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差距最懸殊的國家是英國,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中,女生佔比達到了63%,男生僅佔37%,女生數量幾乎是男生的兩倍。
澳洲2014年的資料則是男生佔44%,女生佔56%,而今年移民局公佈的最新資料,男生佔比上升到45%,但女生仍處於多數。
那麼,為什麼女留學生數量會比男生多呢?
“多了半條染色體,就是更skr”
女生學習語言的能力更強。
這是雅思官方2015年的資料,可以看出,除了G類閱讀之外,其他各項分數都是女生高於男生,A類總分更是有0.2分的差距,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女生的環境耐受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力也更強。
可以這樣說,女生更像是“群居動物”。
無論走到哪,必須要有小姐妹。
一個人要怎麼上廁所?怎麼逛街?怎麼吐槽?
所以女生有交朋友的需求,而且這個需求,非常容易滿足。
因為全世界的女生,都是同一類動物。
她們可以從“你今天真漂亮,口紅什麼色號呀?”開始,擴充套件成一個下午的促膝長談,然後第二天,就能看到她們說說笑笑的一起來上學了。
而男生呢對於這方面比較沒那麼積極,特別是大多數男生還都是宅男,只喜歡在家打遊戲。
所以心裡會很多積壓情緒無法表達,在國外有時候就是一個人硬撐著心裡的重壓,撐不下去就回國了。
“我開心就好”
相對於中國男生,中國女生主觀上也是更願意出國的。
國外的社會環境,為女生提供的幸福感,遠大於男生。
最簡單的例子,女生喜歡的東西“口紅、香水、包包”,在國外都更容易買到。
女生喜歡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和八百個牆頭,在國外也能更近距離的接觸。
而且,英聯邦國家的大多數大學的學制是本科3年碩士1-2年。
相比國內,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對於女生來說,用最短的時間獲得高學歷,無疑是最優的選擇。
“女生嘛,找個好老公就行了”
除了主觀原因,女留學生佔比更高的一個客觀原因,如果我說是重男輕女,那很多人肯定又要不同意。
可事實就是這樣。
我們依然處在男權社會的背景下,男性在原生家庭、原生社會里話語權更大、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因此也對原生環境更有依賴性。
簡而言之,男性在原始環境裡能夠持有更大的權力。
放棄已有權力,在新的環境裡從零開始,對男生來說,是個並不划算的決定。
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男留學生們更少會糾結於“留下”還是“回國”這個問題,他們的權利根基在原生環境,他們總是要回來的。
而女生就不一樣了。
在我們所處環境裡,女生是結婚不用買房的那一方,終身定義是消費者而不是供養者,好的命運的衡量標準是你的丈夫好不好,而不是你本身成不成功。
所以“養女兒沒負擔”,留學完鍍層金,回來找個漂漂亮亮的工作,再等著嫁人就行了。
與其說這樣的留學是“培養”,還不如說是“放逐”。
都8012年了,對於“女生嫁的好才是命好”這種理論,
我真滴想說,你還是好好燃燒你的卡路里吧。
男女性別的問題總是很敏感,但“放逐”也絕對不是普遍的。
況且,就算放逐又怎樣。
放不放逐,是別人的決定。
在這個過程裡,進不進步,是自己的選擇。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還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原因。
比如中國城市女性人口數量就大於男性人口,人口基數上就佔比高。
女生覺醒更早,更適應國內的教育體制,更容易在中學階段取得好成績等等。
可在知乎上搜索“女留學生”,彈出來的聯想問題都是
“為什麼女留學生不能娶?”
“華人如何看待女留學生?”
“女留學生在國外的地位?”
在留學生群體越來越大的今天,“女留學生”這個標籤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濫用。
但這個名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女留學生不過也是學生的一種而已,對女留學生的口誅筆伐,就像對新生代的不信任一樣無知。
所以,為什麼女留學的比例高於男生?
國內環境。國外環境、性別差異……
這是一個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正常結果。
崇洋媚外這個鍋,
對不起,我們女生不背了。
男女比例差距最懸殊的國家是英國,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中,女生佔比達到了63%,男生僅佔37%,女生數量幾乎是男生的兩倍。
澳洲2014年的資料則是男生佔44%,女生佔56%,而今年移民局公佈的最新資料,男生佔比上升到45%,但女生仍處於多數。
那麼,為什麼女留學生數量會比男生多呢?
“多了半條染色體,就是更skr”
女生學習語言的能力更強。
這是雅思官方2015年的資料,可以看出,除了G類閱讀之外,其他各項分數都是女生高於男生,A類總分更是有0.2分的差距,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女生的環境耐受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力也更強。
可以這樣說,女生更像是“群居動物”。
無論走到哪,必須要有小姐妹。
一個人要怎麼上廁所?怎麼逛街?怎麼吐槽?
所以女生有交朋友的需求,而且這個需求,非常容易滿足。
因為全世界的女生,都是同一類動物。
她們可以從“你今天真漂亮,口紅什麼色號呀?”開始,擴充套件成一個下午的促膝長談,然後第二天,就能看到她們說說笑笑的一起來上學了。
而男生呢對於這方面比較沒那麼積極,特別是大多數男生還都是宅男,只喜歡在家打遊戲。
所以心裡會很多積壓情緒無法表達,在國外有時候就是一個人硬撐著心裡的重壓,撐不下去就回國了。
“我開心就好”
相對於中國男生,中國女生主觀上也是更願意出國的。
國外的社會環境,為女生提供的幸福感,遠大於男生。
最簡單的例子,女生喜歡的東西“口紅、香水、包包”,在國外都更容易買到。
女生喜歡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和八百個牆頭,在國外也能更近距離的接觸。
而且,英聯邦國家的大多數大學的學制是本科3年碩士1-2年。
相比國內,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對於女生來說,用最短的時間獲得高學歷,無疑是最優的選擇。
“女生嘛,找個好老公就行了”
除了主觀原因,女留學生佔比更高的一個客觀原因,如果我說是重男輕女,那很多人肯定又要不同意。
可事實就是這樣。
我們依然處在男權社會的背景下,男性在原生家庭、原生社會里話語權更大、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因此也對原生環境更有依賴性。
簡而言之,男性在原始環境裡能夠持有更大的權力。
放棄已有權力,在新的環境裡從零開始,對男生來說,是個並不划算的決定。
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男留學生們更少會糾結於“留下”還是“回國”這個問題,他們的權利根基在原生環境,他們總是要回來的。
而女生就不一樣了。
在我們所處環境裡,女生是結婚不用買房的那一方,終身定義是消費者而不是供養者,好的命運的衡量標準是你的丈夫好不好,而不是你本身成不成功。
所以“養女兒沒負擔”,留學完鍍層金,回來找個漂漂亮亮的工作,再等著嫁人就行了。
與其說這樣的留學是“培養”,還不如說是“放逐”。
都8012年了,對於“女生嫁的好才是命好”這種理論,
我真滴想說,你還是好好燃燒你的卡路里吧。
男女性別的問題總是很敏感,但“放逐”也絕對不是普遍的。
況且,就算放逐又怎樣。
放不放逐,是別人的決定。
在這個過程裡,進不進步,是自己的選擇。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還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原因。
比如中國城市女性人口數量就大於男性人口,人口基數上就佔比高。
女生覺醒更早,更適應國內的教育體制,更容易在中學階段取得好成績等等。
可在知乎上搜索“女留學生”,彈出來的聯想問題都是
“為什麼女留學生不能娶?”
“華人如何看待女留學生?”
“女留學生在國外的地位?”
在留學生群體越來越大的今天,“女留學生”這個標籤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濫用。
但這個名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女留學生不過也是學生的一種而已,對女留學生的口誅筆伐,就像對新生代的不信任一樣無知。
所以,為什麼女留學的比例高於男生?
國內環境。國外環境、性別差異……
這是一個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正常結果。
崇洋媚外這個鍋,
對不起,我們女生不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