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Y穿越
-
2 # 維一麻麻
這種事說不清楚,我的處理方式是不管誰錯誰對都是錯的,等他們氣都消了在給他們分開一個一個說他們矛盾怎麼引起的,是誰的錯,再問他們對方如果換是你你是不是也這樣子呀,他們之間氣兒就基本消的差不多了,總之,無論什麼事都要換位思考一下。
-
3 # 艾濂
你父母就是兩個不成熟的人,過慣了組織生活,在單位要服從領導,在家裡沒有領導了,兩個人互不服氣,沒了章法,亂了秩序。
然後呢?你們家就像是一個小單位,你父母親爭執不休,都是想證明自己更優秀,更有話語權,更適合當領導。
經過了一系列的博弈和較量,兩個人還是誰也不服氣誰,又搞不好團結一致。
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了彼此之間共同奮鬥的目標,共同籌建的專案,就是你呀!
而且,一夜北風緊,千樹萬樹銀花開。過了冬天,春天還是要來的,生活不過是從一個境界,再到達另一個境界。
兩個人在極力表現自己卓越的同時,最有權威的裁判就在身邊,那就是你。
隨著你不斷長大,他們兩個人不約而同把一部分話語權,心甘情願給了你。
後來,你發現你們家,你成了無冕之王,這兩個不能互相領導的人,都支援你來當領導好讓他們松心。
於是乎,你迅速成長起來,殺伐決斷,你們家逐漸井然有序,安靜了下來。
孩子,千萬不要害怕。天降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好好歷練你自己,你就是你家未來的領導,你父母就是你的隊員,加油!
-
4 # 大漠之風心理成長小屋
伴侶關係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任何人的干預都是第三者插足,孩子也不例外。
當父母在生活中鬧矛盾,每一次都拉孩子來評理的時候,父母就把自己變成了小孩子,讓孩子站在父母的位置上成為了他們的評判官,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個災難。
孩子是因為父母兩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她(他)對父母的愛是平等的,如果父母關係不好,讓孩子來介入其中,或者孩子因為出於對一方的偏袒介入其中,實際上就是把孩子的內在分成了兩半,孩子把身體給了媽媽,就會把心給爸爸,媽媽有多討厭丈夫,孩子就會用“我和你一樣”的方式去跟隨,反之亦然。
很多案例可以證明,兩個大人自己不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卻把孩子變成兩個人互相攻擊的砝碼,是當今社會青少年容易精神分裂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得有一次工作坊,母親帶著患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的兒子來做個案。代表一上場呈現的就是兒子的代表站在父母中間,一隻胳膊挽著媽媽,一隻胳膊挽著爸爸。
父母的每一次拉扯,孩子的心都是在撕裂的狀態。孩子的年齡越小,這種感受就越深,所以,很多孩子的潛意識就會用出問題的方式來挽救父母的婚姻。
那麼,當父母鬧矛盾拉著你評理的時候,孩子應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自己是未成年人,還無法去面對父母之間事情對錯的時候,就要堅決說“不”,無論哪一方提出要求,都很堅定地回答:“我只是一個孩子,你們大人的事兒我管不了。”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面對彼此的問題,否則,總是要依賴外在的力量,為什麼很多孩子會出現一些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或學業問題?因為當孩子成了犧牲品的時候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是父母,才有可能暫時放下對對方的怨恨而去關注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已經是成年人,父母無論是哪一方來找你,你都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去處理問題,而不是去餵養找你的那一方的內在小孩。
比如,當我媽在我面前說我爸不好的時候,每一次聽完她的訴說,我都不會當場表態,而是隻安撫一下她的情緒,不會去對事情的對錯做出裁決。
有一次我媽媽說我父親耍脾氣,說要把我媽給他做的海參扔地上,媽媽很生氣,說我爸不知好歹,我聽了只是笑了笑說:“你如果覺得他不知好歹就別去伺候他,海參留著自己吃唄”。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在找一個人幫著釋放一下自己的情緒,往往是孩子太當真,認為他們真的要爭出個子醜寅卯來。
有一次我和父親聊天時,問起扔海參的那件事兒,父親很不好意思地說:“我當時說的是氣話,我以為我扔了不吃,你媽生氣了自己就吃了呢。”我才知道父親是因為媽媽總是讓他一個人吃,而她自己不吃,心裡愧疚才耍脾氣的。
當我和母親說了父親為什麼那麼做的時候,母親就不吱聲了,只說了一句:“彪(傻)麼”。
所以,伴侶之間的問題,孩子最好不要介入,如果介入也不要去當評判員,否則,那就是沒完沒了,最後自己也會精疲力盡。
父母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已經過了金婚紀念。年輕時各忙各的工作,生活矛盾很少。可是隨著年歲越來越大,卻像小孩兒一樣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矛盾。每次鬧矛盾後,又會搶著訴說對方不對,看著兩個老人都期盼著你,能偏向他(她)說理的渴望眼神,又能捨得說哪一位老人不對呢?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該怎麼做才好?
回覆列表
處理狠簡單,就對父母說,還是把我塞進肚裡吧,眼不見心不煩。
你們如果沒感情就不會有我,既然有感情,就不要在我面前吵,因為我的生活不能被你們打亂!
你們有理無理爭贏了還是兩夫妻,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別難為自己的子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