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4626316078

    看來你是被電視所誤導,下邊這些是關於各朝官員表明其身份官階的詳細介紹,唉!現代人拍的古代史劇害死人啊~~

    不同朝代的“身份證”早在隋唐時期,朝廷便發給官員一種類似身份證的“魚符”,它是用木頭或者金屬精製而成的。其形狀像魚,分左右兩片,上鑿小孔,以便系佩。“魚符”,上面刻有官員的姓名、任職衙門及官居品級等。當時,凡親王和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魚符”,均以黃金鑄制,顯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員的“魚符”,為銀質;六品以下的官員的“魚符”則為銅質。五品以上的官員,還備有存放“魚符”的專用袋子,稱為“魚袋”。“魚符”的主要用途是證明官員的身份,便於應召出入宮門驗證時所用。

    宋代時,“魚符”被廢除,但仍佩帶“魚袋”。至明代,改用“牙牌”,這是用象牙、獸骨、木材、金屬等製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職務、履歷以及所在的衙門,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卡片式身份證已經非常接近了。清代各階層的身份以帽子上的頂子(帽珠)來證明,其帽珠用寶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屬等製成。如果是一個秀才,可佩銅頂,若為一品大員,則佩大紅寶石頂子。一般百姓帽上無頂,只能用綢緞打成一個帽結。一些富商、地主為求得高身份,常用數目可觀的白銀捐得一個頂子,由此而出現了“紅頂商人”“紅頂鄉紳”一類的怪事。

    唐代的告身制度 《水滸傳》第55回,敘述高俅大興馬步三軍圍剿梁山。前敵總指揮呼延灼要建大功,點名索求原在東京甲仗庫任副炮手的“轟天雷”凌振趕赴前線效力,“當下凌振來參見了高太尉,就受了行軍統領官文憑,便教收拾鞍馬軍器起身。”此“文憑”不是學校發給學生的畢業證書,眾人皆知;但也有解釋成“作為憑證的官方文書”的,又嫌太寬泛了一些。確切點說,文憑二字,在這裡的意思是高俅當場給淩統頒發了從軍士提升為武官(統領)的身份證或任命書,而且還是借用明代的詞彙來表達宋代的概念。這是一個不太令人注意的話題。

    給正式成為國家官員者頒發身份證或任命書的做法,一般認為是從北周開始的,其中具有證明官職品級效力的,官方術語叫“告身”,大抵可以作“告知身份”來理解。其後,這個制度由北周歷經楊隋,再傳入唐代。唐代的告身制度,比前代完備,凡階官、職事官的授予,以及封贈、加勳,分為五類,其中三品以上稱冊授,五品以上稱制授,六品以下稱敕授,其任命程式,都是中書省奉旨,以皇帝的口吻,寫好通稱為“制書”的任命詞,經門下省審查透過再由皇帝畫可後,將御批原本存檔,另抄副本送尚書省辦理正式手續。宋代告身制度的史料比唐代豐富得多。告身由隸屬吏部的官告院統一製作,所用綾錦裱帶等材料,均屬定點生產和供應的“法物”,民間企業敢“仿效製造及買販服用者”,都算犯法。告身所用綾紙、幅數名色、裱帶、網軸等裝飾,都按官位高下分12個等級。《宋會要輯稿》上記載,告身除抄錄制詞或命詞全文外,還要寫明三代、鄉貫、年甲,並有主授長官及承辦人員的簽名、用印等。

    古人的防偽辦法 《宋會要輯稿》裡還有官告院的編制,除主管官員二人外,計主事一人、令史一人、書令史三人、守當官五人、貼書七人、楷書十二人,此外尚有工匠、看官兵士等。聽起來人數不少,但所有文武官員的告身,王公妃嬪的冊封除授,以及內外命婦的封贈(就是給官員家屬的“誥命”)等各類憑證製作,都由該院承擔,而據苗書梅先生徵引史料,僅北宋的官員總數,在元時為28000餘,到政和時為43000餘,到宣和時更增加為48000餘,想一想,不計其餘如妃嬪宗室、內外命婦的告身,僅發給官員的身份證,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且都是手工製作,這個工作效率應該說是相當高的。

    宋代官員領取告身,也要交朱膠綾紙錢,由綾紙庫收取給出收據後,才能向吏部領取。現任官員為復職、升階、調任、補闕而參加銓選,從投狀(就是投遞履歷、薦書並附原有告身等檔案)、初審、銓試、射闕,直到預擬、銓量、“過門下”、領取新的告身,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低品級的“卑職”,就是拿到了告身並謝恩以後,也不能馬上赴任,因為還要“待闕”。

    為鼓勵官員退休,宋朝對郎中以上官員主動告老致仕者,有加轉一資的優惠,併發給加資後的告身,這樣,往後子孫辦廕襲手續,“起點”就高了。據《揮麈錄》稱,從五代以來,為防止告身被人冒用,告身上不僅寫明發證時此人的歲數,還兼說形貌,如雲“長身品紫棠(膚色),有髭鬚,大眼,面有若干痕”,或雲“短小無髭,眼小,面無斑痕”之類。因知辦理領取告身手續,必須本人到場,否則經辦人沒法替你作身高相貌的速寫。由兵部掌管的武官告身,變通處比吏部的文官告身更多一些。唐代安史之亂後,軍閥割據,節度使們以獎勵軍功為由,手中都有一大把空名告身,方便隨意委任屬下。戰爭期間,空名告身更是常例。

    同樣,國家對官員的處罰,也在告身與敕牒上體現出輕重區別,就地免職或撤職、革職,光追繳敕牒而不涉及告身,這是輕的,如果連告身也要追繳,就是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業的獵頭是什麼樣子?是否和《獵場》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