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銳影Vanguard

    首先我想說下這部電影中被大家所熟知的那句臺詞:如果你有個夢想,你就要去捍衛它。人們自己做不到的事,他們就想告訴你,你也做不到。如果你想做到一些事,就去做到。

    這是一部劇情片,用盡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到處向醫院推銷,可是價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就算他多努力都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妻兒,妻子最終選擇離開家。

    從此他帶著兒子克里斯托夫相依為命。克里斯好不容易爭取回來一個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就算沒有報酬,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奮鬥,兒子是他的力量。

    他看盡白眼,與兒子躲在地鐵站裡的公共廁所裡,住在教堂的收容所裡…… 他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

    其實有多少個美華人,就有多少個美國夢。其中劇情可能會有相似,就跟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只不過我們還沒有等到門響的那一刻。

    其實勵志的題材大多都是一個模板,前半段描寫生活多麼困難,窘境下的自己楚楚可憐,倒黴事接二連三,一個偶然的機會你抓住了,這個機會是改變命運的命運線,你努力攀巖,征服,最終迎來了曙光。

    其實影片中跟生活中的你一樣, 一些小技能總有派上用場的一天,苦盡甘來,古人誠不我欺。生活不是因為它一直苦,而是因為還沒有等到最後。

    這部小成本電影,沒有華麗的修飾,只靠樸素的故事,父子情,誠然打動觀眾。這種作品堪稱經典。

  • 2 # 王小民的吐槽

    拿今天的視角來看,《當幸福來敲門》在很多地方,都是一部有點過時的雞湯。

    時下是8012年,高大上完美無瑕的奮鬥履歷幾乎絕跡,美國夢的單向激勵再也掀不起人們心中的波瀾;

    在這個圖騰墜落,偶像破滅的質疑時代,沒有雜質的正能量反倒會被當做奇行種,大家會嘲笑古老的天真和堅持,堅持不懈的拿著放大鏡找尋人物身上的黑暗面,每一個神話人物走下神壇,都會引發群體的狂歡。

    目光不會清澈,人人都以為自己可以透過層層美好的濾鏡直擊真實,殊不知也同時把所有的美好罩上了陰謀的濾鏡。

    所以傳統一根筋的圓夢電影已然滿足不了大眾高不可及的閾值,倒是帶著對現實無奈而又戲謔的碎夢故事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比如《我,花樣女王》,人生雖有高點,但是除了那一次的曇花一現全是低谷,工作,家庭,生活……糟得不能再糟;

    比如《茉莉牌局》,所謂的事業就帶有原罪,所有的努力都不過是在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奮鬥了一圈只是回到原點。

    而即便是最後創業成功,那麼過程也必然有些暗黑的下作手段,家人成仇,兄弟反目,登頂的背後,是成功者的孤獨和失敗者的血淚。

    比如《社交網路》,主角的奮鬥歷程就是從一個不受人待見的天才變成了一位富可敵國討人厭的混球,無論是為了什麼,把當年的好友合夥人趕出公司也是不爭的事實;

    比如《大創業家》,主角一開始也是生意失敗,老婆跑路,和迦納的遭遇何其相似……但是之後的發展,奪人妻子,用哄騙威脅的手段搞定麥當勞兄弟,拿下品牌,看起來都是抹不去的汙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幸福來敲門》拍攝於2006年。

    除了年代好像有點久遠之外,06年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大的概念;然而兩年後的2008年,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點印象了。

    不不不,說的不是北京奧運會。

    而是金融危機。

    08年之後的電影裡,出現金融人物時,基本等同於滿口高大上名詞的騙子,吸血鬼,群眾的對立面。

    在《監守自盜》中,我們見識了他們如何的天衣無縫的設計騙局,孜孜不倦的掏空勞苦大眾的錢包中飽私囊;

    在《欺詐聖手》中,我們目睹了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如何敗落,德高望重的金融界泰斗如何靠詐騙起家,又如何隕落;

    在《大空頭》中,我們無奈的知曉了即便是有良心的金融人,在風暴面前能做的也不過就是看透了,撈一筆。

    與主角有著類似發家史,華爾街小人物的勵志故事的電影,名字叫做《華爾街之狼》,浮華虛榮,奢靡墮落,倒是符合大眾對於金融人士的想象。

    在《當幸福來敲門》中,迦納奮力拼搏,想要努力成為並且最後成功成為的人——金融大亨,在今天早已不是眾人仰望的目標,而是帶著偏見和警惕審視的冷酷的資本家。

    主菜食材不討喜,味道太重又太濃,一點暗黑調料都不加,《當幸福來敲門》這碗純雞湯,現在看來有點單調和甜膩。

    誠然,在電影落落落落一路低谷的情節中,心有靈犀的父子之情值得感動;賈登·史密斯也是萌態十足,惹人憐愛;迦納的教育方式絕對有可取之處,某些經典臺詞也因為擊中了觀眾的內心,而被引用的全世界都是。

    電影當然沒有變,然而時代和人心,變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最貼近地氣的人,是劉姥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