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岔視角

    關於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戰功赫赫的情況,阿岔以為要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赫赫戰功的說法完全來自漢武帝的詔書。這是距離最近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處理。這種處理方法表明司馬遷對此是持懷疑態度的。至少這種結果(戰績)是值得懷疑的。八百多人殺敵兩千多,自己一方還是基本沒有損傷。這不是奇蹟,那就是有人人為造假。

    第二、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只有十八歲。所帶的人員只有八百人。他自己的軍事才能據說是一直在大漢朝的皇宮,是漢武帝親自教導的。他所帶的人自然是從他的舅舅大將軍衛青以及其他可能找人的地兒挑選出精兵強將,至少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年才俊——李廣的兒子李敢就是其中之一。隊伍素質一流絕對不會有問題。阿岔估計相當於現代的特種部隊——人員素質一流,人員裝備絕對一流,其他供應應該也是絕對一流。

    第三、任務方向應該是精心策劃的——至少衛青等大人物都要考慮到這一點。絕對不會,事實上應該也沒有讓他對陣或遇到匈奴主力部隊。那他可能的情形應該是——以精銳的小股兵力奇襲對方的非正規力量或後方後勤部隊。

    第四、以皇帝詔書的方式公佈其戰績和嘉獎令。這表明其戰績要麼與戰無關,要麼就是拿老弱病殘或婦孺平民之類充數,要麼名不副實,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

  • 2 # 司馬武侯

    霍去病出生在漢民族巔峰的時代,這是一個鐵與血的時代。前後數年間,驃騎將軍率領的大漢鐵騎,浮西河,絕大漠,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

    這是一段讀起來都可以讓人熱血沸騰的文字,大漢帝國的布國威於四海,東方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傳著一位白衣勝雪的少年將軍掃平匈奴的故事。“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這句曠世豪言壯語振奮了多少漢族豪傑保家衛國,激勵了無數的熱血男兒為中華開疆拓土。

    而要回答霍去病為第一次出征就能立下赫赫戰功的原因,今天的人未必說的清,而且都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也許霍去病短短23年的生命就是為了消滅匈奴而存在的。

    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養成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他與漢武帝的私人關係中固然不乏裙帶關係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很強的軍事天賦和奮發有為的氣勢。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功。

    我們回顧驃騎將軍短暫而輝煌的軍事生涯,初試牛刀,拿下第一輪勝利的霍去病確實有運氣成分,當然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漠南地區,然而進展並不順利,匈奴人的避戰策略使衛青無法找到匈奴主力實施決戰,大漢鐵騎好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而霍去病親率800名大漢鐵騎,發動閃電戰,長途奔襲數百里,殲滅匈奴軍隊2000多人,斬殺和俘獲了大批的匈奴貴族,其勇冠三軍的表現和戰功赫赫,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此戰霍去病年青、驍勇、沒有經驗,,八百驍騎雖然悍勇,但大漠中敵我不明,極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殲之、血本無歸。而且出發時也沒有明確目標,基本是尋敵決戰,長途奔襲,打的是遭遇戰、突襲戰,勇則勇矣,實在是險到了極點。

    也許是天賜名將,戰爭就是要催生這樣的一代名將,便不會讓他湮滅在自己的處女作裡,而是為他精心安排了一場史詩般的勝利。一切來的都那麼順利,少年、英俊、白馬、騎士、鮮花、所向披靡,這完全符合男孩女孩對英雄的所有幻想。

    這樣一位天王級別的超級明星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可是人家偏偏要靠實力。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把騎兵突襲作戰的特點發揮到極致,這一點在霍去病的戰場首秀中就有提現。如果上天再給這位少年將軍40年時間,華人或許可以早幾百年見到西方人。

    綜上所述,霍去病首戰立功,運氣、膽氣、才能,三者缺一不可。

  • 3 # 穆景天

    有兩個因素,一個可以解釋,一個不能解釋。

    可以解釋的是,他的姨夫是英明神武正值壯年的漢武帝,對他極盡寵愛與栽培。在政治仕途上,可謂毫無難度。他的舅舅是衛青,一代名將。真材實料的大將軍,他的調教下軍事基礎和作戰能力也是一流的。

    其麾下的羽林軍更是大漢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所以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

    沒法解釋的是,他是怎麼像帶了GPS一樣,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長傳直入,深入無人之境,精確的斬首行動,乾淨利落。就是放在兩千年後,也歎為觀止。所以就憑這一戰的神奇勝利,都可以永載史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養殖黃骨魚不喂飼料會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