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工男讀歷史

    首先,渤海國大武藝與唐王朝為敵,是在後突厥和唐王朝兩個大國爭霸過程中選邊站隊的結果,後來發現選擇錯誤就轉投大唐。其次,日本也就是倭國,當時是東北亞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國家,不影響整個東北亞政治格局。

    渤海國是趁著唐王朝最虛弱的時候成立的,不與大國為敵是其基本國策

    渤海國成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唐王朝控制下的一批靺鞨人,趁著武則天當政時政治清洗軍力降到最低,從唐王朝(武周)控制範圍內東逃到了遼東。當時後突厥興起,控制了佔據遼西走廊的契丹和奚族與武則天為敵,武則天軍事方面水平很一般,一直到後期才勉強控制住了局面。

    這個過程中,唐王朝(武周)就沒法把注意力放在遠在東北深山當中的這批靺鞨人身上,渤海國的第一任領袖大祚榮藉機成立了渤海國的前身震國,並向周邊所有國家都稱臣,包括後突厥和新羅,同時與倭國建立了海上貿易關係。

    武則天退位後,唐王朝派人聯絡渤海國大祚榮,大祚榮把自己兒子大門藝送到長安當質子,唐王朝放棄追究靺鞨人反叛逃跑的事情,渤海國也向唐王朝內附稱臣。並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大祚榮接受唐王朝冊封,所在區域被設立了忽汗州都督府。

    這時,渤海國是後突厥、唐王朝和新羅三個國家的屬國,新羅又是唐王朝的屬國。

    大祚榮是渤海國的開國國王,是在唐王朝出生、長大的,大祚榮領導渤海國時期,並未與唐王朝為敵,同時也不與後突厥、新羅等周邊鄰國為敵。

    渤海國二代國王大武藝與唐王朝關係的變化,取決於唐王朝與後突厥兩強爭霸的結果

    大祚榮去世後,他的兒子大武藝繼位。

    當時唐王朝的北方大敵是後突厥,雙方少有大規模戰爭,更多的是透過爭奪東北各少數民族政權包括契丹、奚、室韋、黑水靺鞨等勢力的控制權來互相消耗國力。

    這個過程中,有幾個標誌性事件,使大武藝決定站在後突厥一邊與唐王朝為敵:

    1、黑水靺鞨內附唐王朝與大門藝奔唐事件。

    黑水靺鞨位於黑龍江下游地區,在渤海國以北,原來依附後突厥,與渤海國同是出自靺鞨一族。開元年間黑水靺鞨內附唐王朝,李隆基在此設立了黑水都督府。渤海國大武藝一直把黑水靺鞨視為囊中之物,又與唐王朝遠隔萬里,一旦黑水靺鞨歸屬唐王朝,渤海國就再無對外擴張的空間了。於是,大武藝決定出兵攻擊黑水靺鞨。

    這個決定在渤海國內部有了爭議,剛才說的在唐朝當過質子的大門藝反對,雙方矛盾激化,大門藝獨自逃到了長安,是為大門藝奔唐事件。大武藝向李隆基告狀,要李隆基殺了大門藝,李隆基考慮到需要渤海國從東方壓制契丹和奚進而打擊後突厥,就沒有直接拒絕,而是敷衍了大武藝。

    2、營州都督府回遷、內遷。

    開元初期,原本在武則天時期丟失的營州地區(現遼寧朝陽)被重新設立,這是控制東北地區各少數民族勢力最重要的軍事重鎮。不久,因為契丹和奚的軍事壓力,營州都督府治所又遷回河北。雖然幾年後又遷徙回原址,但給大武藝一個印象,就是唐王朝在東北地區不想投入太多力量;

    3、安東都護府內遷。

    李隆基時期,把原本管轄遼東、北韓半島北部的安東都護府從遼東內遷到了河北,整個東北地區,唯一有駐軍的地方只剩下了營州,剛才說過,營州都督府也是內遷、回遷幾次,大武藝就認為唐王朝已經準備開始全面放棄整個東北。

    於是,大武藝在後突厥和唐王朝之間選擇了後突厥,開始與唐王朝為敵,海陸齊攻入侵大唐。

    但大武藝這個過程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海路渡海到了山東半島,刺殺了地方官吏;陸路被唐王朝邊將守軍攔住幾乎毫無進展。李隆基看到大武藝反唐,就任命大門藝在河北整頓部隊準備討伐渤海國,並命令新羅從北韓半島協助作戰。當時正值隆冬,新羅人戰鬥力也不怎麼樣,士兵路上凍餓死了大半,整個討伐行動半路中斷。

    幾年後,後突厥內亂,後突厥可汗和掌權大臣自相殘殺而死,後突厥立刻一蹶不振,大武藝迅速轉變了自己的立場,把在渤海國的後突厥使者抓住送到了長安,渤海國與唐王朝恢復了友好關係。

    (大祚榮)

    渤海國地處海東一隅,與周邊各國都保持了較好的外交關係,不僅僅是倭國

    之後的渤海國,與周邊各國都保持了較好的關係,周邊沒有敵對國家,幾乎沒有軍事威脅,得以長時間和平發展。而渤海國所處位置,決定了要依靠貿易方式才能富國,於是除了陸路交通之外,還透過海路與倭國以及唐王朝山東半島、東部沿海地區都有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包括安史之亂後,中原各地藩鎮林立,渤海國馬匹等特產很受歡迎,透過貿易,渤海國竟然成了“海東盛國”。

    總之,渤海國大武藝與唐王朝為敵的時間並不長,只是一種試探。既然沒佔到便宜,就重新恢復本分,這也是渤海國能夠存在200餘年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辦公用品屬於管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