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朝的宗室王公、包括皇子服飾相當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大清會典》和《清史稿》,裡面記載得相當詳細,這裡就不“轉載”了。提問者所謂服飾等級上皇子高於親王大概其是是說皇子的補服與親王不同的問題,接下來就具體說一說這個問題。

    補子的使用問題

    清朝對於宗室、貴族、官員服飾上補子的使用是有明確規定的,不同等級者使用不同的補子,如果使用錯誤是要受到責罰的。通常情況下,異姓大臣用方補,文臣繡飛禽、武臣繡走獸,超品爵(公、侯、伯為超品爵,子、男為正一品、正二品)通常為方補蟒紋,如一等毅勇侯曾文正公就有身著方補蟒紋補服畫像存世。

    清朝宗室與異姓大臣的爵位屬於兩個系統,其補子的樣式也不盡相同。宗室王公中,親王的補子為前後兩團正龍圓補、雙肩兩團行龍圓補;郡王為前後、雙肩四團行龍圓補;貝勒為前後兩團正蟒圓補;貝子為前後兩團行蟒圓補;入八分鎮國公以下則使用方補蟒紋,有點類似於異姓超品爵的補子。

    但是,清朝的皇子不在其列。清制,在沒有封爵之前,皇子統一穿用前後、雙肩四團正龍圓補服。待年滿十五歲封爵之後再依據各自爵位穿著相應補服。提問者所謂皇子服飾等級高於親王,想必就是源自於這裡。

    皇子的補服等級真的高於親王嗎

    四團正龍補服的等級真的就高於親王嗎?個人認為恐怕未必。認為四團正龍補服高於親王者,無非是受親王、郡王補服的影響,認為正龍高於行龍。其實不然,之所以選擇四團正龍,無非是為了強調皇子的身份,與其本身等級並沒有確切關鍵。打個比方吧,一位皇子受封郡王之後改著四團行龍補服,難道是他的地位、級別就低於穿用四團正龍補服、沒有爵位的兄弟嗎?顯然不可能!某種程度上講,成年皇子穿用四團正龍補服反倒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說明你沒有封爵!

    最典型的例子的便是清高宗(乾隆帝)的嫡出皇十二子永璂了,因為生母廢后納喇氏的緣故,清高宗一生都沒有給永璂封爵,直到去世,永璂一直穿著皇子的四團正龍補服。可是,相對於受封親王、郡王的那些個兄弟,永璂的地位、級別真高嗎?不言而喻……否則,清仁宗(嘉慶帝)也就沒有必要在嘉慶四年給已故的永璂追封一個貝勒爵位了,不是嗎?

    四團正龍補服的使用說白了就是臨時性的,其本身並沒有具體級別。為什麼使用四團正龍其實也好理解,畢竟是皇子,如果用方補無法彰顯身份,用圓補正龍、行龍搭配又會與親王、郡王的補子重疊、無法區分,只能使用四團正龍。既彰顯了皇子的與眾不同,又不會發生歧義。

    皇子地位究竟如何

    既然是皇帝的兒子,地位自然是崇高的。那麼,皇子的地位比親王高嗎?這需要區別看待。清朝前期規定,除了本身就是皇子的宗室王公,所謂親王、郡王乃至閒散宗室遇見皇子都必須行禮,而且是行大禮!從這個層面而言,作為皇子,相對於小宗旁支出身的宗室王公,哪怕是親王、郡王還是具有相當優勢地位的。但是,相對於同為皇子的兄弟、叔伯甚至侄兒,他們並不佔什麼優勢,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居於劣勢地位。因此,成年皇子們心中其實並不喜歡四團正龍補子,那是“不得寵”的象徵,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

    綜上所述,皇子的服飾等級表面看或許是比受封親王之後“上檔次”,但實際上這並不意味著皇子的等級就高過親王。相對於同為皇子的親王,身著四團正龍補服的成年皇子臉上是極度“無光”的,這說明他們“不得寵”、沒有封爵!從這個意義上講,皇子的四團正龍補服恐怕還不如親王的兩團正龍、兩團行龍。

    當然,皇子畢竟是大宗之後、是皇帝的親兒子,相對於小宗旁支,他們的地位還是相當崇高的,就算沒有爵位,小宗旁支出身的親王、郡王們依然必須向皇子行禮。從這個意義上講,皇子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 2 # 泰金馬旅運韓羿

    不可能,清朝的等級制度相當複雜,有世襲貴族等級制度。即便是皇子也要看是哪個等級的嬪妃所生,如果皇帝不給皇子封爵,即便是皇后生的嫡子也不能隨便穿,更別說後宮裡很多名分不高的嬪妃所生的皇子皇女。所以一切都要看皇帝給了什麼爵位,並不是以出身來論的,即便是嫡皇子一出生就帶有很高的爵位,但是成人後一直沒有晉封更高的爵位,也不能越過爵位等級比較高的其他人。

  • 3 # 關山明月客

    沒聽說這種說法 古代等級森嚴 清朝為例 沒有成年的皇子都住在宮內帶有的爵位一般也就是貝子或貝勒 清朝的貝子貝勒補子是四爪蟒 君王親王才是五爪龍 而且在很多細節上王一級也比貝勒貝子細緻很多 不可能在服飾待低

  • 4 # 榆木菌

    我是野談雜論,我來回答!

    之前回答過一篇類似的問答,也是有關清朝皇子等級和服飾,大家可以去看看我的問答裡面的答案。

    清朝皇子的服飾等級是沒有冊封親王后等級高的,這種情況除過異姓親王,比如平西親王吳三桂,他的服飾等級是不可能超過皇子的。

    我們以皇子和皇子中的親王來對比,皇子也是有分類的,有地位高低的,比如太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等。隨著地位高低的變化服飾等級也是變化的,所以說皇子中的服飾等級是不一樣的。

    但是在冊封親王后,統一會按照親王服飾等級來穿戴的,具體來說就是親王的衣服補子,也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衣服上的圖案,是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 5 # 樂口樂心

    皇子身份在沒有封爵之前僅次於皇帝,超越一切爵位,因為裡面有未來的皇帝。

    皇子與宗室同處,只敘輩份而不敘爵位。輩份高,五服以內哪怕只是鎮國公的爵位,皇子都必須施禮問安,這是清朝以孝治國的法統依據,當然被圈禁或者被逐出玉蝶者不在此列。但實際情況是稍微做個動作,輩份高者也不會讓皇子真的施禮,否則就是拎不清自己的斤兩。

    皇子服色多為青色,胸前及背後各有五爪正龍圓補一幅,無肩補。二月河的康雍乾王朝三部曲中皇子及宗室諸爵的服飾是極為準確的。

  • 6 #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在清朝,總體來說皇子比親王的服飾等級略高。皇子的端罩VS親王端罩(滿語“打呼”,高階的皮袍)(皇子勝)

      皇子的端罩:用紫貂皮(黑色),金黃緞裡。左右垂帶各二條,下廣而銳,色與裡同。

    皇子端罩金黃緞裡

    親王的端罩:用青狐皮,月白緞裡(不許用金黃色),只有授賜金黃色才可以使用。

    和親王端罩月白緞裡

    皇子的龍褂VS親王的補服(皇子勝)

    皇子沒有被授爵前,暫時沒有象徵爵位的補服(不帶補子),可以身著龍褂。龍卦用石青色。正面繡五爪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間以五色雲。

    皇子龍褂

    親王根據其親王爵位身著補服,親王補服也用石青色,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

    親王補服兩肩為行龍

    勝點:皇子是龍卦,親王著補服。皇子前後兩肩皆正龍,親王兩肩行龍,皇子龍卦配五色雲(代表祥瑞)。

    皇子朝服VS和碩親王朝服(皇子勝)

    皇子朝服皆金黃色,披領及裳俱表紫貂皮,袖端用薰貂(紫色)(皇子可以用薰貂色帽冠)。繡文為兩肩及前後各一正龍(來去是夢),襞積(裙襬褶襉)行龍六條,中間配以五色雲。

    還有一種是披領及袖用石青色,平時繡金緣,冬天用海龍緣。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條,裳行龍八條,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平水。蟒袍亦金黃色,片金緣,繡文九蟒,裾左、右開。

    親王的朝服及蟒袍只能用藍色或石青色,除非授賜金黃色的使用權才能用,其他的與皇子朝服相同。

      

      皇子朝珠VS親王朝珠(平局)

    皇子和親王的朝珠不得用東珠,其他材質的隨便,串朝珠的線絛用金黃色。

    皇子朝帶VS親王朝帶(平局)

      皇子與親王的朝帶相同,都可以用金黃色,金銜玉方版四塊,每具飾東珠四,中銜貓睛石一,左右佩絛如帶色(金黃),吉服帶也用金黃色,版飾惟宜,佩絛如帶色(金黃色)。

    皇子朝冠VS碩親王朝冠(皇子略勝)

    皇子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時。上綴朱緯。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十顆(成敗皆空),銜紅寶石。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石青片金緣二層,裡用紅片金或紅紗。上綴朱緯。字首舍林,飾東珠五顆。字尾金花,飾東珠四。頂如冬朝冠,吉服冠紅絨結頂。

    親王朝冠,與皇子基本相同。吉服冠,冬用海龍、薰貂、紫貂惟其時。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紅紗綢裡。石青片金緣。上綴朱緯。頂用紅寶石。但吉服冠不能用紅絨結頂,授賜者除外。

    勝點:親王吉服冠不能用紅絨結頂

    其他(平局)

      雨冠、雨衣、雨裳,皇子親王均用紅色,皆不可用黃色的氈、羽紗、油綢,各惟其時。

    皇子是皇帝的兒子,親王是朝廷宗室的爵位

    根據《清會典》,皇子到了十五歲時,由宗人府奏請封爵。雖然宗人府題奏了,但賜不賜爵位和此何等爵位就是皇帝思考的事了。

    理論上皇子根據出身(生母的地位),戰功,考評,聲望,品格等等從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到鎮輔兩國公(入八分)都有。甚至康熙十三子,也就是著名的俠王(世襲罔替和碩怡親王)胤祥在康熙朝都沒有爵位,一直是皇子(雍正王朝電視劇裡他貝子的身份是錯誤的)的身份。直到雍正即位的第二天才被加封為親王。

    皇子為封爵之後,端罩為月白緞裡

    倒不是說皇子的身份就一定比親王高貴,首先理論上皇子十五歲就應該授爵、賞銀、入旗、賜包衣莊田、分府、出宮 ,分管一攤兒事為朝廷當差。其次,遲遲未得到冊封的皇子如允祥一類的就顯得很尷尬了,正因為沒有授爵,所以在宗室爵位中可以最高的親王爵位視之,但因為沒有爵位又很難定位其應該享受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也沒有朝廷的實權。

    皇子見到親王時,根據輩分行禮,一般見到長輩的本家親王就是打千兒,叫聲“二爺三叔四大爺五哥您吉祥,這兒給您請安了”。要是的皇子見到的是鐵帽子等近遠支親王就行拉手禮(《竹窗筆記》愛新覺羅·奕),誰也不拜誰。

    總結

    最後根據《清會典》和《清史稿》,皇子的輿服是排在親王之前的。可以體現出皇子既是皇帝的兒子,也有可能是未來的儲君和親王,而親王(皇子授爵後)先是朝廷的臣屬而後才是皇帝的兒子這一邏輯關係。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放的安全效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