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耕然夫

    首先自我確認一下:這個問題不是“什麼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而是“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所以這裡回答的要點是“如何成為”而不是“什麼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透過多年職場上的回顧、回憶和總結,可以把如何成為一名管理者歸納為一個公式,即:

    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 = 學習 X 實踐 X 反省 X 堅持

    之所以用了乘號(X),表明他們之間的關聯性很強,而不是獨立的相加,如果可以把他們變成指數,你就會明白這個公式為什麼使用了乘號而不是加號。

    比較下面的兩個結果

    A 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 = 學習(0.8)X 實踐(0.4)X 反省(0.2)X 堅持(0.5)= 0.032,結果是0.032。

    B 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 = 學習(0.8)+ 實踐(0.4)+ 反省(0.2)+ 堅持(0.5)= 1.9,結果是1.9。

    在現實工作中,事實上這四個要素如果有一項做不好,結果就會很不好,絕不會像B的結果那樣。四項同時做得很好,結果才會優秀。

    下面我們來逐項分析。

    1.學習

    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學習”對於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的重要性。無論是專業的管理知識、還是管理相關的周邊知識(如心理學、組織行為學)、還是比自己更優秀的管理者的經驗,都是我們學習的物件和內容。沒有學習,就不會有“優秀”的結果。即時再“土”的人士,到了管理遇到瓶頸時,一定會去求教,或向他人,或向書本,或向網路。隨著時代的變化,學習變得更為重要。

    舉一個極其接地氣的例子:大家都說90後不好管,你都不知道90後想什麼,更不知道90後說現代詞語(如轟趴會、二次元、三次元、吐槽) 是什麼意思,怎麼和他們打成一片,怎麼和他們溝通。要想和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溝通,你必須先把自己扮成精神病人。

    學習的渠道包括書本、網路、上級、比自己優秀的人等。

    縱觀歷史,成為優秀管理者、領導者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人,包括偉人毛澤東、周恩來,商界柳傳志、馬雲、任正非等等。

    古代的帝王從小就有太傅輔導他們學習,包括劉邦、朱元璋這些草民帝王,也都是我們學習的“學習榜樣”。

    2.實踐

    實踐是把學習到的知識、資訊運用到工作中去,檢驗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這些知識,並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產出價值的工具,成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毛澤東曾經說過: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只要在實踐中才能把知識轉化為工作結果,並讓產生這種工作結果的能力變為自己身上揮之不去的習慣。

    (這裡順便給大家提供另外一個值得永遠記在心裡的公式:結果=知識X能力。知識是學習得來的(當然,也可能是透過實踐總結出來的),能力是實踐得來的。)

    以前在公司提倡一種規律,叫“知明行習”,即要學習知識,要真正搞清知識中的奧妙,並投入在實踐中,最後成為自己管理的習慣和能力。實踐是學習和結果之間的轉換器。沒有實踐,就不肯能讓知識產生效果。

    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學到的管理知識要因地、因時、因人、因情而變化使用。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就必須在上述條件下靈活實踐,產生結果。

    3.反省。

    曾子曾在論語中道:吾將每日三省吾身。古人的智慧我們不必再去驗證去可行性。

    反省是不僅僅是成為優秀管理者的要素之一,而且是一個人進步的要素之一。一個人不反省自己的過失、不反省自己的行為、不反省自己的計劃實施情況、不反省自己與同事的關係、不反省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不可能進步的。反省是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的必經之路,也是優秀管理者必備的行為之一。

    人真心反省,才會改正,才會改善。反省的內容可以很廣,包括自己做事的對錯、做人的對錯、計劃的周密與變化、公司激勵政策的調整、學習在實踐中應用的改善等。

    4.堅持

    “堅持”這兩個字我不想做過多的解釋,因為“堅持”是否應該作為“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的要素,大家心裡都明白。堅持,其實除了是已經精神以外,更多的是一種行為。我們試想一下,一個人遇到點挫折,就退宿,遇到點困難就逃避,怎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很多成就,都是因為最後一刻的堅持才得以實現。很多人,都是在馬上要成功的前夜放棄的。

    以上四個要素是“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的必須同時相互作用的法寶。

    至於優秀管理者是什麼,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裡不再贅述。

    本回答之所以沒有談目標,是因為本問題就是目標,即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

    (附:開篇的公式中,如果能得0.75分,就表明你100%可以成為一名管理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