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扒府

    沒有一定之規說必須要穿大褂

    你看那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也一樣說相聲

    也都說得好好的

    為什麼現在說相聲的還在穿大褂

    有人不穿大褂,就有人穿大褂

    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的相聲演員穿大褂更多的是因為這是一門傳統藝術吧。你看唱京戲的不也是一身的行頭嗎?

    舊社會說相聲的也都是窮苦人家,但凡是有點子門路和手藝誰還幹這個?

    穿大褂,一方面是因為大褂在以前便宜,買得起。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區別和聽眾不一樣,算是個標記。

    現在又多了一點,那就是大褂能遮住身體上面的異樣,避免尷尬。

    你想啊,三、四百斤的孫越往那裡一站,如果沒有大褂的遮羞,那肉還不一折一折的,跟米其林輪胎似的,觀眾們不看演出,只看他了。

    大褂是糟粕嗎?

    有的人說,現在穿大褂是糟粕,該摒棄!

    法律要是不管,郭德綱早就打你了

    彈鋼琴穿燕尾服,你怎麼不說是糟粕?跳芭蕾穿短裙,你看的可是帶勁,眼珠子都瞪出來了

    怎麼相聲演員穿個大褂就是糟粕了?

    所以

    這點子傳統還是保留下來吧

    不然的話,還有個什麼勁啊!

  • 2 # 相聲頭臉

    相聲的表演形式有一百五十年曆史,逐漸演繹自成體系。清末民國後在大街上演出,那個年代穿大褂(長衫)是有身份體面的象徵,短衣打扮則是下等人幹力氣活兒的。現在說相聲穿大褂是為了保留傳統的影子,尊重祖師爺。

  • 3 # 使用者1642346163699

    相聲就是一種民間曲藝,傳統就是這樣,像姜某人穿著花裡胡哨的西服說著所謂的相聲,那是在糟蹋民族文化,狗屁不是,不倫不類!

  • 4 # 娛樂兔小白

    相聲演員穿長袍是對傳統相聲文化的傳承。長袍是老北京天橋下的藝人們當時所流行的古樸韻味的代表 ,現在也成了相聲演員們身份的代表。最初的相聲大褂是非常有講究的,而且顏色主要是以黑色、灰色、青色、藍色為主,基本上都是暗色調,目的就是讓人忽略服飾,只關注相聲演員的表情和語言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長袍的顏色也越來越多過年穿上中國紅也是非常的精神和亮眼。好馬配好鞍,一身好的長袍,也可以增加相聲演員表演時的信心。

  • 5 # 閬苑仙豬的廣義道

    以前各行各業的曲藝雜耍藝人都有各自的表演服裝和型頭。像今天干不同工作的人有不同的制服是一樣的道理。如今比較包容和開放,大部份相聲演員出場時仍舊穿著長大褂進行演出,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 6 # 文開石

    長袍,也叫長衫、大褂。

    要區分的是,馬褂,那是短上衣,套在長袍外邊的。

    內穿長袍外套馬褂,那是相當講究的禮服了。

    早期

    相聲起源於清朝中後期,藝人們都是在天橋撂地。

    所謂颳風減半下雨全無,那個年代的藝人是最苦最慘的。

    如果有一身大褂,所謂長衫,那已經是最拿得出手的演出服裝了。

    相當數量的藝人,還是穿什麼的都有。混得不好的,除了手裡一對竹製的玉子板,穿的可能不比乞丐強多少。

    建國後

    人們的穿著發生了改變,制服、中山裝開始成了萬能服裝。

    80年代,魏文亮可以說一穿西服演出相聲的第一人。

    在之後,電視相聲的演員,基本都是西服領帶為主了。

    現在

    德雲社這一二十年把相聲又帶火了,因為他們是走傳統路線、以老活兒老規矩為特色起來的,區別於西裝領帶紅臉蛋的“主流相聲演員”,所以一直堅持按照傳統的長袍作為演出服。

    包括別的社團的,比如王玥波,他說相聲說評書的時候也是堅持穿長袍,用他的話說這是對觀眾的尊重,起碼穿著像幹這個的。

    穿長袍的講究

    挽袖,就是把袖口挽起來,但是平著挽起來一圈,那是跑堂的夥計。講究的是隻挽半圈,也就是所謂龍抬頭/龍吞口

    掐邊,平時走路沒關係,上臺出場要用手指掐著點邊抬著點,不是怕踩著,這樣顯得利索。

    坐,這個單口相聲評書中講究,穿大褂坐下要後襟抬開,要不坐的都是褶子。

    德雲社的長袍

    德雲社有自己的自用服裝供應——德雲華服。

    他們有自己的講究和級別,主要體現在繡片上。

    全身繡片

    現在只有兩對有資格穿,班主和大爺,岳雲鵬和孫越。

    半繡片

    之前岳雲鵬孫越這麼穿,後來升級了,現在暫時沒有別的搭檔有這個資格。

    單色雙扣

    主要是小辮九郎,他倆喜歡這麼穿。

    其他的基本都是單色單排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公公婆婆承擔教養孩子的責任,應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