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汽車通風系統是指能夠使空氣在汽車車廂內迴圈流動的裝置,它的作用是將車外新鮮的空氣引入車內,同時將車內汙濁的空氣排出車外。汽車上的通風系統一般有三種方式,分別是自然通風、強制通風與綜合通風。
所謂的自然通風就是指利用汽車車廂內外的壓力差,讓空氣在車內車外迴圈流動,比如說開啟玻璃或者天窗就是最簡單的自然通風,當汽車門窗全關時車內仍然能夠感覺到涼風習習,也是自然通風的功勞;強制通風是指利用空調鼓風機將將車外新鮮空氣強制送入車廂內,最終實現通風換氣;綜合通風是指汽車上同時採用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一般汽車在正常行駛中都是採用綜合通風的方式。
既然是“通風”,那麼就必然要有進風口和出風口。一般汽車車廂的進風口都是設計在發動機艙在右上角,前風擋玻璃右下角的位置,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空調進風口”。空氣從這裡進入後,透過空調配風管道,從儀表臺上的出風口進入到車廂內。這個位置是汽車的正壓力區,可以保證有足夠的空氣進入車內,同時這個位置也相對較高,汽車廢氣、灰塵、泥水等汙染物相對較少,還設定了一個空調濾芯,可以將絕大部分的汙染物擋在車外,這樣就足以保證進入車廂內空氣的質量。另外在這個位置還有一個內外迴圈的翻板,可以控制進入車廂內的空氣量。
但是如果車內的空氣只進不出,必然會造成車內壓力過高,致使新鮮空氣進入困難,換氣質量較差,同時也會使車內的乘員感受不舒服,車內的噪音也會增大。這就要求車廂必須設定出風口。那麼汽車車廂的出風口在哪兒呢?我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它們呢?
這是因為這個出風口的位置非常的隱蔽,我們一般都不會觸碰到這裡,它就在汽車後備箱的兩側,後輪輪拱的下方或者左右側圍上,又叫做洩壓孔、換氣孔或通風窗。它平時被後備箱裝飾板擋住了,當我們拆開裝飾板或者隔音棉就會發現它。在它的上面安裝有塑膠網格或百葉窗,有些車型的百葉窗是單向的,以阻擋外界灰塵、水等雜物進入車廂內,但是空氣可以從這裡自由進出。它所處的位置是汽車的負壓區,壓力要低於汽車前部和車廂內。
正是因為這個出風口的存在,空氣才能在車內迴圈流動。當汽車在正常行駛時,新鮮空氣源源不斷的從進風口進入,車廂內汙濁的空氣從出風口流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空氣迴圈,保證了車內空氣的新鮮;如果開啟鼓風機,會加速車廂內空氣的流動速度,並且可以透過空調系統的冷風裝置和暖風裝置,來調節車廂內的溫度。一般進風口的面積略大於出風口的面積,以使車內空氣壓力略高於外界大氣壓力,防止外界的有害氣體進入車內。
如果汽車停止在原地不動,並且發動機關閉,門窗全關的情況下,車內的通風是怎樣的呢?現在的汽車在發動機熄火時,一般都是處於外迴圈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車外的空氣就會從空調進風口處進入車內,同時從出風口處也會進入一部分空氣。人在車內呼吸,吸入氧氣,撥出二氧化碳,車廂內的壓力會逐漸的升高,這樣車內的空氣向通過出風口向外流動,車外的空氣再補充進來,所以人在車內並不會窒息死亡。但是此時車廂內空氣流通速度很慢,二氧化碳的濃度較高,對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如果長時間在車內睡覺,最好把玻璃稍微降下來一點,使車廂內的空氣流動的快一些,可以保證車內空氣的新鮮。
但是如果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中,這樣就比較危險了。比如說在一個密封性較好的車庫內,在車內睡覺,時間長了沒有新鮮空氣補充,車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人就有窒息的危險。如果是在汽車發動的情況下,就更危險了: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在密閉的環境中很快就會進入車內,讓人中毒身亡!大家經常 聽到一些八卦新聞,說某某領導和自己的小秘在車庫內偷情,結果雙雙中毒身亡,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另外,這個出風口還有調節車內壓力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在關車門、關後備箱時,由於車廂內體積驟變,壓力也會驟然增大,如果我們坐在車內,這個壓力會衝擊我們的耳膜,讓我們很不舒服。但是有了這個出風口,就可以將車內多餘的空氣及時排擠出去,避免產生耳壓。有些人在給汽車做隔音的時候,把這個孔給堵死了,結果汽車開起來嗡嗡響,車內低頻噪音劇增,一會耳朵就受不了了。所以這個孔一定要保持通暢,千萬不要堵塞。
還有一點,大家可能都是想不到的,就是這個汽車通風系統做好了,可以讓汽車關門的聲音更好聽。前幾年奧迪有一個廣告,展示的就是砰砰的關門聲,它的本意是讓大家知道奧迪的車身鈑金做得有多好。我們不否認奧迪的車身鈑金確實很不錯,但是這個關門聲確實是可以透過通風系統調出來的。有些車型關門的聲音啪啪的,難聽的很,但並不一定是車門的鈑金不好,更有可能是通風系統做得不好;而有些車型關門聲渾厚動聽,除了車身鈑金的因素外,通風系統的調校更重要。如果你想透過關車門的聲音來判斷車的好壞,我建議你這樣做:把一個車門始終開啟,然後再關其它車門,比較不同車型的聲音,這樣做是比較公道的。
所謂的汽車通風系統是指能夠使空氣在汽車車廂內迴圈流動的裝置,它的作用是將車外新鮮的空氣引入車內,同時將車內汙濁的空氣排出車外。汽車上的通風系統一般有三種方式,分別是自然通風、強制通風與綜合通風。
所謂的自然通風就是指利用汽車車廂內外的壓力差,讓空氣在車內車外迴圈流動,比如說開啟玻璃或者天窗就是最簡單的自然通風,當汽車門窗全關時車內仍然能夠感覺到涼風習習,也是自然通風的功勞;強制通風是指利用空調鼓風機將將車外新鮮空氣強制送入車廂內,最終實現通風換氣;綜合通風是指汽車上同時採用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一般汽車在正常行駛中都是採用綜合通風的方式。
既然是“通風”,那麼就必然要有進風口和出風口。一般汽車車廂的進風口都是設計在發動機艙在右上角,前風擋玻璃右下角的位置,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空調進風口”。空氣從這裡進入後,透過空調配風管道,從儀表臺上的出風口進入到車廂內。這個位置是汽車的正壓力區,可以保證有足夠的空氣進入車內,同時這個位置也相對較高,汽車廢氣、灰塵、泥水等汙染物相對較少,還設定了一個空調濾芯,可以將絕大部分的汙染物擋在車外,這樣就足以保證進入車廂內空氣的質量。另外在這個位置還有一個內外迴圈的翻板,可以控制進入車廂內的空氣量。
但是如果車內的空氣只進不出,必然會造成車內壓力過高,致使新鮮空氣進入困難,換氣質量較差,同時也會使車內的乘員感受不舒服,車內的噪音也會增大。這就要求車廂必須設定出風口。那麼汽車車廂的出風口在哪兒呢?我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它們呢?
這是因為這個出風口的位置非常的隱蔽,我們一般都不會觸碰到這裡,它就在汽車後備箱的兩側,後輪輪拱的下方或者左右側圍上,又叫做洩壓孔、換氣孔或通風窗。它平時被後備箱裝飾板擋住了,當我們拆開裝飾板或者隔音棉就會發現它。在它的上面安裝有塑膠網格或百葉窗,有些車型的百葉窗是單向的,以阻擋外界灰塵、水等雜物進入車廂內,但是空氣可以從這裡自由進出。它所處的位置是汽車的負壓區,壓力要低於汽車前部和車廂內。
正是因為這個出風口的存在,空氣才能在車內迴圈流動。當汽車在正常行駛時,新鮮空氣源源不斷的從進風口進入,車廂內汙濁的空氣從出風口流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空氣迴圈,保證了車內空氣的新鮮;如果開啟鼓風機,會加速車廂內空氣的流動速度,並且可以透過空調系統的冷風裝置和暖風裝置,來調節車廂內的溫度。一般進風口的面積略大於出風口的面積,以使車內空氣壓力略高於外界大氣壓力,防止外界的有害氣體進入車內。
如果汽車停止在原地不動,並且發動機關閉,門窗全關的情況下,車內的通風是怎樣的呢?現在的汽車在發動機熄火時,一般都是處於外迴圈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車外的空氣就會從空調進風口處進入車內,同時從出風口處也會進入一部分空氣。人在車內呼吸,吸入氧氣,撥出二氧化碳,車廂內的壓力會逐漸的升高,這樣車內的空氣向通過出風口向外流動,車外的空氣再補充進來,所以人在車內並不會窒息死亡。但是此時車廂內空氣流通速度很慢,二氧化碳的濃度較高,對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如果長時間在車內睡覺,最好把玻璃稍微降下來一點,使車廂內的空氣流動的快一些,可以保證車內空氣的新鮮。
但是如果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中,這樣就比較危險了。比如說在一個密封性較好的車庫內,在車內睡覺,時間長了沒有新鮮空氣補充,車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人就有窒息的危險。如果是在汽車發動的情況下,就更危險了: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在密閉的環境中很快就會進入車內,讓人中毒身亡!大家經常 聽到一些八卦新聞,說某某領導和自己的小秘在車庫內偷情,結果雙雙中毒身亡,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另外,這個出風口還有調節車內壓力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在關車門、關後備箱時,由於車廂內體積驟變,壓力也會驟然增大,如果我們坐在車內,這個壓力會衝擊我們的耳膜,讓我們很不舒服。但是有了這個出風口,就可以將車內多餘的空氣及時排擠出去,避免產生耳壓。有些人在給汽車做隔音的時候,把這個孔給堵死了,結果汽車開起來嗡嗡響,車內低頻噪音劇增,一會耳朵就受不了了。所以這個孔一定要保持通暢,千萬不要堵塞。
還有一點,大家可能都是想不到的,就是這個汽車通風系統做好了,可以讓汽車關門的聲音更好聽。前幾年奧迪有一個廣告,展示的就是砰砰的關門聲,它的本意是讓大家知道奧迪的車身鈑金做得有多好。我們不否認奧迪的車身鈑金確實很不錯,但是這個關門聲確實是可以透過通風系統調出來的。有些車型關門的聲音啪啪的,難聽的很,但並不一定是車門的鈑金不好,更有可能是通風系統做得不好;而有些車型關門聲渾厚動聽,除了車身鈑金的因素外,通風系統的調校更重要。如果你想透過關車門的聲音來判斷車的好壞,我建議你這樣做:把一個車門始終開啟,然後再關其它車門,比較不同車型的聲音,這樣做是比較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