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味榜單
-
2 # 心平氣和灰太狼
央企銷售30萬億,實際GDP貢獻一定超30%,因為GDP有重複計算。例如一件商品,批發~零售~這就是2次GDP
-
3 # 睿思天下
這個演算法是不對的。
中國2020年GDP突破了100萬億元人民幣,達到了101.6萬億人民幣。而央企銷售貢獻了30萬億,但是對於GDP的貢獻可能並不是30%,因為央企銷售收入中,這個裡面是有重複計算的成分的。
中國GDP的核算方法是採用的生產法,即分別計算各國民經濟部門的產出總額,再對應地扣除各部門的中間消耗,最後彙總所有部門產出增加值的辦法。在計算GDP的時候,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按照生產法來計算GDP的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現在來說,中國每年GDP的核算就是採取的生產法來算的,是加總的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的增加值。這樣算出來的GDP,就能夠消除掉重複計算的部分,這樣我們的GDP就能夠輕鬆計算出來了。
而如果採用生產法的核算方法,央企銷售收入30萬億元人民幣,但是銷售收入算是總產出,如果總產出減掉中間投入,去掉購買原材料的成本等等專案,這樣可能央企就沒有30萬億元的增加值了,這樣來算,可能央企的貢獻就不一定是30%了。
綜上所述,這樣的演算法是不對的,雖然央企銷售30萬億,但是增加值要去掉中間投入和成本等,這樣算出來的增加值就可能少一些了,因此,貢獻率就不一定是30%了。
-
4 # 鞅論財經
2020年央企逆勢上揚、在困境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1月19日公佈資料中顯示:央企2020取得了2.1%的正增長,剛好跟中國的GDP增長率2.3%相持平。而且,營業收入實現了30.3萬億。那是否意味著97家央企就可以達到GDP101.6萬中的30%呢?這種方法顯然是不對的,也是對GDP的誤解!
筆者對工程類的專案接觸比較多,而且去年取得的不錯成績跟央企在基礎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分不開的。我們就以一個央企建築施工企業為例,進行GDP和營業收入中的換算。中鐵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6888億。其中(1)毛利潤616億u,利潤率9%;(2)稅收的平均值(含增值稅)在20%~25%,扣除企業所得稅預計在21%。(3)留下的三塊成本為人工成本、土建成本和安裝成本。這個佔到了營業收入的70%,進行三分天下處理,人工佔23.3%、土建23.3%和安裝23.3%。而在土建和安裝中的措施費、管理費、折舊費等佔到1/4,也就是在15%的費用。這樣的類似GDP值=利潤9%+稅收21%+人工成本23.3%+建安中的其他費用15%=68.3%。產生的GDP約營業收入的2/3。
這樣同樣原理換算央企的營業收入產生GDP的數值。30萬億的央企營業收入中的GDP貢獻在30*2/3=20萬億。也就是大約貢獻了20%的GDP經濟總量。
中國民營經濟有一個56789定律,也就是佔全國50%的稅金、60%的GDP總量、70%的發明、80%的就業和90%的企業數量。那麼央企和民企就佔到了80%的GDP經濟總量,另外的外企、地方企業等佔到了剩餘的20%的GDP貢獻。
其實雖然這些年國企、央企發展超快,可整個經濟中民營企業還是佔據半壁江山。如浙江和福建等民營經濟比重也是達到了2/3。而國有企業或央企比重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天津、武漢、南京、重慶、青島的城市。
國企和私企就如同一個戰壕裡的兄弟,有時需要國企多努力,有時有需要私企去奮鬥。比如在網際網路、科技應用等領域就是私企衝鋒陷陣,而在能源、資源、金融和大規模基礎設施等方面又是國企、央企跑在前頭。而且不同的時代賦予的重任也是不一樣的。疫情是在2020年的疫情爆發之後,央企的推動作用貢獻應該更大,而且2020年的央企、國企表現的也是十分特出。不僅創造了營業收入,還有GDP、就業環境、稅收收入、產業提升等諸多的貢獻。
回覆列表
這兩個問題不是一回事。
GDP是國家一年內最終生產產品和服務的總和,說的是最終的產品與服務,半成品、中間服務什麼的不算在GDP裡面。
央企的銷售收入包含太多東西,銷售收入並不能反應出產品和服務的情況,所以是不確定的東西。
銷售收入跟稅收也不相關,稅收跟GDP也不相關。一個國家稅收的多少跟多種因素相關,國家18個稅種全部收取的總和就是稅收。
說什麼銷售收入跟GDP絕對不相關的,連國家稅收都跟國家GDP不一樣,更別說銷售收入了。
GDP貢獻可以說全年的旅遊收入,這是一年內旅遊提供的最終服務量,佔GDP的比重多少就是貢獻了多少。記住一句話一年內最終的產品與服務才是和衡量GDP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