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從煙火聲裡醒來

    中國經歷過三種社會狀態,一種是上古大道盛行時代,一種是禮樂盛行時代,還有一種就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很多人疑惑歷史為什麼不選擇老子的道而選擇孔子的禮?這是因為要以大道治世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有天然的血肉親情在裡面?我們知道所有人都從一對夫婦而來,始祖又為道所創造,那時候的道對人而言就像父親一樣親近,整個社會就是一家人。上古時代是人類的黃金期為後來歷代聖賢所向往。後來始祖和對大道認識的人都死了,人口也越來越多,人與道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淡泊了。道為了維繫人類的和諧,就藉聖人把“禮”賜給人,使他們受教化,與野獸區分開來。也就是夏商周時候的社會狀態。可以知道一點,那個時候對天道,對上帝的存在就像對太陽的存在是一樣確定的。禮崩樂壞就不用講了。黑暗與光明已無法分辨,真理與謊言已無法區分,人類與動物已是同等地位。歷史選擇孔子可能就是上帝的中庸吧?

  • 2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這個問題回答很簡單:

    老子講理。李耳,理耳,老子只認一個“理”字,以“理”服人,而且是認死“理”,理大於天,天下之大,大不過一個“理”字,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孔子亦講“禮”,講的是“小的這廂有禮啦”,做事不看人,“禮”字當頭,先看“有禮”沒有“禮”,“禮”大於“理”,也是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更何況,人人愛“禮”。人一旦見了“禮”,收了“禮”,也就不講“理”了。孔子送出的“大禮包”~最大的“禮”是“權利之禮”。刑不上大夫,禮不下俗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之大大禮。

    由此可見,你是喜歡一個給你講“理”的老子?還是更加喜歡那個給你送“禮”的孔子呢?老子與孔子的地位就不難想象了吧。

    真理是必須堅持的,“禮”必須合乎於“理”,老子天下第一,毋庸置疑。

  • 3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也說儒道!

    O。研域目標之別。

    1.老子比孔子年長,相傳曾為孔子之師,是大周朝中央皇家圖書館長,鑽研百家諸科群書之淵博,感悟天地人世大道之深奧,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其《道德經》五千言,以天地宇宙萬物之大道為研究物件,研道究德,以求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2.而孔子周遊列國,推廣儒術失敗,轉而興教普儒,廣傳弟子,使儒學速成顯學,其《論語》以三綱五常為宗旨,鼓吹尊禮守法,安守等級,以求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克己復禮。

    一。無為有為之別。

    1.老子主張無為,相傳其《道德經》留世,亦非自願,凡事只求順其自然,不求其學說弘揚廣大,雖騎牛西去,但古今將來,影響漸大,勢頭強勁,必不亞於孔子。

    2.而孔子主張有為,為推行其說,執著堅韌,周遊列國不成,興教傳承顯行,更為後世張顯普及奠定良基。

    二。出世入世之別。

    1.老子無為,教人出世,悟道修德,成道仙於隱,不求張顯。

    2.孔子有為,教人入世,修齊治平,成聖賢於顯,力求張顯。

    三。普及難易之別。

    1.道學乃精英之學,須靜隱山林,感天悟地,察物悟理,煉丹求仙,玄奧難解,非常人可及,不易普及。

    2.儒學乃凡人之學,於日常生活,習三綱五常,讀聖賢經典,養修齊治平,凡俗常皆可及。

    四。皇權喜惡之別。

    1.道學無為,長於休養生息,乃防變治亂,安民平心之良方,非亂而不用,正如醫藥,故而用之少。

    2.儒學有為,長於修齊治平,乃建功立業,富民強軍,開疆拓土之妙策,非治世而不興,正如糧食,故而用之多。

    五。教育推廣之別。

    1.道學雖以慈善助學,但終未普及於大眾教育。

    2.儒學自創立以來,與教俱興,與時俱進,自於漢武獨尊,興於隋唐科考,歷百代千秋,普及教育,教化百姓,皆為顯學主流。

    六。科考選撥之別。

    自隋唐科舉以來,科考以儒為本,選才以儒為綱,用人以儒為品。

    七。綱常教化之別。

    儒學博大精深,典籍流傳眾多,儒學的三綱五常,修齊治平,相比於道學的小國寡民,守道節慾,清淡無為,更便於充分利用人性的功利慾望,教化百姓,統治人民。

    八。信徒多寡之別。

    道徒多為出家,多在仙山中,儒徒入俗,弟子遍及天下。

    ……,……。

    以上所述,便是老子的知名度不如孔子的根本原因。

    九。但隨著人類物質社會的高度發展,人類物慾的病態放縱,人類因背道而馳的胡作非為(如毀林開荒,圍湖造田,亂捕濫殺,環境汙染導致的生態失衡和瘟疫,過度放牧開採,過度浪費資源而導致爭奪資源的戰爭等)的日益嚴重,人類對道德的重新認識和日益渴求,隨著人類靈魂的不斷覺醒,老子的知名度將會不亞於孔子甚至超過孔子的!老子天下第一,將永成事實。

    共論儒道諸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化妝順序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