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袍子仙女

    導語:時代發展淘汰了無數的傳統職業。早在晚清民國時,北京城因為是帝都,各種各樣的職業就尤其多。有一些特殊職業,因為服務物件可能皇家,便更是為京城所獨有了。這其中一個有最特別的職業,就是被稱為“槓夫”的人,他們是專門負責出殯抬棺材的。

    槓夫

    舊時稱殯葬時抬棺的工人。 王統照 《生與死的一行列》:"一群乞丐似的槓夫,束了草繩,戴了穿洞氈帽……大家預備到 北長街 為一個醫生抬棺材去。"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那是 杜 家派的槓夫,抬壽木來啦。"

    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1、皇帝的葬禮:帝國最重要的國事

    在集權帝制之下,一國之要事,恐怕沒有比皇帝出殯更大的了。

    先從皇帝的陵墓說起,這皇陵是皇帝日後歸天的“萬年吉地”,豈可有半點馬虎?

    一般來說,皇帝的登基之日,就是他的陵墓開工之日。

    以乾隆為例,他的皇帝當了60年,退位後又做了3年太上皇才歸天,他的裕陵就這麼修了63年,沒有一天敢停工。

    想象一下,一項持續63年的工程,需要有多少民脂民膏填進去啊!

    再想象一下,一項持續63年的工程,有多少人能夠從中中飽私囊,吃回扣撈油水啊?

    按照清朝官場做工程的潛規則,實際工程款能達到總預算的20%,就可以算是良心工程了。

    一個皇陵可以養肥多少人啊?這筆賬要是仔細算,絕對是筆大賬!

    一座陵墓尚且如此,一場葬禮就更是可以想象了!

    2、主持皇帝的葬禮:一人入土,百人升官

    不是隨便誰都能獲得主持皇帝葬禮的資格,能獲得這個資格,本身就是對其政治身份的認可和尊崇。

    還記得隔壁曹縣的上任縣長過世,8位扶靈鄉幹部嗎?

    把這種事要是辦好,好處大大的,大到什麼程度,慢慢敘來:

    在官制相對正規的清朝,官員的晉升是需要經過吏部議核的,即使是皇帝欽點。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保案”。

    何謂保案?就是凡是皇家的紅白事,負責辦理的大臣一旦辦的妥帖,讓皇家滿意了,事後必有重賞。

    賞什麼?不是銀子,而是官位;不是一個人的官位,而是一群人的官位。

    具體來說,就是由主辦大臣列個名單出來,凡是名單中的人,經皇帝同意後,全部升官。

    這種晉升是條直升通道,不需要經過吏部的議核。因為這是皇帝家的私事。

    一張保案名單會有多少人?至少百人以上。

    明白了這個保案晉升制度,就應該可以理解主持皇帝葬禮的人,為何會甘心被槓夫們所敲詐了吧?

    把一個死人安全順利地送進墳墓,就有數百人可以飛黃騰達,這筆帳如何用心計算,都不為過吧?

    3、槓夫敲詐的手段

    話說咸豐歸天后,主持葬禮的大臣有些小氣,不想出這個錢。

    槓房先是來訴苦,說些生意不太好做,養那麼槓夫不容易之類的話。

    見主管大臣不表態,就攤底牌了,說:

    ——出殯路上,萬一出點小差錯,豈不壞了大人你的錦繡前程?

    主管大臣卻是打定主意不吃這一套,於是第二天在探路預演時,就上演了這樣一幕:

    128名槓夫抬著咸豐的空靈柩,主管大臣擺張椅子坐在槓上,要親自己體驗一下,第二天的皇帝正式出殯時的路線。

    最後一次演練也是極正規的,滿朝大臣都要恭立兩旁,主管大臣端坐槓上,八面威風。

    當128名槓夫起槓之後,健步如飛之際,主管大臣突然覺得身下椅子一滑……

    正當驚疑之際,又恢復了正常,繼續快步前行,行雲流水而去。

    卻見在他前方的一個槓夫,手裡舉著一塊小瓦片,在他面前晃一晃,低聲說道:

    ——大人,你沒把這路清理乾淨啊!

    主管大臣心裡頓時明白過來:

    ——槓夫雖然有這一晃,但他們完全可以把責任推的乾乾淨淨。

    ——不是他們抬的不好,而是你主管大人沒有把路清理乾淨。

    他趕緊伸出一隻手來,五指張開。

    於是,在咸豐皇帝出殯的前一夜,槓房的賬房來到主管大臣家,歡歡喜喜地領走了5000兩銀子。

    那些懷疑槓夫不敢做這種事的讀者,試問:

    ——這主管大臣要換作是你,這錢,你敢不出嗎?

    總結:所以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是說不敢得罪槓夫,只是很多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誰也不想在自己或者親人的葬禮上出個什麼岔子,更何況是皇家。

  • 2 # 漩渦鳴人yy

    倒也不是不敢得罪他們怎麼講呢?如果說他們真的想出工不出力或者出事情的話,你接下來會很難堪!

    不要小看這個抬棺材,這個抬棺材可是一門技術活!有人就說了抬棺材吧,不就多派幾個人互相盯一下不就好了嗎?堅持一下協同!

    這你要是臨走之前只剩下兩塊棺材板,那你這確實,不需要去專業的僱那些抬槓的那些人,而選擇自己家族裡面派幾個身強力壯的抬著你的棺材,就直接可以出城了!

    可是大家仔細去看看晚清時期,當時皇家如果出病的話,那抬得棺才能想嗎?小不了人家那棺材都比現在的轎車或者大型房車都大,如此大的一個棺材,那需要的那些人技術那得相當好啊,最起碼的也得64個人一起抬,如果你的棺材實在是太大的話,那可以上升到128個人,這麼多的人協同作業,一旦有某些人出工不出力或者是出了事情吧唧一下子摔倒了,那整個棺材,就會顛簸!

    但是想想一對一是莊重的送葬不對,然後整個棺材一天到晚的左邊右脅上躥下跳,天天還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你如果觀察的質量稍微好一點,你或許還能夠好好的把他給運送到黃陵,可你如果棺材質量不好呢,稍微掂個兩下棺材就散架了,當眾你這棺材直接散架在大街上,然後屍體從棺材裡面跑出來那個場景。美得不敢看吶!

    那時間長了,這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大家想想,一個負責抬棺材的團隊,他經驗豐富的老工人的是有限的,而且還得負責抬這樣大的棺材,嫩很多人都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真正有經驗的也就那幾個,但你憑什麼把人家調過來給你抬棺材呢?那麼多要抬棺材的人,北京城每天都有那麼幾家,會要抬死人棺材,這個時候我為什麼選擇把所有的老工人派到你這兒來?萬一我得罪了其他的人呢?那我的生意不就完了嗎?所以這個時候就得看誰有面子,誰給的錢多,即便是你是皇家那死人錢面前人人平等,死了之後人家就剩這兩千塊棺材板了,我也不介意說到時候你的棺材在大街上散落,反正我就說我出事情了,你能拿我怎麼辦?

    因此無論出了什麼事情,為了能體現皇家顏面,也為了讓自家的人走的時候安心一點兒,還是得給錢。錢多了,人家把老工人派到你這兒來,大家互相開心,錢給少了或者你討價還價,人家派幾個學徒過來,你的棺材一趟折騰,你要敢責問他,他就說老祖宗給那給的錢少了,人家不樂意,所以跳出來跟你鬧這個謠言往街上這麼一船,那你家族或者是你皇家的顏面往哪兒擺?人家老百姓還不得看不起你!

    你都對不起你祖宗了,你得罪了其他人,最終導致你祖宗跳出來跟你鬧鬼,那這樣的罪名扣在你頭上,你自己覺得受不受得了!

  • 3 # 香姐逛歷史

    時代發展淘汰了無數的傳統職業。早在晚清民國時,北京城因為是帝都,各種各樣的職業就尤其多。有一些特殊職業,因為服務物件可能皇家,便更是為京城所獨有了。

    這其中一個有最特別的職業,就是被稱為“槓夫”的人,他們是專門負責出殯抬棺材的。 

    槓夫究竟是什麼樣的職業

    中中國人向來講究死者為尊,活著的時候可能是一家人都嫌棄的老頭老太,而一旦死了,就立刻地位極其尊崇了起來。

    家人要活的死去活來,葬禮要辦的隆重排場。舊時京城有錢人出殯,最講究的就是抬棺材這個環節,這個活兒就有專門的槓房來承辦,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服務業專業外包。

    槓房平時都養著一批槓夫,別小看抬棺材這個簡單的體力活,技術含量卻是極高的。

    槓夫職業的含金量

    先從槓夫規模談起,一般起步就是64抬,即,一個棺材要有64個人來抬。再講究點的,槓夫人數就可能有128人之多。

    有人會覺得,一個棺材再加一個死人,用得著這麼多人嗎?

    其實只要找張舊時出殯的圖片一看就清楚了,這棺材上面架房疊屋,名堂多著呢,高者有十多米,蔚為壯觀。

    雖然人多,但絕對不會手雜。這麼多人起抬時,要保證棺材絕不會有關點傾斜,要確保棺中的死者,絲毫不會有半點震盪。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槓夫們不僅平時要訓練,接到活後,更要提前到客戶前來踩線路、搞演練,同時也是給客戶展示一下服務水平。

    具體流程就是在抬棺的槓子上前後左右分別放十幾個碗,碗裡倒滿水。

    64或128個槓夫起抬、疾走、換班,落地,都要做到行支流水、一氣呵成,從頭到尾,確保這十幾個碗裡的水,不溢半點出來。

    如果演練時槓子上有水漬,槓房就要向主家交一部分罰款,以示服務水平不到位。

    之所以說槓夫是最牛逼的職業,是因為他們是唯一敢敲詐皇家的底層工作者。

    皇帝的葬禮:帝國最重要的國事

    在集權帝制之下,一國之要事,恐怕沒有比皇帝出殯更大的了。

    先從皇帝的陵墓說起,這皇陵是皇帝日後歸天的“萬年吉地”,豈可有半點馬虎?

    一般來說,皇帝的登基之日,就是他的陵墓開工之日。

    以乾隆為例,他的皇帝當了60年,退位後又做了3年太上皇才歸天,他的裕陵就這麼修了63年,沒有一天敢停工。

    想象一下,一項持續63年的工程,需要有多少民脂民膏填進去啊!

    再想象一下,一項持續63年的工程,有多少人能夠從中中飽私囊,吃回扣撈油水啊?

    按照清朝官場做工程的潛規則,實際工程款能達到總預算的20%,就可以算是良心工程了。

    一個皇陵可以養肥多少人啊?這筆賬要是仔細算,絕對是筆大賬!

    一座陵墓尚且如此,一場葬禮就更是可以想象了!

    為何皇家都不敢得罪他們?

    皇帝死後,也要靠他們抬出去。

    皇家負責治喪的官員,要在出殯前一個月就把槓夫們請來,好吃好喝伺候著,讓他們每天認真演練,這演練還有個專門名字,叫“演龍輴”。

    即使是這樣哄著,到出殯時,負責主持喪禮的官員,還要給槓房和槓夫們一筆不菲的好處費,懇求他們一定不要中途出什麼岔子。

    你想象一下,如果槓夫故意坑人,抬著死去的皇帝在途中有個顛波或傾斜,那可真就是犯了大忌,驚了死去皇帝的聖駕,這個罪可就大到沒底兒了。

    所以,槓房的人也就敢借此機會,使勁敲皇家的竹槓。

    1901年李鴻章在北京死後,棺材要抬出京城,再轉運回合肥去,槓房就向李家開口要3000銀元。別看李家當時位高權重,這3000銀元,還是一聲不吭地趕緊付了。

    為的就是確保棺中的老頭子能夠舒舒服服地被抬出京城,走完他在京城的最後一程。

    歷史科普一下

    總結:抬棺材的槓夫雖是個低賤職業,但是皇家不敢得罪他們!

  • 4 # 橫店李大腳

    早在晚清民國時,北京城因為是帝都,各種各樣的職業就尤其多。

    有一些特殊職業,因為服務物件可能皇家,便更是為京城所獨有了。

    這其中一個有最特別的職業,就是被稱為“槓夫”的人,他們是專門負責出殯抬棺材的。

    家人要活的死去活來,葬禮要辦的隆重排場。

    舊時京城有錢人出殯,最講究的就是抬棺材這個環節,這個活兒就有專門的槓房來承辦,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服務業專業外包。

    槓房平時都養著一批槓夫,別小看抬棺材這個簡單的體力活,技術含量卻是極高的。

    先從槓夫規模談起,一般起步就是64抬,即,一個棺材要有64個人來抬。

    再講究點的,槓夫人數就可能有128人之多。

    有人會覺得,一個棺材再加一個死人,用得著這麼多人嗎?

    其實只要找張舊時出殯的圖片一看就清楚了,這棺材上面架房疊屋,名堂多著呢,高者有十多米,蔚為壯觀。

    雖然人多,但絕對不會手雜。這麼多人起抬時,要保證棺材絕不會有關點傾斜,要確保棺中的死者,絲毫不會有半點震盪。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槓夫們不僅平時要訓練,接到活後,更要提前到客戶前來踩線路、搞演練,同時也是給客戶展示一下服務水平。

    具體流程就是在抬棺的槓子上前後左右分別放十幾個碗,碗裡倒滿水。

    64或128個槓夫起抬、疾走、換班,落地,都要做到行支流水、一氣呵成,從頭到尾,確保這十幾個碗裡的水,不溢半點出來。

    如果演練時槓子上有水漬,槓房就要向主家交一部分罰款,以示服務水平不到位。

    之所以說槓夫是最牛逼的職業,是因為他們是唯一敢敲詐皇家的底層工作者。

    皇帝死後,也要靠他們抬出去。

    下圖就是光緒出殯時的場面。

    皇家負責治喪的官員,要在出殯前一個月就把槓夫們請來,好吃好喝伺候著,讓他們每天認真演練,這演練還有個專門名字,叫“演龍輴”。

    即使是這樣哄著,到出殯時,負責主持喪禮的官員,還要給槓房和槓夫們一筆不菲的好處費,懇求他們一定不要中途出什麼岔子。

    你想象一下,如果槓夫故意坑人,抬著死去的皇帝在途中有個顛波或傾斜,那可真就是犯了大忌,驚了死去皇帝的聖駕,這個罪可就大到沒底兒了。

    所以,槓房的人也就敢借此機會,使勁敲皇家的竹槓。

    話說1901年李鴻章在北京死後,棺材要抬出京城,再轉運回合肥去,槓房就向李家開口要3000銀元。

    別看李家當時位高權重,這3000銀元,還是一聲不吭地趕緊付了。

    為的就是確保棺中的老頭子能夠舒舒服服地被抬出京城,走完他在京城的最後一程。

  • 5 # 號角催人紅旗飄

    並不是皇家不敢得罪他們,是當時的封建社會的管理能力執行力所致,不要輕信槓夫如何,遇到皇家大喪,工部要提前修路搭橋砍樹疏障,還要在空曠地方恭演龍遁車,就是抬梓宮的槓和棺罩,無論去東陵去西陵還是田村殯宮,靜安莊殯宮,都有都有方案有突發預案!不存在被槓夫被突發事件敲詐,有工部,內務府,鑾儀衛,步軍統領幾部門共同負責,幾大槓房共同承包才能完成,一句話除了槓房槓夫不想混了,才有這種荒謬說法!一次嘉慶一次咸豐死在承德避暑山莊,就是山路崎嶇同樣也不存在!

  • 6 # 旅洋2019

    死者躺在棺材中,是很有講究的,如果死者頭部靠上一點是兒子家大發,如果死者腳靠下點就發女兒家了,還有什麼靠左邊右邊,手咋放意味著什麼都是有迷信的,放好固定蓋棺,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的固定好了,上山就靠這個扛夫了,扛夫這個行業都有步伐什麼的,步伐就可能會影響到死者的位置,說什麼步伐就會咋樣咋樣的,很是影響家屬的心情,所以那上山一路扛夫是爺,得罪不起,伺候得周到,免得壞了風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父母想讓你把妻子婚前房產賣掉,來一次幸福的全家旅遊,你同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