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求我

    如何看待重大事件背後郵票會幾倍翻翻,這主要是有一批投機者參與進來的關係,以前也有過多次這種情況,香港迴歸,建國50週年等,只不過是暫時起鬨現象,不是真正體現郵票的價值,再過幾個月對摺都能買到,集郵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80年代初,那時社會上青少年除了集郵增長知識,還能保值增值,可是到了8O年代未,郵票公司只管掙錢,大量印製紀念票,有的達到幾億枚,如85年的生肖牛票,據說印了5億套,全國才8OO萬集郵愛好,大量印製,道至集郵人失去信心,所以集郵走向衰落,耐心等待不出多少時間對摺可買到。

  • 2 # 鐘聲哈羅

    理性看待,商家是為了賺錢,會藉機炒作,作為普通愛好收藏者為了喜好,在認為覺得合適的價位買上作為一個留念,千萬別想的高價買上這種郵票坐等爆發,現在的郵票翻上百倍的光景不會再有了

  • 3 # 鴻璐宣說文玩收藏

    郵票作為如今早已經不被看好的收藏門類,可以說在近幾年也是受盡了排擠,但是這也不能怨玩家的自暴自棄,郵票在退流通之後的表現確實是讓人無法接受,但是最近的“抗擊新冠”郵票的發行之中卻迎來了“超級加倍”這不僅讓玩家唏噓不已,郵票的春天來臨了麼?

    郵票的弊端

    曾幾何時郵票可以說是人們溝通情感、聯絡感情的必備單品!那個時候的郵票收藏可以說是一代人美好記憶和時代情懷的集中體現,郵票用作寄信之用的時候初期的郵票收藏愛好者都是將使用過的郵票裁剪下來好好收集,然後再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通有無“以物換物”收集交流!這樣的崛起方法不僅充滿了樂趣也充滿了回憶,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網路的普及徹底讓郵票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歷史、成為了收藏紀念的物件!這樣的轉型對於郵票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其自身弊端明顯,首先一點就是紙質屬性註定了收藏難度較高,紙質收藏一直都不叫難以儲存,這類藏品不僅抗風險能力弱最難受的是容易受潮,品相一旦出現問題其價值更是直線下降!其次就是面值,郵票的面值普遍較低,從以前的幾分到現在的幾角,最早也不過1元、2元再高屬實很難,畢竟一張紙,即便再精美也是印刷品!最後就是發行量,退流通後的郵票依舊保持著高發行量,這樣在損耗極低的情況下就造成了“通貨膨脹”,不在稀缺價值自然無從談起!

    郵票的優勢

    雖然郵票收藏市場不景氣、倍受排擠、名聲不好,但是這個門類沒有徹底消亡就證明其依舊是無數玩家的心頭好,也就證明依然有不在少數的玩家在喜愛著郵票、收藏著郵票,郵票的弊端無法避免但是凡事總是雙面性的郵票自然也擁有著其優秀的一面,首當其衝的意識就是入手難度不高,曾經的郵票收藏雖然困難但是難度並不在辨別郵票真偽上,而是在於那個時期人們手頭的錢是有限的吃飯都是問題更別提搞收藏了!如果資金充裕買買買幾乎就可以搞郵票收藏了,現如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追求老郵票,單純的收藏新郵票那麼跟著郵局就想訂雜誌一樣每年都會有一本郵票穩定入手!其次就是紀念意義,郵票的面值雖然不高但是其紀念意義可以說是相當優秀,一般郵冊基本把每一年的重大事件收錄在冊,如果收藏形成規模那麼您手中的郵票就是一段詳盡的中國發展歷史!這樣經過“官方認證”的發展史可想而知其紀念意義的重大!最後就是藝術價值,郵票的每一套、每一枚都並非隨隨便便、輕輕鬆鬆的印刷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郵票的藝術性也在逐漸升高,雕版、浮版、香味等不僅在版型上花樣百出在藝術性上也是屢創新高,越來越賞心悅目也是郵票發展越來越好的一個方面!

    大事件的“超級加倍”

    很多玩家對於郵票都是負面的情緒大過於正面的能量,一提到郵票更多的說法就是“一堆花花紙片”,這樣理解可能就讓這個充滿情懷的收藏門類蒙冤了,因為郵票收藏這個門類從古到今都不是普遍漲價的一個地區,縱觀任何一個收藏門類細化到每一個品類都普遍漲價都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存在!郵票也是如此悉數成千上萬套郵票之中能在漲價行列之中的也只是那幾套人們耳熟能詳的“大一片紅”“小一片紅”“黑猴子”等等,但是總歸這些漲價迅猛的品類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稀缺”和“大事件”,時至今日就是在無數玩家口中不景氣的郵票收藏,03年的“非典”、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最近的“抗擊新冠”哪個不是創造漲價傳奇的品類,事實證明郵票的不景氣是來源於玩家盲目的野心,渴望著面值幾角、1塊的郵票漲到上百萬,這樣的事情沒有時間的加持是不可能的!但是郵票所記錄的大事件卻絕對是現在乃至未來郵票“超級加倍”的基礎和資本!時間流逝這些見證著祖國漸漸強大的轉折點,其歷史價值就已經相當優秀了!

    結語

    郵票收藏並非真的那麼“不堪”,就像文玩界流行的一句話“普通無貴賤,人心有高低”,郵票的崛起本就情懷大於價值,不能因為時代變遷就一切向“錢”看,而忘記了初心,退一步說所有藏品的價值都來源於時間的沉澱和歷史的饋贈,一味索求難免“求之不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首相如果下月訪美,哪些問題必須要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