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許多同行和創業小夥伴探討過這個話題。結論都是國內這個消費群體比較小。原因大概有三方面:
【1】 價格比較貴。
舉香薰蠟燭為例,Diptyque一個70g的蠟燭價格大約200-300元,燃燒30小時。總讓人覺得燒完就沒了,感覺像在燒錢,不划算。或是燃燒過程中,聞著聞著嗅覺產生適應性,越聞越覺得香味淡,還是不划算。
而且,香薰蠟燭這個品類,在淘寶搜出來價格呈現兩極化,低價的10元包郵,高價的國外品牌至少200元起。作為普通消費者,大多數人會覺得10元包郵不靠譜,不知道聞了會不會有害呢。200多的又太貴,很難引發“反正不貴,買回來玩玩說不定很有趣呢,要是不好玩也浪費不了幾個錢”的嚐鮮想法。因此,同樣的價格,有人更喜歡做點別的,例如買件衣服吃頓飯來得實在點。
【2】 文化差異,沒有使用習慣。
如果有使用香薰的生活習慣,產品的價格是可以透過很多方法解決的。
例如泰華人家裡和車上常常掛著花環,供佛求平安之意,聞上去也很香。許多商店都買得到本地產的香塔,價格便宜,雖說算不上高檔產品,但也反映了人們對家居香薰有比較高的使用習慣。
相比之下,中國消費者對香薰產品需求不高,從小習慣了無味的環境,覺得氣味在一些情況下(例如工作)是一種干擾,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也很常見。
也有許多人認為香薰產品只在特定情況使用,例如線香用於祭祀/蚊香,家裡臭才需要香薰。哪怕家裡做完飯有油煙味,首選也是開窗通風。
還有人認為禮物送蠟燭顯得不吉利……(不要笑,真有這樣的人)
有的城市空氣質量不太好,本身空氣有問題,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淨化室內空氣,而非使用香薰。
【3】 缺乏好產品來培育市場。
許多香薰產品會涉及對精油的使用,然而網上的精油商家以及所謂的“達人”把精油都神話成豐胸/瘦腿/催情/增高/防輻射/退燒治病/不含化學物質,這樣可以忽悠一部分消費者,但是,也只會讓更多的消費者對精油產生不信任感,從而無法對香薰產品產生好感。
另外,家居香薰屬於“門檻相對低,但要做得好很難”的產品,這就造成了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低價低質產品,魚目混珠的產品。而公認好的品牌又偏貴,消費者鑑別與挑選的難度大。
以藤條香薰為例,在淘寶,價格50元以下的產品佔銷售佔比的90%。其中部分產品連質量合格證、生產廠家等資訊都沒有。50塊還包郵,還送瓶子,還送藤條。最後香薰液的成本只剩多少呢。能有好產品嗎,能好聞嗎。怪不得這個問題下面有些答案說,提到香薰就聯想到劣質化工味。
我認識少數創業者勇敢地選擇中高階家居香薰作為切入點,我非常佩服她們。
值得高興的是,中國的市場也是逐步開啟的,大家在逛街的時候或許已經發現,有香氣的商店和商場越來越常見了。例如A&F店裡充滿年輕活力的男士香水味,Massimo Dutti店裡沉穩厚重的木香,有時候,消費者在購買服飾的同時,會想著把風格氣質相同的氣味也一起買回家。
這些年,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居家的舒適性,知乎就有許多文章講“租的房子也要住得舒舒服服”。
在氣味方面提升或美化家居環境,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與所處環境不同,可以是空氣清淨機;可以是加強通風與清潔,讓家裡乾淨無味;可以定期買花回家,好聞又好看;如果是喜歡香味或者喜歡芳療的人,也可以使用香薰產品。
我用香薰蠟燭最頻繁的還是戀愛的時候,每次請男友來我家做客,會先點個蠟燭讓家裡顯得很溫馨,然後做頓飯或者買瓶適季葡萄酒……(好作...)
宜家這個燭臺好多人都買過吧,就是太小了,大一點的蠟燭放不進去。
我現在比較喜歡好看的家居香薰,味道不濃,或者氣味濃淡可控,主要是具有裝飾性,光是擺著就很好看。例如這個手工香蠟,有種陰森古堡的暗黑感……
我的朋友很腦洞地說,從頭髮開始燒,真實還原怒髮衝冠,燒著燒著半個腦袋沒了,非常cult……
其實這貨不能燒,裡面沒有燭芯,擺著就有香味,靠近聞是復古的白花香。
還有這個巴掌大的小鳥窩,小鳥是石膏質地(俗稱擴香石),葉子和鳥窩是紙質的,都具有吸附香水的作用。噴上香水或者香薰液,氣味可以保留很久,我放在床頭櫃,失眠的時候玩。
很久前在廣州正佳的Hi百貨看到一個臺灣品牌的擴香石,也挺小巧別緻的。
最後,使用家居香氛屬於個人喜好與生活習慣,用不用都是自由。有人覺得氣味是一種干擾,也有人覺得有的氣味聞起來讓人很放鬆。所以,不愛用的人也不必覺得用的人矯情/浪費錢,用的人也不必覺得不用的人沒品位。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嗯……
我跟許多同行和創業小夥伴探討過這個話題。結論都是國內這個消費群體比較小。原因大概有三方面:
【1】 價格比較貴。
舉香薰蠟燭為例,Diptyque一個70g的蠟燭價格大約200-300元,燃燒30小時。總讓人覺得燒完就沒了,感覺像在燒錢,不划算。或是燃燒過程中,聞著聞著嗅覺產生適應性,越聞越覺得香味淡,還是不划算。
而且,香薰蠟燭這個品類,在淘寶搜出來價格呈現兩極化,低價的10元包郵,高價的國外品牌至少200元起。作為普通消費者,大多數人會覺得10元包郵不靠譜,不知道聞了會不會有害呢。200多的又太貴,很難引發“反正不貴,買回來玩玩說不定很有趣呢,要是不好玩也浪費不了幾個錢”的嚐鮮想法。因此,同樣的價格,有人更喜歡做點別的,例如買件衣服吃頓飯來得實在點。
【2】 文化差異,沒有使用習慣。
如果有使用香薰的生活習慣,產品的價格是可以透過很多方法解決的。
例如泰華人家裡和車上常常掛著花環,供佛求平安之意,聞上去也很香。許多商店都買得到本地產的香塔,價格便宜,雖說算不上高檔產品,但也反映了人們對家居香薰有比較高的使用習慣。
相比之下,中國消費者對香薰產品需求不高,從小習慣了無味的環境,覺得氣味在一些情況下(例如工作)是一種干擾,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也很常見。
也有許多人認為香薰產品只在特定情況使用,例如線香用於祭祀/蚊香,家裡臭才需要香薰。哪怕家裡做完飯有油煙味,首選也是開窗通風。
還有人認為禮物送蠟燭顯得不吉利……(不要笑,真有這樣的人)
有的城市空氣質量不太好,本身空氣有問題,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淨化室內空氣,而非使用香薰。
【3】 缺乏好產品來培育市場。
許多香薰產品會涉及對精油的使用,然而網上的精油商家以及所謂的“達人”把精油都神話成豐胸/瘦腿/催情/增高/防輻射/退燒治病/不含化學物質,這樣可以忽悠一部分消費者,但是,也只會讓更多的消費者對精油產生不信任感,從而無法對香薰產品產生好感。
另外,家居香薰屬於“門檻相對低,但要做得好很難”的產品,這就造成了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低價低質產品,魚目混珠的產品。而公認好的品牌又偏貴,消費者鑑別與挑選的難度大。
以藤條香薰為例,在淘寶,價格50元以下的產品佔銷售佔比的90%。其中部分產品連質量合格證、生產廠家等資訊都沒有。50塊還包郵,還送瓶子,還送藤條。最後香薰液的成本只剩多少呢。能有好產品嗎,能好聞嗎。怪不得這個問題下面有些答案說,提到香薰就聯想到劣質化工味。
我認識少數創業者勇敢地選擇中高階家居香薰作為切入點,我非常佩服她們。
值得高興的是,中國的市場也是逐步開啟的,大家在逛街的時候或許已經發現,有香氣的商店和商場越來越常見了。例如A&F店裡充滿年輕活力的男士香水味,Massimo Dutti店裡沉穩厚重的木香,有時候,消費者在購買服飾的同時,會想著把風格氣質相同的氣味也一起買回家。
這些年,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居家的舒適性,知乎就有許多文章講“租的房子也要住得舒舒服服”。
在氣味方面提升或美化家居環境,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與所處環境不同,可以是空氣清淨機;可以是加強通風與清潔,讓家裡乾淨無味;可以定期買花回家,好聞又好看;如果是喜歡香味或者喜歡芳療的人,也可以使用香薰產品。
我用香薰蠟燭最頻繁的還是戀愛的時候,每次請男友來我家做客,會先點個蠟燭讓家裡顯得很溫馨,然後做頓飯或者買瓶適季葡萄酒……(好作...)
宜家這個燭臺好多人都買過吧,就是太小了,大一點的蠟燭放不進去。
我現在比較喜歡好看的家居香薰,味道不濃,或者氣味濃淡可控,主要是具有裝飾性,光是擺著就很好看。例如這個手工香蠟,有種陰森古堡的暗黑感……
我的朋友很腦洞地說,從頭髮開始燒,真實還原怒髮衝冠,燒著燒著半個腦袋沒了,非常cult……
其實這貨不能燒,裡面沒有燭芯,擺著就有香味,靠近聞是復古的白花香。
還有這個巴掌大的小鳥窩,小鳥是石膏質地(俗稱擴香石),葉子和鳥窩是紙質的,都具有吸附香水的作用。噴上香水或者香薰液,氣味可以保留很久,我放在床頭櫃,失眠的時候玩。
很久前在廣州正佳的Hi百貨看到一個臺灣品牌的擴香石,也挺小巧別緻的。
最後,使用家居香氛屬於個人喜好與生活習慣,用不用都是自由。有人覺得氣味是一種干擾,也有人覺得有的氣味聞起來讓人很放鬆。所以,不愛用的人也不必覺得用的人矯情/浪費錢,用的人也不必覺得不用的人沒品位。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