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火鍋神秀
-
2 # 司浩中
村夫拙見:學是學問,富是超過的意思。也就是說某人的學問很高,超過了五車書量的知識。學富五車創詞久遠,那個歷史階段的書是竹簡,文字形勢是文言文。與今對比,應差不多。(那時牛馬車竹簡書一車裝不了多少,但文言文與白話文對比量可懸殊大了。)
-
3 # 歷史科普集結號
學富五車,是對讀書人的一種褒獎,古代人讀書少,且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知識壟斷在少數人手裡,形成了孟子所說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社會現實。如果有誰能夠多認識幾個字,多掌握一些知識,他就會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機會,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學富五車,還有一個同名的成語,叫五車腹笥【sì】,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古人如果誇一個人聰明,就說他像孔子的弟子顏回一樣聞一知十,舉一反三;如果誇一個人學問深厚,就說他像唐代名臣虞世南一樣五車腹笥。這裡的“五車”,一般指“五車書”,這個詞的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這句話還有一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思想家,比如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人,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觀點,其中宋華人惠施認為天下無物不變,無時不動,任何東西的性質是相對的,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這是非常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莊子評價他學富五車,知識非常廣博。
在東漢蔡倫發明廉價紙張之前,古人都是將文字書寫在竹簡和木板之上,如今一本十幾萬字的書,在當時要用很多竹木簡才能寫下。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當時的五輛牛車或者馬車到底能裝多少竹木簡呢?想來也不會很多。所以,五車書加起來也不過如今三四本書的容量,實在少得可憐。當然,古人知識儲備少,知識都壟斷在少數人手中,普通百姓在先秦時代接觸不到書本,只能賣苦力,使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成為一種上下尊卑的社會結構。
-
4 # 歷史寶藏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這是形容人學識豐富的常用語。
這句話經常讓人產生疑問,要看五車的書,那該有多少啊!想一想還真是學海無涯,回頭是岸了!
其實“學富五車”這是個詞誕生於《莊子·天下》一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說莊子所在的戰國時期,有個叫惠施的人,學識很豐富,大概看了有五車的書,在當時很是厲害。
那我們就要知道,那時候的書是什麼樣的書。當然不是現在的紙質書,也不是電子書。
當時還沒有紙質書,看得都是竹簡。
以出土文物中著名的戰國“清華簡”為例,竹簡長度從10釐米到46釐米不等,其中普遍長度為45釐米,這樣的一枚竹簡可寫30字上下。竹簡寬0.6釐米左右,厚度約為0.2釐米。這樣算一根竹簡重量在7g左右。
清華簡《芮良夫毖》區域性
戰國時候的車是什麼車呢?當然也不是現在的火車、卡車、小轎車。
而是馬車。
惠施這個名家的代表人物,就像現在的著名學者,不可能用秦始皇出遊時候的四駕“轀輬車”,最有可能是這種一匹馬拉的車。
戰國時候的車
東漢馬車樣式
這種車能裝多少書呢?根據《鄂君啟節》銘文的記載,當時一車載重為二十石。
戰國時候的一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五分之一市石,也就是十公斤。合計200公斤,算是一匹馬正常能拉動的重量。
如此便可以算出一車竹簡的資訊量了。200公斤,車子不可能是無人駕駛,所以減去乘車人算不胖不瘦60公斤吧。竹簡要用牛皮等串起來,也要算重量,最後純書簡算120公斤吧。
按一片竹簡7g記載30字,大概就是51.43萬字左右。要知道竹簡不可能每一片都寫的滿滿的,最多算50萬字吧。
這樣算來,五車竹簡也就是250萬字左右。這樣算來,司馬遷的《史記》大概是526500餘字。這一部書,寫到竹簡上,就足夠一車裝的了。
一套《資治通鑑》字數為258 5240餘字,大概就是真正的“學富五車”。
回覆列表
而莊子那個時代的所謂的書,便是我們所稱呼的竹簡書,學富五車就是形容看過的書能裝滿五輛車。
那個時代的車多指牛、馬車。而就現在目前來講,五輛馬車所裝的書籍內容,轉化成電子版的,能不能有10M都說不準。
但是,這是現在社會,而當時的社會處於精英階級封鎖階段,也就是你普通百姓壓根沒有看到書的權利,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五車的書可以說是很恐怖的一個藏書量了。
而這個詞語從誕生到現在,所謂的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一樣,並沒有準確的定義,只是作為一個修飾而已,形容一個人的才學很高。若是非要去糾結他所準確描述的一個意義,那反而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