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坤維

    資本市場是一個資訊場,投資者就是依靠資訊來對股票進行定價,並作出投資決策,一旦投資者得到的資訊是假大空,就會做出錯誤的投資判斷,有可能遭遇投資損失,因此有關部門對資本市場的資訊力求真實、準確、及時。

    電話會議高管身份存疑

    券商電話會議是一個傳遞上市公司資訊和賣方機構對公司發展和投資價值做出判斷的一個重要渠道,很多投資者高度關注券商電話會議傳遞出來的資訊,媒體也會廣泛報道, 對市場的影響還是不言而喻,缺少基礎制度,監管部門對券商電話會議缺少一種實質性的日常監管 ,可能導致券商電話會議相對於券商研報就缺少一種嚴謹,會更加的隨意一些,正是監管的盲區,電話會議魚龍混雜,隱患不少。據媒體報道,華創證券電話會竟請了一個假高管!真高管潛伏其中突然現身打假,怒斥“不要這樣誤導投資者好不好?!”,一個好端端的電話會議成為誤導投資者的場所,令人匪所思。2月19日晚間,華創證券召開了一場“假電話會議”:邀請了一位號稱星期六子公司遙望網路“陳總”的假高管,繪聲繪色地給參會的機構投資者描繪起了公司的美好業績……可正當機構投資者奮筆疾書記錄陳總丟擲的“乾貨”的時候,真高管突然接入電話會議,現場打假:遙望中層以上就沒有姓陳的!

    根據券商方面的說法 是透過第三方邀請的這位高管,他們沒有進行身份的核實,這顯露出有關組織人員責任心的缺失,對於電話會議重要核心人員,竟然身份都不加核實,這如何保證電話會議透露出來的資訊是真實可靠,這就像研報,不核實資料真實性一樣,是嚴重的低階錯誤,一句簡單的沒有身份核實就能免責嗎?從道理上來說 是很難免責的,但是從法理規則上來講,還真的是可以免責的,還好李鬼碰到了李逵,電話會議戛然而止,沒有帶來更多的不良後果,要不然“高管”侃侃而談,傳遞資訊尺度很大,都是高管的“乾貨”,可是投資者得到的“乾貨”和尺度很大的資訊全是假的,投資者依據傳遞的資訊作出投資決策,就是一種誤導,遭遇投資失敗怎麼辦?又該找誰說理去。

    電話會議不等於研報監管缺少依據

    電話會議成本不高,針對性較好,又可以實現即時的交流,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訊傳遞渠道,隔三差五就會有各種券商電話會議舉辦,而且主要是針對機構和高階客戶為主,電話會議不等同於研報,目前看沒有針對電話會議的監管制度,處於三不管地帶,或者說是處於灰色地帶,也就相對隨意,可是不能放縱,必須納入監管的視野。

    研報釋出的管理是很嚴格,有專門的的規章制度,有一套嚴格程式,那就是《釋出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其中第九條規定,製作證券研究報告應當合規、客觀、專業、審慎。署名的證券分析師應當對證券研究報告的內容和觀點負責,保證資訊來源合法合規,研究方法專業審慎,分析結論具有合理依據。如果券商研報出現問題,還可以進行處罰,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以採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責令暫停釋出證券研究報告、責令處分有關人員等監管措施;情節嚴重的,中國證監會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有關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釋出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沒有把電話會議這一形式包含進去,這是時代的侷限,也顯示修法的滯後,法無禁止即可為,電話會議成為一種即時交流最佳方式,可林子大了 啥鳥都有,問題電話會議也就難免,監管要想處罰不合規的電話會議,在依法治市的今天還真的是無法可依,正是因為處於灰色地帶,電話會議存在問題還是不容忽視的,媒體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電話會議為了提供所謂的‘乾貨’,又不惜搞一些假專家、假高管一起唱雙簧,這完全是在欺騙投資者,性質非常惡劣!”性質非常惡劣,要處罰也必須有據可循,沒有依據做出處罰,也是難以服眾的。 每年的海量電話會議,又是針對高階投資者和機構客戶,傳遞到普通投資者耳中,已經是慢了半拍,其中有幾個問題亟待重視,一個是電話會議邀請到上市公司高管,A股上市公司高管性格直爽很喜歡直白講話,不經意之間就會透露出一些影響股價的新聞,為了公平起見,不能提前洩露公司沒有公開的資訊,讓機構和高階客戶獲得先機,另一個是不能出現假高管之類的誤導,對參與人員必須嚴格甄別,本次電話會議“那個‘陳總’透漏2019年業績和2020年業績目標時,我就覺得不對勁了。事後看來,這不光是誤導,而且完全是欺騙!”,這就不太好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監管電話會議已經是迫在眉睫,如何監管電話會議,一個是另起爐灶專門制定電話會議釋出規則,另一個較為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當成券商研報管理,對電話會議錄音存檔,保留一定時間待考就可以了,一旦參照券商研報管理,電話會議就必須力求真實準確公平,更不能觸犯內幕交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格力準備造汽車了,你覺得會成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