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面朝大海春風化雨
-
2 # 世界真的很大
進入“考薩克”視野的登陸地點有三個:康坦丁半島、加來和諾曼底。之所以篩選這三個地方,是因為它們符合以下條件:離英吉利海峽近、渡海距離不能太遠;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的作戰距離以內;附近有大的港口,便於大規模登陸後的武器兵力疏散。
盟軍計劃投入登陸戰的兵力和物資數量如下:百萬部隊、近20萬車輛、60萬噸補給品。康坦丁半島最早被否決,因為這裡的地形太過狹窄,容易形成登陸部隊的堵塞並被攻擊。於是,只能在加來和諾曼底之間選擇。對於即將開展的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登陸戰來說,這兩個地方各有千秋。
論與英國海港的距離,加來最近,只有33公里而已。但是,加來是德軍“大西洋壁壘”的重點防守區域,有德國最精銳的部隊,配備了最先進武器修築了最堅固的工事。加來的另一個缺點是,附近既無大的港口,也沒有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極不利於登陸部隊的快速展開推進。
反之,諾曼底的這些優勢十分明顯:80多公里外有北法最大的港口瑟堡,地形十分開闊,有5個可同時用於登陸的海灘,數十個師可在登陸後立即散開。由於德軍一開始就判斷盟軍會選擇的登陸地點是加來,加上英國的情報機構也放了許多煙幕彈強化這一判斷,所以德軍在諾曼底的防守很弱。
因此,雖然諾曼底與英國港口的距離比加來遠得多,這一帶海域又風大浪急,但“考薩克”最後還是決定在諾曼底登陸。這場登陸戰的結果不用說了,人盡皆知。
回到題目,如果盟軍當時選擇在加來而不是諾曼底登陸,定會遭遇德軍的強烈抵抗,288萬大軍不可能在兩個多月裡完成登陸後迅速奔往各自的目的地。在德軍的強大的工事、武器和部隊的防守下,盟軍會犧牲多少士兵、登陸能否成功,都很難說。登陸若不成功,就不能儘快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戰爭的時間表和最後結局,自然有另外的諸多可能。
-
3 # 阿爾法軍事
說起諾曼底登陸戰役,大家並不陌生,這是堪稱20世紀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在世界戰爭史上是最有影響力的登陸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的成功,意味著盟軍在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勝利開闢,讓德軍陷入腹背受敵、兩面作戰的境地,同時減輕了蘇軍的壓力,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程序。 我們都知道,登陸戰役中,登陸地點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根據登陸戰役特點,登陸地點必須至少具備3個條件:一是附近要有大港口,便於大量兵力兵器同時投入戰鬥;二是要在己方機場起飛的戰機的作戰半徑內,便於空中火力掩護和支援;三是渡海距離要儘量斷,減少航渡時間,減少在海面上的傷亡。 分析作戰地域,初步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有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三個登陸地點可以選擇。再從這三個登陸地點中選擇最佳的,康坦丁半島相比之下地形比較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量的兵力兵器這個首要條件,因此首先被PK掉。再來對比一下加萊和諾曼底兩個登陸點:比起諾曼底來,加萊距離英國最近,而且比較靠近德國本土,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也是德軍的重點防禦地域,這裡有德軍的精銳部隊,德軍構築了完備堅固的工事,並且在內陸交通線不發達,不便於部隊登陸後向縱深進攻;諾曼底雖然據英國比較遠,但德軍防禦力量薄弱,並且此處地形開闊,能夠滿足盟軍龐大登陸部隊的需要,此外,諾曼底距法國北部最大的港口瑟寶僅有80千米,利於航渡和補給等。因此,幾經權衡之後,盟軍選擇在諾曼底登陸。 其實,要想成功登陸並沒有那麼簡單,選擇登陸點只是第一步,選擇敵人意料不到的登陸點,才是最難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能夠堪稱登陸戰的典範,就是因為德軍壓根就沒想到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這得益於盟軍成功組織了戰略欺騙,使得德軍判斷錯誤,以為盟軍會在加萊登陸,從而將主要防禦力量放在加萊。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保鏢行動”了,這是二戰期間盟軍為配合諾曼底登陸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略欺騙行動。盟軍透過德軍在英國的“雙面間諜”將大量假情報提供給德國,而假情報中則多次強調盟軍會將登陸地點選擇在加萊海峽,並且會在諾曼底同時展開佯攻活動。為了讓德軍深信不疑,盟軍在英國肯特地面上製造了大量充氣坦克、裝甲車、戰機模型,還精心製造了裝甲車行駛軌跡等,甚至還讓後備兵力真正駐紮在此。德軍果然中招,將自己的精銳部隊都部署在加萊海峽,並且耗費巨大精力修建工事、設定障礙。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德軍真還以為這只是佯攻,主要注意力還是放在加萊海峽上。最後直到盟軍登陸的規模已經昭然若揭,德軍才派出後備部隊,但是大勢已去,遠水已經救不了近火。
回覆列表
在哪裡登入都無所謂啦!只是付出更大傷亡代價需要大領導在全華人民面前背鍋而已!44年二戰進入後期,大領導們都清楚結束戰爭只是個時間問題,這時候就沒必要為了基本確定的勝利犧牲更多的盟軍士兵特別是美國 沒有和德國直接發生摩擦的!所以英美考慮的是付出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這和後來美軍主動提出讓蘇聯進攻柏林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