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正統朝代,通常指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政權被民眾及後世所認可的程度,包括正史的評價。

    這裡的所謂“正統”,是受到了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對於王朝政權合法性以及王朝更替傳承性的集中體現。其中,最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鑑於此,當前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正統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與此同時,新建立的王朝政權為前一個王朝政權修書寫史,也成為了昭顯王朝更替合法性傳承性的重要體現,也成為衡量是否為正統朝代的重要標準。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不僅不屬於正統朝代,甚至不能稱之為“王朝”或者“朝代”,只能算是農民起義軍建立的臨時政權。

    第一,李自成的沒有相對固定的統治疆域。

    李自成的農民軍所到之處,把城一佔,把明朝的宗室一抓一殺,財產一分,就地徵兵徵糧後,隨即離開,繼續向北京進發,這是典型的“流寇”方式,並沒有形成對於佔領區行之有效的管理與統治,因而有的只有勢力範圍,但是不能說嚴格意義上的統治。

    第二,李自成沒有固定的國都。

    國都是一個國家、朝代乃至政權的重要標誌,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又在北京稱帝,一日後隨即退出北京,他自己也是一直跟著軍隊在走,並沒有常駐的都城。

    第三,大順政權並沒有建立一整套管理體系和官吏系統。

    大順政權裡,缺乏具備長遠眼光和管理能力的文官人才,因而沒有形成政權的管理制度,更加沒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官吏體系,因而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的範圍非常有限。

    第四,

    第四,大順政權缺乏國家執行的條件和民眾支援的基礎。

    最為關鍵的一點,大順政權的財政收入靠的不是稅收,而是靠劫掠明朝的宗室和大臣,並且進入北京後,大順政權自李自成開始,從上到下迅速的腐化和墮落,進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援,已經失去了底層的支援。

    所以,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且不說比擬明清這樣大一統的王朝,就是相比於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樣的分立政權王朝,也是不能相比企及的,因而,大順政權不僅不是正統的王朝,就連王朝、朝代、國家的概念標準,都難以達到,只能說是個政權。

    除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歷史上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都不能稱其為王朝,更不能談正統王朝了。

    不僅僅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同一時間建立的張獻忠大西政權也是這種情況,不是說稱帝了就是建立了王朝,畢竟,這並沒有中國王朝傳統意義上的標準,缺乏合法性,因而也不會為史學界所認可和承認了。

    除了大順政權、大西政權,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秦末陳勝、吳廣起義,陳勝稱王,建立的張楚政權;北宋滅亡後,金朝扶持張邦昌建立的偽楚政權,以及扶持劉豫稱帝建立的偽齊政權;清朝吳三桂起兵反清,在衡陽稱帝,建立大周政權。這些都沒有得到史學界的認可,因而都只能說是臨時性的政權,而不能算是朝代。

    當然,對於西夏政權,以及王莽建立的新朝,甚至是元朝和清朝,對於他們的正統王朝地位,史學界還處於爭論之中。

  • 2 # 多一種聲音

    正統王朝的定義其實和定義它的物件有一定的關聯。

    這個問題之所以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順王朝存在著與其他我們廣義意義上定義的正統王朝有著如下幾個差異。

    (1)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陽建立“大順政權”,名義上仍稱自己為“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將軍”。真正到稱帝是到崇禎十七年(1643年)李自成佔領西安。同年李自成滅亡大明王朝,吳山桂放清軍入關,李自成山海關戰敗退出北京轉戰兩湖,次年戰死湖北。從稱帝到戰死不足一年,而後一直處於流亡政府狀態直到康熙三年自成之侄李錦義子李來亨被剿滅。

    (2)政權結構尚未完善,由於時間倉促,連最簡單的王朝統制機構都未曾建立。只是稱了一下皇帝。由於李自成的部下都是農民出身,硬拼硬闖是很在行的,但是說到治理國家,這些人根本是沒有一點經驗的。

    (3疆域問題,順朝建立之後,所統治的區域從北京城,馬上就吳三桂和後金兵殺得潰敗。不用說疆域,連北京城都根本沒有來得及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無忌的大挪移修煉到7層,為何打不贏少林三渡?陽頂天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