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哥聊科學
-
2 # 沉思未來
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人類實體會有人藉助“外衣”滿天飛行,卻不會滿天都是飛人。因為克服引力的耗能很大,空氣助力也會使飛行速度受限,不如現在的飛機快,危險性仍然很大。
交通出行,未來的主流方式是底下真空隧道磁懸浮交通網,其速度可超過宇宙第二速度,全球範圍半小時到達。
再未來,當科學真正認識引力實質,科學技術能夠遮蔽、改變、利用引力的時候,飛天功耗才能大幅降低,或許到了那時自由飛天的夢想方可實現。
哈哈,看到這個話題非常開心啊,估計題主跟我一樣是愛看修仙小說的吧?對於這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可以給出非常肯定的回答:人類遲早有一天能夠做到御空飛行,並且要比您說的飛行服還先進,類似元嬰期老怪那樣的踏空飛行。這裡面有兩個關鍵技術:腦波讀取和常溫超導,我們已經有了基本的儲備,而且正在不斷髮展和完善當中。我下面就詳細跟您聊聊人類御空飛行的科學原理。
一、生理基礎:腦電波1857年,英國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卡通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並發表了“腦灰質電現象的研究”論文。十五年後,貝克再一次發表腦電波的論文,1924年德國的精神病學家貝格爾看到電鰻發出電氣,認為人類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現象,才真正地記錄到了人腦的腦電波,從此誕生了人的腦電圖。
現在,我們可以透過放置在大腦周圍的電極來測量大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產生的電壓波動(大約0.2~1毫伏),透過記錄和分析這些電極上檢測到的電訊號,就可以生成腦電圖。這種腦電波,這就是今後人類飛行時候,意念控制的生理基礎。
經過近百年的研究,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腦波和意識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對應關係。如果我們透過技術手段對腦電資訊進行分析解讀,並將其“翻譯”為相應的動作,就有可能實現意念控制。
二、人機介面:腦波讀取和意識識別1998年,德國艾默裡克大學和蒂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將一根細小的玻璃電極直接放進一位腦中風癱瘓病人的大腦中,這個電極連線到電腦上,分析他的大腦訊號。這個病人看到計算機螢幕上游標的影象。透過訓練,他可以利用意識控制計算機顯示器上的游標。這樣科學家就在人腦和電腦之間實現了直接接觸。
如今我們技術上還沒有能力完全建立腦電波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大部分腦電波技術都是應用於遊戲產業。比如用腦波控制來玩憤怒的小鳥這個遊戲。
所以我們目前還有大量的科研工作需要去做,這就是要建立一個精確的腦電波和行為之間關係的對照資料庫,或者是稱這個資料庫為詞典也行,透過這本腦波詞典,可以把讀出來的腦電波翻譯成對應的行為。
三、比腦電波更精確的意識讀取技術: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fMRI)很多的醫院裡現在都有類似的裝置,它可以利用磁共振成像儀探測無線電波的“回波”來探測大腦組織的內部,可以精確定位各種訊號發生的位置,並且生成3D影象。透過對這種影象的分析,我們就能得到大腦中思想的運動。
其原理跟腦電波影象類似,但它更精確,目前其解析度可以達到十分之一毫米的級別,在這樣一個小的區域裡,有幾千個腦神經細胞。透過合成所有腦細胞的電訊號,最後可以形成一個非常精細的三維腦神經電壓波動圖。
隨著這種儀器的改進,有可能今後能實現對單個腦神經元的活動進行探測的能力,這個時候,科學家甚至可以建立特定思維對應的神經系統模式。透過與前面提到的腦波詞典類似的技術,就能讀出一個人的意識流。
四、踏空飛行的科學原理前面說了意識的讀取和控制介面技術,下面要說一下,人如何能踏空飛行,這就是我在開篇裡就提到的常溫超導。其實現的技術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可以給人在服裝上安裝一個晶片,讓這個服裝實現智慧化。
其次,給這個服裝在不同位置安裝小的超導體。我們可以透過前面提到的意識讀取技術,來控制這個衣服上的晶片,給超導線圈提供一個微弱的電流,這個線圈就產生一個強大的磁場,這個磁場可以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產生足以推動人體運動的力。
我們可以讓這個力始終作用在人體的重心位置,這樣,只要我們穿上這套“飛行服”就可以憑藉意念實現踏空飛行。
結束語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對於未來人類踏空飛行,我們今天的人類已經做好的技術儲備,可以說,徹底實現這個目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未來人類的飛行,將比西遊記中的神仙踏雲,比哈利波特騎著掃帚,比修仙小說裡面元嬰期以下的御劍都要牛叉。
順帶說一下,未來最有可能給這個領域帶來巨大貢獻的是今天的物理學領域:凝聚態物理,愛科學的小夥伴們,可以去了解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