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述異記·典故

    天欲雨,有東風

    王質眯眼望去,停下腳步,前方紛亂的人群正隨同半壁烏雲一齊朝他站立的方向逼來。耳邊是嘈雜喧囂,鼻間是渾濁溼腥,眼前是塵土飛揚。王質心頭一沉,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去,隨便拉住一人的手臂,問道:“又徵兵?”

    那人邊跑邊擺手:“是孫五斗米,就在河口,再不跟去就趕不上啦!”

    噢,孫恩。

    王質知道,就是那個十日前斬了上虞縣令,又殺了會稽內史,舉兵起義,名號響遍八郡的孫恩。但……他獨自在紛亂中佇立了片刻,擠進人群朝相反的方向趔趄著往家走。

    說是家,不過是三間風雨不蔽的草屋。前些日子三吳徵兵,一群部曲闖進來三兩下又將屋頂的茅草拆去幾片,如今頂著烏壓壓的天色,只差雨一落,便呼啦啦人散屋傾。果不其然,甫一進門,便聽見小兒撕心裂肺的啼哭聲,內人抬眼見他歸來,勉強喚了聲“夫主”,便哽咽不能語。

    王質默然站立著,半晌方道:“阿母去了哪裡?”

    “阿姑怕你也去跟隨孫恩部眾,這一走不知還能不能回……特意去尋你,把烙好的最後一張餅給你捎去。”

    王質聽聞環顧四周,掃了一眼早已颳得晶亮的米缸,一時心頭酸澀。又惦記起徵兵一事,不知那幫匪吏幾時又會前來鬧騰一番,這回不但無糧可繳,躲得過初一怕也躲不過初五……王質一拳錘在門上,憤然道:“也罷,倒不如跟了孫恩,既反就反他個徹底!”

    內人猶疑著,緩緩搖頭道:“前日你不是便聽聞這孫恩已自號徵東將軍,宣令誅殺異己,一路燒殺擄掠,所過之處連小子也不放過,比那官兵還牲畜不如……”頓了頓,復又垂首哽咽,“夫主走了,妾和阿姑又該如何?”

    王質冷笑:“租、役、調,昨日徵糧,今日徵兵,殆無三日休停。生兒不復養舉,鰥寡不敢妻取,如今砍柴捕魚亦要罰布十匹,不起義……哪裡還有別的路可走?”

    話音未落,一聲悶雷滾過屋頂,屋外狂風大作。角落裡米缸忽地傾倒在地,小兒受驚,啼聲頓止,竟似哽住了氣。婦人慌忙將之放平撫其胸口,王質蹙眉正待上前,卻聽兩三下急促的拍門之聲,卻是鄰里闖入衝著王質喊道:“你家阿母遇上孫米賊的兵,一劍正中心腸,如今倒在郡口,快去!”

    語畢便又急切地往別處逃命去了。屋外呼啦啦大雨傾盆而下,一道閃電劈入,照亮內人驚惶的臉。王質站在屋中央,卻如同立於雨柱之下。他仰起臉,望著屋頂翻飛的茅草,嘴角緩緩咧開,呆立片刻,忽而大笑不止。轉身扛起一邊豎著的斧頭,一腳踢開柴門,放聲歌道:“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鬥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而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一面歌,一面大踏步行入雨中。

    天地一片混沌,王質帶著肆虐的快意一路前行。道兩旁有人倉皇逃竄,有人倒地奄奄一息。大雨沖淡了血泊,掩蓋了血腥。

    王質就這麼一刻不停地走,待得終於聲嘶力竭、筋疲力盡,早就不知不覺間換了一日,天已大亮。

    雨逐漸住了。王質緩緩停下腳步,回首四周,只見蒼木鬱鬱蔥蔥,遠處山巒若隱若現,雲霧飄渺,雛鳥啁啾。竟已步入一片陌生之地。

    王質蹙眉,正待四處探尋,忽聽前方隱隱傳來一陣笑語,細聽倒似垂髫之聲。他順著聲音向前走,果然,剛繞過一片叢林,便見一棵蒼遒的松樹之下,有兩童子正端坐著下棋。

    王質快步上前,正待開口相詢,卻見兩小兒直至走近都並不曾抬眼相顧,復觀二人錦衣華服氣度泰然,更加暗暗稱奇,索性立於一旁,觀其落子。

    這一站,便不知站了幾時。那棋盤錯綜複雜,攻守進退間不似尋常擺法,縱橫交錯中又透著幾分新奇。王質不由著了迷,明明乏透了竟也不覺餓。又默立片刻,一小兒忽然撩了棋子,抬手打了個哈欠,冷不防一側臉瞥到王質,睜大雙眼道:“你怎麼還在這裡?”

    王質一驚,回過神來,慌忙作揖道:“王某觀棋入了迷,竟忘記原本一時迷路,誤入此地,”環顧四周,“不知二位可否指條回去的路?”

    另一小兒聽聞,似笑非笑地望著他,抬手指向一方:“你順著那個方向走,就能回到吳興郡了。”

    王質不及多想,匆匆告辭便快步往回走。行至不過二里路,果見良田阡陌,美池桑竹,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均怡然自樂。

    此前的腥風血雨不復在,竟彷彿早已換了一片天地。

    王質心下疑惑,遇行人,遂問隆安幾年,又及孫恩。男女老少聽聞皆笑言:“而今乃開元年間,為何言那幾百年前之事?”

    王質大驚,緩緩退後兩步,低頭看向手中的斧頭,卻見那斧軻竟不知何時,早已爛朽。

    腦洞出處: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的扇子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