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治平36

    其實,這個是極其古舊,陳腐的禮儀。我們非常尊祟中華民族的禮儀。但經過歷史的衝擊,洗滌使得它已經沒有剩下多少東西了。

    “兄弟不能對桌角坐”。因為,客家人叫這樣坐席叫“邦桌角”,意思是兄弟對薄公堂,是非常不吉利的座席。

    另外,你不可能讓自己的祖父母,父母親另設一席(這裡是指平民百姓。但有些當大官的人也非常孝順。因為他們只是注重是讓世人,能見到他們尊敬長輩的表象。記住一個人必須要說實話!)至於尊者,長輩不能與晚輩,同坐一排的座席是有道理和禮節的。

    其實,客家人的酒席排位是:尊卑有序(因為每個酒席上,都按照尊長老幼的次序安排座位。以且有人陪酒、陪席的禮賓人土。不會有古老繁雜不必要的禮節。

    打個比方,你家有祖考兒三代,難道要分幾桌吃飯(客家人叫食飯)嗎?

    長幼的坐次有,但他一定在正式的、隆重禮節的宴席會有,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家庭日常生活中,是沒有什麼繁瑣的禮節的。

    說到底,歷史上許多什麼繁瑣的禮儀,連極其講究禮儀客家人的族群中,都逐漸被遺忘。將它們改變成為能為大眾所接納的禮儀方式(並沒有誇耀客家人移風易俗的傳承)。

    所以說,咱們民族有些確實過時了的東西理應摒棄。讓中華民族能煥然一新,脫胎換骨,為民族振興而奮鬥!為能成為世界民族之林,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而努力。

  • 2 # 三點文墨

    01.父子不同席

    酒席和家宴是不一樣的,家宴很多是一家三口一起吃飯,而酒席更多的是一種社交場所,尤其是農村,紅白喜事的酒席最多,也是平時親戚聚的最全的場合,很多時候比逢年過節來的人都齊全。

    在這樣的場合下怎麼安排座位是很有講究的,‘父子不同席’中的父子意思是兩代人。在酒席上面更多的是把同輩、同齡的人安排坐在一起,即表明對長輩的尊重,也能讓年輕人跟放得開一些。

    02.叔侄不對飲

    叔侄也是兩輩人,叔侄不對飲的原因基本類似父子不同席,但也有另外一方面的考慮。

    叔叔和自己的父親是一輩人,是兄弟,但兩個人有分別是兩個家庭的一家之主,從這個方面來說,叔侄對飲其實算是一種僭越。

    不過現在都是新時代了,一家人很長時間沒見,私下裡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規矩,就像我每年春節回家都會陪父親喝上幾兩一樣,這也算是父子之間的一種交流。

  • 3 # 悅讀越樂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裡的“席”不是我們講的乘涼的席子,不是說父親和兒子不能坐在同一塊草蓆或者涼蓆上。這邊的“席”指的是酒席

    意思就是:在別人家或者自家準備的酒席中,父親和兒子不能同時坐在一張桌子上,而如果是一對叔侄倆,也是不能夠相互敬酒對飲而盡的

    這句話是出自《禮記》,我們都知道,從古到今,中國都是一個特別注重禮教和輩分的國家。特別是在古代,在三綱五常的束縛之下,很多禮儀規範我們都不得不遵守。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當中,父親是家裡最有權威的大家長,身份地位都是比較高的,假如飯桌上都是比你輩分高的人,你一個輩分低的人坐上去難免會不合適。並且酒席之間,也是長輩們暢談的時間,酒過三巡,大家的情緒肯定都會有所興奮,繼而可能會喝的酩酊大醉。

    也正是如此,父子往往不能同席,試想,大家都喝多了酒,兒子在這個時候胡言亂語,說了一些冒犯父親大人的話,或者有些話觸到了長輩的尊嚴,這樣一來,長輩的威嚴形象如何樹立。從這一方面看來,父與子還是儘量不要同席而坐,可以避免一些家庭紛爭。

    那麼叔侄不對飲的緣由和這個基本相似了,叔叔是和父輩同一輩的人,所以也是不能夠同席,自然也就沒有對飲的道理了。

    除此之外,在飯桌上,年輕一輩不可以隨意插話,有些話也不可以在輩分大的人面前說,隨意插話會讓客人覺得你不尊重他,也會讓大家長很沒有面子。並且,即使是在同一桌上吃飯,也不可以先動筷子,一定要年齡最大的先動筷子,你才能動筷子,年輕一輩也不可以隨意敬酒。

    有些俗語我們咋一看沒有什麼道理,但是仔細想想,也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的文化禮儀風俗,也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其中。不得不說,璀璨的中華文化,我們還知之甚少,需要更加的瞭解才行!

  • 4 # 桃都印記

    中國自古就有著燦爛的飲食和酒桌文化,而這樣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至今仍然得到傳揚,特別是在農村,依然對於餐桌山的禮儀十分講究,小編就通過一則農村俗語向各位讀者解釋其中一條飲食、酒桌文化和習俗,不知道來自大江南北的讀者們是否還延續著這樣的傳統呢?

    這句俗語是“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參加酒席的時候父親和兒子不能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叔叔和侄子不能一同飲酒。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呢?

    在中國,非常重視長幼尊卑的禮節,在外出參加酒席的時候長輩一般同坐在一桌,並且桌子位於前排中心位置,而小輩也按照輩分坐在一起,桌子分別環繞著主賓席,也就是長輩的桌椅。父親和兒子在這樣的場合中是不能坐在一起的,否則就違背了長為尊的中華傳統美德。就算是一家人吃飯,長輩也要入座上席,小輩只能坐在下座,如果有其他長輩來家中做客,如果桌椅不夠坐,小輩必須等待長輩用完餐後才能再入席用餐。

    而叔侄不能一同飲酒的原因是酒能夠麻痺人的神經,會讓人胡言亂語、酒後失態。叔叔同樣是長輩,如果和侄子一起飲酒難免會出洋相,酒過三巡後大家稱兄道弟、互開玩笑,失去了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禮節、禮儀和尊重,在農村這樣保守傳統的地方是不允許發生的,侄子可以向叔叔敬酒,但是不能夠過度開懷暢飲。

    不過在現代社會,對於飲食規矩、酒桌文化已經沒有太苛刻的要求,而且老一輩農村人也希望年輕人們能與老人坐在一起把酒言歡,雖然在生活中沒有共同的話題和經歷,老人們也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但是在酒桌上卻可以盡情暢飲,歡聲笑語,打破年齡的隔閡,增加彼此的感情。不知道各位看官更傾向於哪一種餐桌文化,是希望恪守傳統美德,還是希望親戚朋友們同坐一桌吃飯、飲酒和諧、歡樂的氛圍呢?

  • 5 # 國學演義

    根據禮法,同輩人必須坐在一起在今天很多農村,哪怕一桌坐不滿,也不會讓長輩和小輩一起做。一來,吃飯要說話,也有可能喝酒。說話,有些話不方便在晚輩面前說,喝酒有可能會失態,在晚輩面前失去尊嚴。二來,很多農村對輩分看得很重。如果你強行讓長輩和晚輩坐一起,這個長輩有可能會很生氣,認為是主人家瞧不起他,關係鬧僵。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子倆不能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叔侄倆倆不能舉杯對飲。當然,這個講究要分時候的,一般是在各種大型的酒席之上,畢竟自己家吃飯的時候如果還講究父子不同桌,那生活也就沒有辦法繼續下去了。

    儘管農村老話“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封建思想或者教化有過之的地方,但是,它還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那就是對長輩、對老人的尊敬、貼切和關心,是每一位晚輩都應該遵循的社會公德和道德,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的個人修養。

    其次還有,在農村講究輩分大小,一般的大的慶典上,長輩們都坐在一起,晚輩們坐在一起。有時待客的主人需要向長輩們答謝也就方便了,這都是農村的一些老規矩。不過現在一般的家庭聚餐就沒有這個講究了,大家一起吃飯喝酒其樂融融也是挺好的。

    所以說,對於這句老話來說,雖然影響還是有的,但已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了!畢竟咱們國家是禮儀之邦,無規矩不成方圓!

  • 6 # 年多餘

    1、父子不同席

    這句老話是說,在比較重要的酒席上,父親和兒子是不能在一個酒桌上吃飯 。這樣的規矩也不是人們隨便說說的,而是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國家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在酒席上一定要按自己的輩分,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這種習俗,如果誰家有擺酒席,座席的名單是由一位德高望的人老人來按照輩分名單的酒席坐位。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父親屬於長輩,我們屬於晚輩,晚輩怎麼可以和長輩同坐一個桌子呢?而且,在農村特別注重這個,如果別人看到你們和長輩坐在一起,那會覺得你不尊重長輩。長輩都是比較有威嚴的,像父親這樣的,在家裡肯定是一家之主,如果和晚輩坐在一起,喝的酩酊大醉,那在晚輩的面前威嚴盡失,所以,父子最好不要同席。

    2、叔侄不對飲

    叔叔和侄子之前,不管兩個的關係有多好,最好在酒席上也不要同桌。這樣種現象可能在現在並沒有什麼,但是在過去的爺爺奶奶那一輩,或者是還要早的時候,這句話特別有體會。叔叔和侄子畢竟叔叔也是長輩,侄子也是晚輩,一般長輩和長輩之前是很尊敬的,如果倆人一起同桌喝酒,兩個人只會悶悶的喝酒,感覺總是怪怪的。這樣把長輩和晚輩分開,也是為了晚輩會在長輩面子丟失面子或者出醜。叔叔和侄子間不能相互敬酒也是同一個道理,畢竟,叔叔和侄子之前相差著輩分。不管在哪裡,只能晚輩給長輩敬酒,沒有長輩先給晚輩敬酒的。如果叔侄倆在一起喝酒,他們喝醉酒難免會出洋相,亂開玩笑,那就失去了晚輩的威嚴。現在的農村,還是有很多人十分講究這個。

    不過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對於酒桌上的文化也沒有那麼苛刻了。最主要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常年在外,難得回一次家,老人也希望年輕人可以抽時間坐下來和他們好好的吃一頓,喝點酒,談談自己的經歷,這樣也可以增加一下彼此的感情。

  • 7 # 安小鍋

    傳統禮儀喪失得差不多了。今人對傳統的態度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那麼所謂“父子不同席”算精華還是糟粕呢?

    我的看法是,它既不是精華也不是糟粕。在當今它和其他一些傳統習俗一樣可歸為自然選擇。這種看法非我獨有,也是大家的認識。傳統文化裡的確有自然而然的部分,不受外力影響,它好像遵循的是人之“天道”。

    假如父子同席會怎樣?現代人多數覺得彆扭。古人也是。但兩者彆扭的原因不同。古人受長幼尊卑思想束縛,父子同席,會被子不敬父不尊的帽子扣上。因此不可同席。當然也有特例,比如父輩讓你同席可視為對你的偏愛。晚輩也往往受寵若驚。現代人不樂意同席,並不是尊卑心理,更多的原因是代溝。代溝這個東西,古人是聽都沒聽過的,我也是八十年代末才有耳聞。

    新社會新觀念新習俗如今已是全面替代了老觀念和老習俗。年味都沒了,中中國人多數不講這個老禮了,除了一些偏遠的農村還講究著“父子不同席”的傳統,難怪收藏愛好者都往偏僻的村落去淘寶呢。

    拿我來說,我那孩子正處在叛逆期。我想讓他同席,他理都不理,我還得像對待倔驢一般,順毛摩挲。

  • 8 # 贛南客家

    中國有很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幾乎都有“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家族中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比如家族大聚會,結婚酒桌上,父親和兒子不能坐一個桌,叔叔跟侄子不能對酒喝。

    五千年來,我們國家向來是重視禮法的國度,或者說是重視規矩的國度,俗話說君為臣綱、夫為婦綱、父為子綱,從父為子綱這裡就能體現出,父親在兒子的面前具有絕對的權威的,中國是個極度重視輩分的國度。

    之所以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就是因為不是同輩人不能相提並論,如果讓父親和兒子同桌,叔叔和侄子對著吹,那麼到底是父親、叔叔的地位低了呢,還是兒子、侄子的地位高了呢?輩分不能亂。

    就比如現在婚宴上的酒席,基本上都是朋友一塊坐,長輩一塊坐,晚輩一塊坐,有時候哪怕是一桌坐不滿,也不會讓小輩坐到長輩的桌上的(指的是已經成年的人,小孩除外)。

    因為吃飯的時候說話喝酒,如果桌子上有不同輩的人,那麼很多話就不好說。比如一個桌子如果都是晚輩,結果坐了一個長輩過來,那麼如果晚輩喝了點酒,言語上有些不當,頂撞了長輩怎麼辦?

    再比如說如果一個桌子都是長輩,突然進來個晚輩,這個晚輩估計吃個飯啥也不能說了,因為不是一輩人不知道該說啥,比如本來是一句正常的玩笑話,如果讓晚輩說出來,可能就會有失妥當。

    還有一點是很多人對於輩分看的很重,如果吃飯喝酒的時候,把兩輩人安排在一個桌子上,那麼這些輩分比較高的人,可能會感到非常的生氣,認為是看不起他們,把他們與小輩相提並論。

    其實中國古代規矩太多了,除了“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話之外,《禮記》中還記載: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於捆,內言不出於捆。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

    由此可見,中國的等級制度自古以來就非常的森嚴,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道德,假如不遵守這些規矩,那就是失德、目無尊長,不知道這種道德,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 9 # 浪漫常伴

    現在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一年開支最大的應該算是各種人情往來了。而馬上要開學了,相信不少農民朋友也參加了一些升學宴。農村裡辦酒席不比城裡,是有很多的規矩的,像升學宴、結婚、生日、喬遷等酒席,一般都對酒席上人員座次的安排是有講究的。在有些地方就流傳著“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這是一句介紹酒席規矩的俗語,其前半句的意思是說如果父子同去參加酒席了,或者是家裡宴請賓客了,那是不能同坐一桌的。而後半句則是說侄兒子不能和叔叔、伯父們坐在一起對飲。那為什麼這樣說呢?農夫是這裡理解的,大家聽一聽有沒有道理。

    父子不同桌

    在農夫的家鄉這邊,現在還有著這樣的規矩。如果誰家裡辦酒席了,那對座次是非常講究的。比如首席是誰來坐,一般都會在酒席之前就有人在一張紙上面寫好的,然後就會依照上面的安排依次入座。不過,有些比較講究的老人,還是會推三推四的,認為自己沒有那個資格坐,而應該讓其他的更有“輩分”的人坐。相信在農村裡吃酒席的人都或多或少遇到過。所以,在這樣的酒席上是很難看到父子同桌的,如果這樣做那就亂了輩分。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輩分都差不多的坐一桌,這樣喝酒、聊天才有共同的話題。所以,古人這樣的規矩還是很有一定道理的。

    叔侄不對飲

    至於為什麼“叔侄不對飲”那也是有道理的。老話說“孃親舅大,爺親有叔” ,其意思是說,除了父母,在母親那邊舅舅是最大的,而在父親這邊最親的人是叔伯。由此也看得出,舅舅和叔叔的輩分是十分重要性,我們要對其尊重。而喝酒的時候,人就會說一些護花,這樣就會出現“喝酒前是叔侄,喝酒後是哥們”,很顯然這樣就會亂了輩分。何況還有一點,那就是和比自己輩分大的人在一起喝酒,大家都有點拘謹,都怕酒後失言、失態等等,這樣喝酒也一般喝不痛快。不過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規矩也沒那麼多了,很多叔侄關係好的,一起喝酒也是常有的事情。

  • 10 # 煙雨踏秋殤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出自於《禮記.曲禮》是流傳民間比較廣泛和通俗的諺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是年輕人學個什麼技術有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