬥戲,大清的宮女是打不得的,也罵不得,因為主子也罷,宮女也罷,大家都是上三旗的人,沾親帶故,不小心就罵到自己頭上了,罵到皇帝頭上去了,皇帝也是上三旗的人啊。犯了錯,實在要打了,也有專人去打,以保證打不壞人,沒有說主子一生氣就可以隨便打宮女之說。
當然了,也有違反制度打人的主子,宮女也不能打回去,那麼,就賠錢好了。
按規定,要陪一大筆錢給宮女家人的。
說到錢,宮女們13歲進宮,接受幾個月的訓練正式上崗之後,每個月是有工資的,工資還不低。從5兩——20兩不等。
一般三兩年混成老宮女之後,人人都可以拿到20兩,一年120兩,而三品大員一年也才掙130兩。
另外還有每年三節的賞賜以及平時的賞賜,比工資還多。
平時在宮中生活管吃管住管穿管胭脂水粉,根本花不著錢,
積累下來,12年後25歲出宮,是好大一筆款子的。
出宮之時,按慣例,皇家繼續會有一筆大賞賜。
上面說過了,滿族的女子和漢族不同,她們是有“財產權”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這些出宮的宮女就和現代社會的“高階女白領”一樣,自己能掙錢,自己很有錢,於找男人結婚就不怎麼太熱心了。
一句話,她們是主動剩下,不是被剩下。
孤獨終老?怎麼可能!
-
3 # 侯小胖是超人
各位小夥伴來閱讀我的撰寫的稿件,十分榮幸。今天我和大傢伙探討這樣的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話題,曾經這個行業被貧窮的農戶視為高尚的出路。進皇宮深院當宮女,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那時的封建王朝裡,以務農為生的百姓,生活大多很艱苦,尤其在遇到連年的災禍或戰爭,就更難以生存了。至少在皇宮溫飽能解決,到了出宮那天還能領不少的賞銀。
在皇宮內當宮女也是有年齡的要求,漢代宮女從十幾歲一到服務年齡二十五歲,沒有被皇帝寵幸過的均發回家嫁人、並給一筆豐厚的嫁妝費用。那些用自己的最佳年齡段的女人服務了皇室的生活起居,宮女出宮時已經過了最佳的結婚年齡大約在14-18歲之間,即使外形出色、舉止端正,嫁妝銀子較為豐厚。婚嫁還是很困難的,為人繼室,已經是非常好的出路了,更多的只能在社會上孤獨終老。
自宮女走出皇宮以後,就褪去了在皇室的光環,她們大多數還是很富有的。據史書記載,其情景是這樣的,在清朝的內務府制度裡,清朝的宮女個個身份高貴,在服務期間,妃嬪不得隨意打罵宮女,而且地位低的妃嬪不得用出身高的宮女,這大約是古代封建王朝裡最有體面的宮女。在年滿25歲後就可以拿著嫁妝銀子和幾件宮廷專有的紀念品出宮自行婚假,追求者趨之如騖,這裡感覺有些誇張了。
所以即使天生麗質宮女們很優秀,也很難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男人。
閱史籍文獻,讀古今中外,看不同趣事,有情之人讀這段歷史,讀出的是人生悲劇,落下的是如珠的眼淚。我以一聲嘆息,留下的是給後人的思考!
-
4 # 聚U趣
還不知道:清朝滅亡為何無人娶那些宮女呢的讀者,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漢朝以前,宮女的數量很少,來源主要是戰敗一方的女俘。西漢建立後,才開始在民間大量選拔宮女,年齡一般是13到20歲。漢武帝時宮女數量為1000人左右,之後這個數字不斷擴大,到晉武帝司馬炎的時候,宮女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名。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宮女的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萬名!之後宮女數量又逐漸減少,到明朝滅亡的時候僅剩下了9000多名。
回覆列表
1923年,溥儀遣散了宮內所有年滿二十四歲的宮女,每人給了100大洋自謀生路;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北京城,自此宮女們全部離開了皇宮大院!
宮女、百姓相互看不上宮女因為在宮裡接觸的都是達官顯貴,統治者們對平民來百姓的態度和看法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這些平常侍奉他們的宮女們。在宮女們的眼裡平頭老百姓是低於他們一等的,面對他們天然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她們出宮後往往還幻想著自己被那個王爺、大臣或者地主之類的看上、納個妾什麼的,可是有權有勢的人家又哪喜歡這些被皇宮拋棄的女子呢?
宮女不是老百姓的擇偶標準民間娶媳婦或者挑女婿都是這麼挑的,看看對方家庭怎們樣啊,是不是老實本分啊,能不能幹農活啊,做家務是不是好手兒啊,能不能生養啊……至於長相嘛,也只有到了現在社會才成為一種主流擇偶趨向。
此外,宮中長時間的心理壓抑和身體折磨,宮女們大多都患有血鬱病,就是血行不暢導致的手痛、腳痛、脖子痛之類的,更有甚者還有月經量少、不規律等症狀。這對女人生孩子是有一定影響的,在以傳宗接代為第一要務的年代,這樣的女子是達不到民間家庭的“媳婦”標準的。
當時民間的年齡限制和處女情結在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男女的婚育年齡仍然是沿用舊俗,不像現在規定的女方必須年滿20週歲,那是女孩在14歲開始就可以嫁人了。如果超了18歲,就是老姑娘了,家裡會急得不行,基本上隨便找個差不多的就嫁了。如果超了20歲,這個姑娘基本上也就方圓十里出名了,肯定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或者什麼病,這是家裡人一般會找遠方的親戚熟人,給姑娘隨便找個婆家嫁了……
其實不僅僅是溥儀遣散的最後一批宮女出宮後孤苦無依,歷代以來的皇宮中都有從民間選拔宮女的規定,統治者們看似開明的規定宮女在宮中年滿25週歲後就出宮婚嫁。宮女們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獻給了統治者,卻被一點財物打發了事,她們出宮後所遭到的區別對待和悽苦人生,又有誰來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