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亗
-
2 # Sunday呀
1、中學生還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備與異性交往的條件。
這一看法的潛臺詞是:與異性交往是一種很特別的任務,需要準備好特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不能透過與異性交往本身的鍛鍊來形成。這實際上是在將異性交往神秘化,把異性交往劃為禁區。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了一些青少年的嘗試行為,但是,它同時也加重了青少年在異性交往方面的心理負擔,給青少年達成異質社交性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礙。
2、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與異性交往是長大以後的事。
這種說法聽起來頗有道理,事實上卻自相矛盾。一方面,它把學生看作一種職業,認為這種職業的本職工作是讀書,做其他事都有不務正業之嫌。這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另一方面,它又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異性交往這類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這兩方面的看法顯然矛盾,而且它們都不成立。
3、與異性交往很容易發展為“早戀”,使中學生犯錯誤。
“早戀”可能是最容易讓家長和老師神經過敏的字眼。可以說,在一些家長和老師身上存在“早戀恐慌症”:一看到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早戀”了。一懷疑他們“早戀”,就如臨大敵:一方面把他們打入“另冊”,當作“問題學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控制其負面影響,害怕他們起了壞的帶頭作用,使“早戀”流行蔓延。
4、與異性交往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
這種說法是很多家長和教師反對學生與異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們往往舉出不少事例來說明此觀點的正確,諸如某某人因為“早戀”而沒有考上大學之類。其實,如果仔細推敲,他們的論據並不能證明論點。許多因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主要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人,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又往往來自教師或家長對於異性交往的過敏反應。 精力不是一個靜態的固定的東西。
5、與異性交往是少數學生的行為,“好學生”不應該仿效。
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的正常需要,所有發育正常的中學生都會自然地產生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於中學生被灌輸了對異性交往的很多偏見,他們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自己的需求,不敢作出相應的行為。一些學生則用“地下活動”的方式來與異性交往,不敢讓老師和家長髮現。
回覆列表
1、誤解一:中學生還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備與異性交往的條件。
這一看法的潛臺詞是:與異性交往是一種很特別的任務,需要準備好特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不能透過與異性交往本身的鍛鍊來形成。這實際上是在將異性交往神秘化,把異性交往劃為禁區。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了一些青少年的嘗試行為,但是,它同時也加重了青少年在異性交往方面的心理負擔,給青少年達成異質社交性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礙。
2、誤解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與異性交往是長大以後的事。
這種說法聽起來頗有道理,事實上卻自相矛盾。一方面,它把學生看作一種職業,認為這種職業的本職工作是讀書,做其他事都有不務正業之嫌。這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另一方面,它又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異性交往這類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這兩方面的看法顯然矛盾,而且它們都不成立。
3、誤解三:與異性交往很容易發展為“早戀”,使中學生犯錯誤。
“早戀”可能是最容易讓家長和老師神經過敏的字眼。可以說,在一些家長和老師身上存在“早戀恐慌症”:一看到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早戀”了。一懷疑他們“早戀”,就如臨大敵:一方面把他們打入“另冊”,當作“問題學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控制其負面影響,害怕他們起了壞的帶頭作用,使“早戀”流行蔓延。
4、誤解四:與異性交往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
這種說法是很多家長和教師反對學生與異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們往往舉出不少事例來說明此觀點的正確,諸如某某人因為“早戀”而沒有考上大學之類。其實,如果仔細推敲,他們的論據並不能證明論點。許多因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主要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人,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又往往來自教師或家長對於異性交往的過敏反應。 精力不是一個靜態的固定的東西。
5、誤解五:與異性交往是少數學生的行為,“好學生”不應該仿效。
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的正常需要,所有發育正常的中學生都會自然地產生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於中學生被灌輸了對異性交往的很多偏見,他們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自己的需求,不敢作出相應的行為。一些學生則用“地下活動”的方式來與異性交往,不敢讓老師和家長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