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純營養師
-
2 # 孕媽學堂
什麼是微量元素?
一般來說,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
占人體總體重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稱為宏量元素,其中就有碳、氫、氧、氮、磷、硫、鈣、鎂、鈉等。
鉛、鎘、汞、砷、鋁、錫和鋰被列為具有潛在毒害,但低劑量可能具有一定功能的微量元素。
當人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異常便會導致疾病,例如缺鐵會導致貧血,缺鋅會影響食慾,攝入過量氟元素會引起氟斑牙等,這也是為什麼媽媽們會常常擔心寶寶會缺微量元素。
但是,芽芽媽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沒必要將微量元素檢查作為寶寶體檢常規檢查!
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就發文通知: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展開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檔案中明確指出,微量元素檢測非診斷治療需要,不宜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所以那些動不動就想給孩子查個微量元素的家長,你真的有點擔心過度了。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也曾專門就這一問題進行論證。結論是:大多數醫療單位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在診斷微量元素缺乏方面,參考意義不大。
因為在實際測定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截止目前,大部分的3甲醫院,正規醫院也都執行了此通知,但很多小醫院還是沒落實。一旦再有人推薦你花錢做檢查,直接拒絕即可。
為什麼不提倡做微量元素檢查呢?
醫療機構一般應用的微量元素檢測主要是取寶寶的頭髮、指尖血、靜脈血,這3種檢測方式來檢查微量元素。
1、微量元素只是一種篩查法,並不能作為寶寶是否缺乏微量元素的唯一指標,還需要配合其他檢查。
2、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驗並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標準,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只是一個參考值,判斷寶寶是否有健康問題,還需要根據寶寶的具體症狀。
3、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主要包括頭髮、尿液、指尖血,但這些其實都不夠準確!比如採血,血液微量元素檢測,測得的只是血漿內各元素水平,其結果不能反映體內微量元素整體狀況,也不能作為體內微量元素缺乏的診斷依據。
如何預防寶寶缺乏微量元素?
一般來說,只要日常飲食稍加註意,寶寶沒那麼容易缺微量元素的。如果家長實在有這方面的擔心,那麼我們也可從以下3方面來預防:
1.母乳餵養
母乳是迄今為止最適合嬰幼兒的天然營養品,是任何營養品都無可替代的。母乳中不僅含有豐富多樣的營養物質酶抗體,而且母乳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是最容易被寶寶所吸收的。
2.均衡飲食
每種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所不同,只有做到均衡飲食,攝入的食物豐富多樣,才能避免出現包括微量元素在內的營養缺乏。
3.多吃粗糧
孩子的飲食不是越精細越好,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這其中就包括微量元素。
所以鼓勵孩子多吃粗糧,也能有效的預防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在寶寶長身體時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建議家長細心關注寶寶的生長髮育、飲食習慣,如果有什麼異常,及時諮詢醫生。
如果寶寶沒有什麼症狀,一般不需要給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其實,只要科學餵養,按時新增各種輔食,寶寶基本都不會缺少微量元素的。
提醒:
不要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缺乏微量元素,就擅自給寶寶服用微量元素保健品,想要防患於未然,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機體可能不吸收,還容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抵抗問題。
如果懷疑寶寶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營養不良,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並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回覆列表
國家衛計委2013年釋出通知,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一個是因為沒必要,另一個是大部分的微量元素測量不準。
例如抽血測量血漿鋅,因為血漿中鋅的含量非常穩定,所以必須在缺鋅非常嚴重時才有意義。如果只是輕度缺乏,意義不大。
如果寶寶有貧血症狀,或者寶寶飲食鐵攝入不足你懷疑可能貧血,可以去醫院檢查。但如果沒有相關症狀出現,不建議去做微量元素檢查。
總結:
正常情況下沒必要做微量元素檢查,但寶寶6個月體檢時,可以檢查是否缺鐵性貧血。如果寶寶飲食非常不均衡,擔心某種營養素缺乏,並且已經出現了相應的症狀,建議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