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志民147909052

    應該是:“打掉門牙了往肚裡咽”、“死要面子活受罪”和“喝牛尿也喝得歡”的混蛋操作,這也是印度特有的邏輯操作,這應該是全世界著名又典範的“印度行為邏輯”!

  • 2 # 山菁水秀人家

    富人賣不掉糧食,窮人買不起食品,是世界上普遍的現象,並不是印度獨有的現象。假如你身無分文,在街上能夠找到什麼東西吃嗎?運氣好的樹上有果。

  • 3 # 鬼臉小六

    在學中國!中國建國後為了打下工業基礎,這樣做過!包括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先輩們餓著肚子也要出口糧食賺外匯,購買需要的工業裝置和技術,犧牲了一代人,給我們今天的工業第一大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印度這個畫虎不成反類犬,國內一地雞毛,還窮兵黷武,換了外匯純消費買武器,沒前途

  • 4 # 農民一老翁

    印度政府的邊境操作己經對其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又加上疫情失控,農民圍攻,新德里沒錢了,莫迪不得不如這搬…

  • 5 # 歷史神秘人

    印度有大量人還處在溫飽線掙扎,可印度政府卻在打折賣自己的大米,這是很正常的事,印度要發展就有時候會犧牲一些農民的利益了!

    不賣大米印度哪有錢買軍火壯大自己的軍事實力啊,沒有強大的軍事印度的大國夢還怎樣實現呢!印度的生產技術還是挺落後的,它的工業品還真沒有什麼競爭力,印度能賺外匯的最大依仗就是農產品出口了,印度的農產品出口一直都是印度重大外匯收入的重大來源,什麼香料大米年年出口賺外快!印度的可耕種土地還是很多的哦,比我們還要多,工業品不行只能出口農產品賺錢了!所以就有一個現象,印度國內很多人吃不飽飯,而政府卻賣大米賺外匯!對印度政府決策層來說,發展軍事和工業是他們的頭等大事啊,自己生產不出工業裝置,只能賣外國的,就要出口大米賺外匯買西方先進的裝置和武器,反正官僚不怕沒飯吃,至於那8億的農民能不能吃飽飯就不是印度精英首要考慮的事了!印度工業上的生產技術也比較落後,很多物質無法供給,只能從國外購進。如果不出口大米,可能連許多基本的生活物質都得不到保障,比如冰箱空調甚至生活上用的鍋碗瓢盆,印度也難以生產出來,這也是印度出口大米的一個原因吧!

    其實印度那樣幹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當年蘇聯建立的時候,為了發展工業也是在國內自己吃不飽的時候,大量出口大米賺外匯購買工業裝置,蘇聯的重工業才那麼快發展起來,落後的工業國家發展工業常常是以犧牲農民為代價建立起來的,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當年我們建立工業也是走的這一條路,現在印度也走這條路也是很正常的事,畢竟這條走的很苦可最後也會成功啊,可印度可能更苦啊,雖說印度的耕地面積多,可官僚腐敗嚴重啊,農民也不知被壓榨到什麼時候!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很重要的,只要國家的人吃飽飯了才能談以後的發展啊,發展工業不能長期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當工業發展起來也要反哺農業,我們就做的不錯啊,雜交水稻,機械化耕種,我們已經解決溫飽問題了,希望印度也能解決吧!

  • 6 # 藍白旗幟

    先說結論,印度人一邊出口大米,一邊捱餓非常正常,因為賣米的印度人跟捱餓的印度人不是一夥人。在種姓制度依舊盛行的印度,低種姓捱餓關我高種姓什麼事情?

    (1)印度為什麼賣米?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的糧食出口國,大米第一齣口國。而且印度這個地方非常適合種田,咱們國家地大物博,但是也就只有16.13%適合種地,但是印度高達51.61%土地可以種田,並且還是一年三熟,可以說是利好農業。一聽這些話,大家是不是覺得印度肯定糧食不是問題呢?其實不是的,印度的人均糧食總量連北韓都比不上。印度的糧食缺乏不缺乏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2015年資料顯示,中國在那一年收穫了6.21億噸的糧食,而一年三熟的印度也就只有2.52億噸,產量還不到中國的一半。在人均糧食層面上,印度人均糧食生產量才192公斤,而中國則是453公斤,所以說印度人一直是在捱餓的。

    那為啥印度還拼命出口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印度除了神油和仿製藥之外,根本沒啥能拿出手的玩意,但是印度又需要大量的外匯來買工業品,所以只能出口糧食了。而糧食這玩意其實是不缺市場的,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咱們也買了很多印度大米。

    (2)為啥吃不上飯還拼命出口?

    印度人吃得那麼少,又拼命出口除了是要掙外匯,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印度賣米的,跟印度吃不上飯的那夥人不是一夥人。賣米的主要是印度的地主,而吃不上飯的主要是印度的窮人。印度是非常割裂的,印度的高種姓和低種姓們生活在一起,但是彼此之間是沒有什麼義務,有的是隻是生殖隔離,大家要是看印度的高低種姓對比,都會覺得這些不是一個國家的,印度上層像白人,印度底層像黑人

    大家來看一組資料就知道印度地主有多兇了,1.6%的人擁有17%的耕地,23%的農戶是半自耕農和佃農混合,50%的小農只擁有1%的耕地。這樣子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種田的人基本享受不到自己種的收穫,而地主們處於經濟利益考慮,就紛紛把大米往外賣,這樣才能獲取高收益。所以與其低價賣給那些印度窮農民,還不如高價出售到海外。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很魔幻的局面,一邊是印度人飯吃不飽,一邊是印度在糧食出口市場高歌猛進。

    (3)結語

    世界終究還是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我們之所以沒有像印度人一樣忍飢挨餓,主要還是國家力量足夠支撐起糧食安全。總而言之一句話,只有大國崛起,才有小民尊嚴!

  • 7 # 種花家的工業兔

    這很正常呀,可能有些人理解不了,但其實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我說一個我們自己的案例吧,在建國初期。中國的城市出現了糧慌,這令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疑惑不解,因為即使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城市都沒有出現過糧慌,怎麼現在建國了,新中國成立了。全中國各地已經基本恢復平穩了反而城市出現了糧慌呢,然後就調查一定要才才發現原來情況是這樣的,過去,在戰亂時期農民生活朝不保保夕顛沛流離,沒有辦法儲存太多糧食,迫不得已自己忍飢挨餓,把多餘的糧食拿去賣掉,換成金銀等便於攜帶的財務方面逃跑,可是現在生活穩定了,那麼農民就可以開始儲存糧食了,不僅自己吃的飽,而且多出來的糧食,也,沒有賣到集市上去。而是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就造成了城市出現了糧慌。

    印度的情況也差不多,印度農民雖然生產出來的糧食,但這些糧食她們是不能夠全部拿走的,有一部分要交給地主吧,剩下的你總得買點生活必需品吧,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把糧食拿去賣掉,因為你只有糧食可供交換。所以寧可自己忍飢挨餓也要把糧食賣掉,因為沒有糧食,人沒辦法生生存,但是沒有其他生活必需品,人同樣沒有辦法生存。就是因為有大量印度人忍飢挨餓,這才能夠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的糧食出口大國,即使印度的人口和中國差不多,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但是,印度卻可以向外大量的,出口糧食,而中國只能夠,進口糧食,這就是原因所在,因為印度的農民,在忍飢挨餓,所以印度有糧食出口。

  • 8 # 唐俊龍55398571

    中國在2006年給印度大米出口資格,可是一直到2018年才正式確定進口印度大米,印度大米品質改良達到中國進口的最低標準。2020年疫情和旱情加劇東南亞大米生產地泰國出口缺口,中國開始平衡其他大米進口渠道,這個時候莫迪政府向中國請求援助,因為印度新農業法案打破最低價保障需要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中國是世界大米最大進口國。

    印度數萬農民並沒有領情莫迪政府而是繼續封鎖新德里進出高速公路和鐵道,莫迪政府企圖強硬鎮壓遭到了印度農民及國際社會輿論強大壓力,抗議活動持續四十五天後,莫迪政府拿出下臺階方案讓印度農業專家委員會開始調研和談判以完善農業法案,不過印度農民工會拒絕談判和調研要求無條件廢除農業法案。抗議活動在全印度舉行,總共參加人數達到2億人被稱為世界最大有組織抗議活動。

    印度一方面擴大農產品出口,另一方面卻面臨經濟下滑後造成饑荒,這是非常矛盾問題。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沒有進行徹底的農業改革,印度農業土地大部分都落入中間人地主手上,印度1985年農業部統計,各邦測定的限額以外的土地共有 736.6萬英畝,其中 580.7萬英畝已由各邦政府徵收,在徵收的土地中有448.6萬英畝已分配給331.1萬人。此外,約有162萬英畝限額以外的土地因為民事訴訟的糾纏而拖延不決,邦政府無法徵收,還有89萬英畝限額以外的土地需要由政府保留用於公共事業和造林。因此各邦能夠分配的土地只剩下37萬英畝。據估計,在過去分配的土地中大約有60%是不適宜耕種的。有的土地只是名義上分配給農民。

    調整地塊與推行農業生產合作社調整地塊的土改措施,雖然各邦都已制定了有關的立法,但真正付諸實施的只有旁遮普和哈里亞納兩個邦和北方邦西部。至於推行農業生產合作社,只是在喀拉拉邦進行過一些試驗,實際上並沒有實行。這樣土地格局就意味著印度政府對農產品種植和出口無能為力,伴隨著經濟衰退,莫迪政府能夠對飢餓人群救濟措施有限。莫迪農業土地改革法案本意在於從供需關係上打破中間人地主和出口商的壟斷,這樣可以緩和印度大地主土地制度歷史沉澱的積弊,印度農民透過市場經濟渠道獲得更靈活的收入進行財富積累,這是站在國家戰略上高瞻遠矚。

    綜合而言,莫迪政府被民族主義思想劫持只能不斷用改良主義改革落後印度農業,一方面出口創匯,一方面被中間地主商人壟斷,印度需要一場徹底社會革命才能取得國家體系結構的現代化調整。

  • 9 # 我就是老偉

    2億人在捱餓,印度政府每年還在大量出售大米,甚至打折出售大米。其實這樣的神操作在印度政府看來,這是正常的國際貿易,沒什麼大驚小怪。

    我們可以從印度去年最最後時刻退出RCEP協議的簽署便能看出印度的現狀。

    印度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導致了印度財政的收入有限,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如今欠下的外債高達1.3萬億美元。日本的債務規模是GDP的兩倍,但是日本的債務基本都是內債,日本國民購買了國債。

    而印度的外債是需要剛性支付的,利息和本金要如數奉還的,財政收入有限,債務規模不斷擴大,這才導致了印度把能賣的都拿出來賣。

    不止是賣大米,印度還大量出口牛肉,除了象徵印度神牛的白色牛,其餘的都可以賣,而印度農村普遍還是農耕時代,連耕地的牛都可以賣,何況是大米。

    印度自身條件也相當不錯,全國有接近一半的面積適合耕種,總的來講是不缺糧食。

    印度國內2億人捱餓,政府還在大量出口大米的原因都是因為錢,印度需要用大米換取外匯。

    另一個原因是捱餓的基本都是低種姓的最底層的民眾,這些低種姓人的性情溫和,對生活要求不高,有吃的便行。

  • 10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印度一年的對外貿易總額,大約是八千億美元出頭。印度一年的貿易進口額約為四千八百億美元,印度一年的出口額約為三千兩百億美元。

    不難發現,印度每年約有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對於這一部分的貿易逆差,印度必須透過吸引外國遊客丶印度僑民匯款丶國外對印度的投資丶印度海外資產的營收丶發行印度國債…來予以填補。

    目前,印度約有五千八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於印度來說,這筆外匯儲備大體能確保印度對外貿易十個月左右的結算安全,遠高於四個月的國際安全標準線!

    然而,印度外債規模已達五千五百八十多億美元,這將使看似充足的印度外匯儲備,顯然不那麼安全。印度經濟一旦有個閃失,或者國際經濟大環境一旦發生不利於印度的變化。印度經濟崩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印度當務之急是儘量壓縮排口,盡力擴大出口,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印度的外匯儲備,為印度經濟的安全,提供儘可能多的保障!這大概就是印度有2億人捱餓,而印度卻選擇打折賣大米的原因所在!

    對於印度政府的做法,不應予以指責,而是應該予以理解。很多窮國為了賺錢謀發展,都是這麼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麥糠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