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者歸來2

    劉禪在諸葛亮面前就是個小屁孩,是個傀儡,“政由己出為王”,蜀漢的王是諸葛亮,不是劉禪。

      看諸葛亮死後劉禪的反應。

      根據《三國志@譙周傳》記載: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

      這句話是說:諸葛亮病死在前線,譙周聽說後,立刻起身往前線奔喪。而當時蜀漢中央下達了戒嚴令,嚴禁前去奔喪,結果大家都沒去成,只有譙周動身迅速,隻身趕到。

      這段記載有兩個隱含的意思:一、諸葛亮死後,蜀漢內部官僚要去軍前奔喪的不是譙周一個人,而是一批人;二、劉禪明令禁止了這種行為,不允許給諸葛亮奔喪。

      另外,根據《襄陽記》記載: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這段話是說,諸葛亮死後,很多人請求在成都為諸葛亮立廟,百姓也自發的在田間為諸葛亮獻祭,但是這些行為劉禪都不同意。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看待皇帝對待權臣的態度,只需要看一個標準就能明白,這就是看:皇帝在權臣去世後,如何對待權臣的身後事,以及是否保留還是廢除權臣生前政策?就會知道,明朝的萬曆皇帝和蜀漢後主劉禪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張居正和諸葛亮都是權臣,不同的是張居正是在大一統的明朝,而諸葛亮是在三分天下的最弱勢力蜀漢政權,張居正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改革 ,諸葛亮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打仗,改革是給國家創造更多的利益,打仗卻是消耗了國家的資源。

    張居正去世的四天後,言官就開始彈劾張居正的繼任者,隨後就開始對張居正本人進行彈劾,直到萬曆皇帝親自確定張居正的罪狀,派人查抄張居的家,流放其家屬,並收回張居正生前皇帝所賜璽書和四代誥命,把一個改革功臣在一瞬間定罪成一個罪犯,這一切,只因為張居正的去世就迅速達成了。

    諸葛亮在臨死前,劉禪幾次派人問諸葛亮的繼承人,諸葛亮指定了第一繼承人蔣琬和第二繼承人費禕,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為了穩定局勢,禁止給諸葛亮奔喪,這倒不是因為劉禪怨恨諸葛亮,那是為了維護秩序,人人都給諸葛亮奔喪去了,蜀漢不就亂了。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立即就拿掉了張居正推薦的接班人,同時把張居正提拔的官員一律打壓,想要清除張居正對朝廷的影響力,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立即就重用諸葛亮推薦的接班人蔣琬,而且對於第二接班人費禕同時是當成後任的接班人來培養,對於諸葛亮提拔的官員沒有任何清算行為,一個清除權臣的影響,一個是繼承權臣的遺志。

    劉禪把諸葛亮的兒子當成未來的高階人才培養,不僅把公主嫁給諸葛瞻,而且讓能力不強的諸葛瞻步步高昇,直到錄尚書事,成為執政官,35歲就升任衛將軍,對於諸葛亮的家人劉禪可是精心照顧,一個是刻意清算,殘酷對待,一個是精心培養,給予重用,區別立現。

    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對於諸葛亮的名聲沒有任何玷汙,有人企圖玷汙諸葛亮的名聲還被劉禪所殺,諸葛亮時代的政策基本全盤延續,這說明了劉禪對待諸葛亮始終如一,一個是刻章玷汙,執意報復,一是維護名聲、始終如一,兩位君主對待權臣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萬曆皇帝與張居正的關係就像是調皮、叛逆青少年與嚴格要求自己的老師之間的關係,不同的是,萬曆皇帝是一個很有報復心的皇帝,張居正生前給予萬曆皇帝的不滿,統統都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給張居正的報復行動上顯現出來,皇帝原本是至高無上的,但君臣關係本來就是非常微妙與複雜的關係,往往伴隨著生死和權力鬥爭。

    劉禪與諸葛亮的關係,不是萬曆皇帝與張居正能夠比的。

  • 3 # 放開那歷史

    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隨著劉備南征北戰建功立業。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就安心輔佐起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劉禪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君主,劉備告訴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實在是扶不起,你就自立為王興復漢室,可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自五丈原病逝之前他都在幫住劉禪打江山,將朝堂內外一切都打理的緊緊有條。劉禪與諸葛亮更像是一對叔侄關係,叔叔受父親之託照顧年幼的侄子,諸葛亮將忠義演繹到極致,他事事都親力親為,哪怕他知道劉禪非明君,也擔負不起復興漢室的大任,可他仍然盡心盡力的替他打點一切,小到劉禪的飲食起居、大到國家軍事策略諸葛亮全都一手抓、兩手硬。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輔佐劉備的,對劉禪更像是長輩責任和義務,而張居正和萬曆皇帝則有些不同。

    在萬曆年幼時張居正就是他的老師,把持朝政、推行一條鞭法都十分順利,這與萬曆年幼不無關係,什麼也不知道不得都聽老師的嗎,可是在萬曆親政之後張居正沒能認清自己的地位,他依舊我行我素,對於萬曆十分約束,萬曆雖有怒,但迫於張居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勢力,終不敢言。所謂功高蓋主,張居正不僅如此,還屢屢在公開場合怒斥萬曆,這讓皇帝的顏面何存?人都是要臉的啊,更何況是皇帝?在這一點上,諸葛亮就做得不一樣了,面對劉禪的無能,諸葛亮往往是私下裡苦口婆心,從不在明面上讓自己的君主下不來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的兩人不同的命運,張居正在死後立刻就被抄了家、且賜封的諡號全部收回,與諸葛亮和劉禪相比,張居正和萬曆更像是赤裸裸的君臣關係。

  • 4 # 新青年必讀

    建興元年(224年),後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巨無細,鹹決於亮”。另一位受劉備遺詔輔佐幼主的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留鎮永安。章武三年(223年)中都護近似中書。或許劉備只希望諸葛亮主持朝政決策軍政大事,仍然試圖為後主日後親政留下一定自由空間。李嚴便被委任這一角色,以區別外廷與內廷的差別。但李嚴因操辦北伐軍糧瀆職而被諸葛亮彈劾罷官,破壞了劉備的這一安排。只是諸葛亮一心輔佐漢室,全無私心,蜀漢才無曹操霸府轉化為曹丕篡漢之虞。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設立丞相。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這種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著劉禪決不允許再次出現事無鉅細,皆決於丞相一人,而自己則大權旁落的尷尬局面。蔣琬死後,劉禪更進一步“自攝國事”。任官封爵,人事任免,出兵征討,都要劉禪同意,劉禪總統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達19年之久。

    劉禪是劉備培養起來的,有一定的能力,諸葛亮是丞相,輔助皇帝。而萬曆在張居正生前,一直是張居正的傀儡。

  • 5 # 宸亮說歷史

    對於這一關係,我們完全從歷史出發,不從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與張居正和萬曆的關係大不一樣。當然也存在相似的地方。

    首先我先說一下相似的地方:諸葛亮和張居正都是顧命大臣;都掌握了國家的政權;還都很具有智慧;最後都在任上累死了。

    接下來我們重點說一下不同之處:

    一、諸葛亮幫助劉禪打天下,最後六次北伐,最後無一例外的失敗了;而張居正為萬曆治理國家,卻把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甚至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張居正內外皆治,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稱得上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相比諸葛亮,張居正的業務能力明顯高於上者。

    二、諸葛亮為官清廉,治軍有道,沒有聽說諸葛亮有什麼經濟問題;相反張居正在經濟上犯有重大問題,按照今天的標準,起碼也得是無期徒刑;經濟上一個不貪,一個鉅貪。

    三、諸葛亮為人較為低調,與劉禪的關係較為平和;張居正卻不是這樣,具體可以參考張居正的三十二人大轎子,與萬曆關係緊張,以至於最後被抄家的時候,萬曆為此還大怒。

    四、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是相父,而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是師生,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特別嚴厲的老師,經常把萬曆凶的一愣一愣的。

    五、諸葛亮和劉禪純屬兩人世界,兩個人玩;而張居正和萬曆之間還多了個李太后,是三個人在玩。

    除此之外還有些小的不同點。因此,兩者之間的關係差異不小,共同點也有。

  • 6 # 歷史鑑春秋

    這個問題要結合真實的歷史來綜合分析,萬曆和劉禪都是繼承父輩的基業而繼位的,諸葛亮和張居正都是政治家,都有託孤大臣的重任,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

  • 7 # 朱門酒肉難聞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與張居正與萬曆的關係還是不一樣的。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是諸葛亮幾乎可以稱之為沒有登基的皇帝。並且諸葛亮等人也是外來人口,不屬於蜀地的人,於是諸葛亮必須牢牢掌握官員、軍隊、財政等,否則是很難與當地的勢力作鬥爭的。

    於是諸葛亮將劉禪架空,雖然劉禪的能力可能確實不怎麼樣,但絕對不是三國裡的那樣無能和弱智。

    這牽扯到諸葛亮的形象,如果劉禪是英明的,則諸葛亮必然是奸詐的。就類似於曹孟德架空漢獻帝一樣。

    但歷史不是那麼寫的,於是我們可以推測出諸葛亮的實際政治勢力是很大的。這是張居正無法比擬的。

    而張居正之所以權傾朝野,一方面是自己能力大,二來也是因為自己在當權時萬曆才是一個不知世事的小孩,張居正也是他的老師,可想而知,在教育的過程中,他給年輕的萬曆多少pua術就可想而知了。

    但張居正只能算是一個權臣卻不能算是像諸葛亮一樣可以左右整個國家的人。從二人最後的下場也可以看出來。張居正死後被抄家,鞭屍。而諸葛亮被尊為武侯萬世敬仰。

    實際上歷史的人物關係要看他們背後的力量關係。張居正背後是皇帝,所以他厲害,但他不是最厲害的。而諸葛亮背後是軍隊,誰比他更厲害呢?只能是老天爺了。於是只能等他死去,皇帝才算是皇帝。

    這也是根本區別的。

  • 8 # 公子品史

    如果只是單純從出生和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還是有點相似的。諸葛亮和張居正都握有真正的實權。且從政治、經濟、文化等當面對朝廷大政進行了操作。

  • 9 # 聰明的小龍女

    諸葛亮與劉禪是亦師亦臣,劉禪更多的的是敬重,張居正與萬曆皇帝是君臣,萬曆皇帝更多的是忌恨。四人之間的關係是大不同的,感情也不一樣。

  • 10 # 民俗傳人

    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和張居正和萬曆關係相似嗎?

    從兩人所處的地位上看,似乎與皇帝帝關係相似,其實他們兩人是大有區別的。諸葛亮是先主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為自己打江山,奪地盤,建立國家的功臣,先主備歿,後主禪繼位,諸葛亮又為後主擴充地盤,實行國家統一的大業。而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算是權臣而不是功臣。《三國志.諸葛亮傳》: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三國志》的這段記載,充分說明了諸葛亮在劉備時代在總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後來先主駕崩,又委託他協助其子劉禪治理國家,實現國家統一。

    《三國志.評註》:“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袁子曰:或問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諸葛亮,因以為佐相,而群臣悅服,劉備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華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我們再看張居正,《明史.張居正傳》:張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穎敏絕倫。十五為諸生。巡撫顧璘奇其文,曰:“國器也。”未幾,居正舉於鄉,璘解犀帶以贈,且曰:“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居正為人,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測也。”、“初,徐階既去,令三子事居正謹。而拱銜階甚,嗾言路追論不已,階諸子多坐罪。居正從容為拱言,拱稍心動。而拱客構居正納階子三萬金,拱以誚居正。居正色變,指天誓,辭甚苦。拱謝不審,兩人交遂離。拱又與居正所善中人馮保郄。穆宗不豫,居正與保密處分後事,引保為內助,而拱欲去保。神宗即位,保以兩宮詔旨逐拱,事具拱傳,居正遂代拱為首輔。帝御平臺,召居正獎諭之,賜金幣及繡蟒鬥牛服。自是賜賚無虛日。

    帝虛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勸帝遵守祖宗舊制,不必紛更,至講學、親賢、愛民、節用皆急務。帝稱善。大計廷臣,斥諸不職及附麗拱者。復具詔召群臣廷飭之,百僚皆惕息。帝當尊崇兩宮。故事,皇后與天子生母並稱皇太后,而徽號有別。保欲媚帝生母李貴妃,風居正以並尊。居正不敢違,議尊皇后曰仁聖皇太后,皇貴妃曰慈聖皇太后,兩宮遂無別。慈聖徙乾清宮,撫視帝,內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慈聖太后將還慈寧宮,諭居正謂:“我不能視皇帝朝夕,恐不若前者之向學、勤政,有累先帝付託。先生有師保之責,與諸臣異。其為我朝夕納誨,以輔臺德,用終先帝憑几之誼。”因賜坐蟒、白金、彩幣。未幾,丁父憂。帝遣司禮中官慰問,視粥藥,止哭,絡繹道路,三宮膊贈甚厚。

    帝許之。及帝舉大婚禮,居正吉服從事。給事中李淶言其非禮,居正怒,出為僉事。時帝顧居正益重,常賜居正札,稱“元輔張少師先生”,待以師禮。

    帝初即位,馮保朝夕視起居,擁護提抱有力,小捍格,即以聞慈聖。慈聖訓帝嚴,每切責之,且曰:“使張先生聞,奈何!”於是帝甚憚居正。及帝漸長,心厭之。以端好尚,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帝迫於太后,不得已,皆報可,而心頗嗛保、居正矣。

    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

    終萬曆世,無敢白居正者。

    評者雲:張居正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書》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從《明史》中可見張居正是什麼樣人?以權謀官至首輔,玩皇帝於掌股之間,萬曆皇帝繼位後,欺其年幼,他更囂張跋扈,又迫於太后垂青其才,不敢對張居正不敬,太后崩後,才把他給收拾了。而諸葛亮死後被後主諡為武侯,萬民世代景仰。

  • 11 # 青史回聲

    這還用問,肯定不相似呀。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兩者看似是同一類,都是師父與徒弟的關係,可區別大了。

    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看似是丞相與皇帝,可是他們兩人完全超過君臣關係。換句話說,劉禪在一方面上,是對諸葛亮懼怕的。怎麼說呢?咱們都知道諸葛亮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過來的,算是劉備集團發展壯大的第一功臣,可以說自從劉備有了諸葛亮,等同於龍入大海。雖然劉備做皇帝不到兩年劉禪就繼位了,可是劉禪還是要仰仗諸葛亮,蜀國沒有孔明,恐怕早就亡國了,所以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君臣關係。

    再來說張居正和萬曆皇帝,雖然萬曆皇帝是拜了張居正為師,可是萬曆皇帝可不是劉禪,劉禪繼位的時候,父母都亡了,而萬曆皇帝呢?還有一個老媽李太后,雖然萬曆皇帝繼位之時,年僅十歲,可是有個母親在背後,自然是和張居正有疏遠,加上一個東廠太監馮保,萬曆皇帝不是太對張居正比較仰仗。甚至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對其秋後算賬,這是學生對老師的做法嗎?

    由此可見,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的關係並不十分好,相反,十分惡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純粹的搞笑番?要沒有任何感人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