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一滴
-
2 # 阿秋姐姐在國際莊
大家好,我是二胎媽媽,大寶目前7週歲,二寶7個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寶出生的時候,那時候買的房子沒下來,就跟婆婆在老家一起住,姥姥在另一個城市。出了月子因為老公工作特殊要回單位(半年不回來那種),我和孩子就回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待了半年。一歲內的孩子是比較難帶的,而且不識人,寶寶兩週歲以前我就是婆家孃家輪著待,在姥姥家待的多一些。大寶兩週多的時候我上班,因為新房子剛裝修好半年,不敢讓孩子住,把他放老家了,婆婆帶,每週末休息我再回去。就這樣婆婆帶了近半年,孩子跟奶奶睡,跟奶奶吃,然後我回去就發現,那個曾經只屬於我的寶貝對我有點陌生了,三週歲接來送幼兒園,跟孩子熟絡了一段時間才回到最初的時光,一個媽媽,當看到寶貝那陌生害羞的眼神時,滿心的愧疚感。孩子2-3歲已經開始認識人了,這個時候跟誰在一起比較多,就會對誰依賴,跟誰比較親,我家大寶就跟奶奶親,什麼都向著奶奶,至於姥姥,早就忘了什麼樣了,因為大了之後跟姥姥見的少,在這方面對姥姥比較愧疚
所以,父母儘可能排除一切困難和孩子在一起,不要錯過寶寶最需要你的時光。
-
3 # 洪翠愛生活
6歲以前誰帶的多跟誰親
到了青春期知道和父母親,前提是父母有參與成長,不是留守兒童的那種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老大以前和奶奶、爺爺、爸爸、媽媽一起帶的,她和大家都親,甚至更喜歡奶奶些,因為我們白天上班,她和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多。在6-11歲間有時父母的話會有無力感。現在老大14歲,已經懂事了,三觀爸媽的觀點更接近,也願意和父母親了。祖父母的位置相應調整到後面點了。
有了這個經驗,老二開始就自己帶,願意跟自己親,生活習慣後面也一樣,在後面的初期叛逆期,沒有調整適應期。
-
4 # 家有倆娃的芒果媽媽
誰帶的跟誰親,感情是後天培養,在後天的生活中,增進感情。你沒有感情付出,要另一方想著你念著你,那是不可能。拿我自己說,我的孩子一直是我自己帶到大,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就能知道她今天干了什麼或是接下去想幹嘛?騙不了我。還有就是哪天被我打了,她不會記仇,還是會屁顛屁顛的跟著我後面跑,粘著我抱著我。這些都是我們前期投入的感情在裡面,到了一定的程度是會有回報的。
-
5 # Annie小小酥
只要發自內心喜歡孩子,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虛情假意的天天和孩子一起也沒用。但是再喜歡一個月見一面也不行,畢竟遠親不如近鄰呢。
-
6 # 木木1241827
正常情況應該是這樣,我家的小時候我媽帶,我偶爾回家和我親,我媽經常說他沒良心,現在和我也很好,沒有叛逆期啥的,不管什麼身份都是要講究緣分的,我小時候就和我爸好
回覆列表
小孩子嘛。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無微不至的愛了。那應該說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是離不開親人的關愛的。
孩提時代,是最需要親情呵護,最需要父母的溫暖,最需要父母照顧的學習成長階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傳,那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誰在他們的身邊,跟他親密接觸最多,最頻繁,給他們提供的幫助與服務最多,讓他們感到和藹可親,感到難捨難分,感到最值得依賴,能夠給他們提供生活保障,安全保護,他們就會在情感上跟誰親近。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很簡單。是誰孕育了他們?是誰撫養了他們,應該是兩個概念。孩子們是心中有數的,他們是最清楚最明白的。他們的行為表現,孩子們的條件反射是不會撒謊的。
現如今的小孩子,大都是屬於隔代撫養的。年輕的夫妻只負責把孩子生下來。撫養孩子的義務,基本上都落到了中老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的身上。隔代撫養與隔代教育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中間隔了一代,在血脈親情之間,都是有代溝的。老一輩人的撫養和教育方式,跟年輕人是截然不同的,思想觀念甚至是已經嚴重落伍了。他們對於孫輩的溺愛,難免會誤入歧途,產生很多的負面影響。
那些本來就是嬌生慣養的,在蜜糖罐里長大,還沒有玩夠的年輕人。他們本身還是一個孩子,是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的。他們竟然在突然之間就結婚了,升格當上了父母親,當然是手忙腳亂,手足無措了。因為他們自己也不夠成熟,尤其是在經濟基礎,經濟條件上都不允許,還不具備撫養孩子的能力。啃老就成為了必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他們就開始扮演甩手掌櫃的角色,把帶孩子的事以古腦兒都推給了父母。他們也是理直氣壯,言辭鑿鑿,理由正當充足地推卸責任。自己在上班,工作很繁忙,分身乏術,生活的壓力那麼大。哪裡還有時間自己去帶孩子,親自去撫養孩子呢?只能由父母代勞了。
孩子與父母之間,距離有點兒遠,的親密接觸很少,互動也很少。雙方的感情,自然就很淡漠了。父母們舐犢情深,甘願包辦代勞。孫子孫女們跟爺爺奶奶相處的時候久了,彼此之間反而更親近,感情更深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