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0107962444

    鳳慶縣地處滇西縱谷南部,臨滄地區北部,位於北緯24°13′~25°02′,東以99°31′~100°13′。面積3335平方千米,。東與南澗、雲縣相連,南與雲縣永德毗鄰,西與昌寧交界,北與昌寧、魏山接壤。縣城距昆明605千米,距臨滄行政公署123千米。境內群山連綿,山川相間。河流屬瀾滄江、怒江兩大水系。瀾滄江從西北向東穿境而過,江上正在建設國家級大型水電站——小灣電站,瀾滄江支流黑惠江、迎春河、順甸河縱橫切割,形成四大峽谷。境內最高海拔3098.7米,最低海拔919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帶,有雨熱同季和乾涼同季的特點,氣候

    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乾溼分明,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稱。縣內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已探明的有37種117個點。

    鳳慶古為蒲蠻之地,故稱蒲門。最早居住在這裡的為濮人,即百濮,濮人曾參與武王伐紂,會戰於孟津,唐屬姚州,宋歸永昌。元泰定二年(1325年),夷長孟氏請求內和,,泰定四年內附後設順寧土府。天順元年(1328年),設順寧府通寶州、慶甸縣。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改為流官制,稱順寧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順寧縣。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留縣,先隸迤南道,後隸迤西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裁撤道署,直屬雲南省府。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蒙化第五行政區。民國三十八年(1649年)屬蒙經第十一行政區195

    0年2月22日,順寧縣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3月屬大理專區。1954年8月26日改名為鳳慶縣。1956年改屬臨滄專區(後稱臨滄地區)。1959年初與雲縣合併,稱鳳雲縣,年底分開,恢復鳳慶縣建制。

    目前,鳳慶全縣轄七鄉八鎮,居住著漢、彝、白、苗、回、滿、黎、傣、佤、藏、布朗、拉祜、僳僳、壯、納西、布衣、哈尼、蒙古、景頗、阿昌、羌、普米、東鄉等23個民族,共有人口42萬。

    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上下千年的滄海桑田,給人們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和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從古到今,鳳慶人傑地靈,民族文化淵源流長,素有滇西文獻名邦之美?稱。先民有自己的語言,有優美的山歌和情歌,有多彩多姿的民間舞蹈,有動聽的傳說和民間故事。萬曆初年,土府勐寅就購經、史子、集,建立聚書樓(又名萬能卷樓)。崇禎十二年(1639年),知府米璁創設育賢書院,從此,興義學,修館舍蔚然成風。可考的有龍泉館、育賢館、樂育館、牛街館、阿魯司館、石洞寺館、匯英館、翊文館、南北館、松林塘館、萃文館、會文館、蠶桑學校、縣立中學、女子師範、省立中學、縣衛生院等。民國17年(1928年)圖書館建立,民國20年11月民眾教育館建立。其間,文化團體也相繼創辦。清道光末年有吟秋詩社,光緒二十六、二十七年(1900、1901年)有海棠詩社,民國十八年有春有文藝月刊社,同時創有新劇團。各文藝社及教育局、中學、小學,先後出版過《文藝月刊》、《春潮》、《晨曦》、《教育季刊》、《縣立初級中學一覽》、《民眾週刊》、《三月刊》、《順寧日報》、《青年旬刊》、《旬刊》、《季刊》、《半月刊》等12種。

    鳳慶是一個文物古蹟眾多的縣份,已出土的戰國時代銅鉞、銅劍、銅鼓以及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達100多件。而從建築上說,現存的也為數不少。建於明萬曆年間的文屆建築群是雲南現存的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整個建築由鳴鳳閣、崇聖殿、欞星門、龍門、泮池五個單元沿一中軸線組成,佔地1.2萬平方米,氣勢恢宏,金黃色碧壯麗。茶馬古道上橫跨在瀾滄江上的青龍橋,建於乾隆26年(1761年),歷史上滇西南連線內地的重要通道。它長100餘米,寬4米,高懸於滾滾波濤16米之上,懸掛在兩岸懸崖峭壁之間,猶如一條騰空的巨龍,氣慣長虹。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處的石洞寺,建於清乾隆後期(1794年前後),寺內建成有大殿和兩廂房,寺前有聳立於兀石之上的雲巖雙閣,兩閣之間石橋相通,閣下建有拱橋,蓮花池,地勢險峻,風景獨異。更有寺內院中茶花一株,合抱有餘,花開之時,一片紅霞映天。縣城東面7公里處的座紅龜山,山頭有一座名為文筆塔的寶塔。文筆塔興建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落成於光緒十四年,塔高17級,35米。登臨其境而環顧,有“四面雲山來眼底”之勢。座落於鳳城西邊的鳳山

    烈士陵園,是解放後興建的又一名勝。它勘測於1950年11月,1955年批准興建。園內正中有方型烈士紀念塔一座,高5.5米,上面鐫刻著在徵糧剿匪中英勇犧牲的46位烈士英名及“你們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活在你們事業中”等題詞、對聯、背面是《修建烈士碑誌》。現在,每到清明時節,人們紛紛到陵園向烈士敬獻花圈,平時也有不少人前往瞻仰。可以說如今它已成為鳳城又一個風景優美的勝地。如此等等,鳳慶的名勝實在不勝列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勃的絕筆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