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涼州七里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俗話說“叫花子也有個年節”,俗話又說“過年吃頓餃子”,既是混得再慘,也會在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日裡想辦法吃一頓好的吧。更何況古代過年,好像是一場馬拉松狂歡,從小年(臘月二十三)一直嗨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在脫離農忙,債務年前結清的前提下,這一年一度的狂歡想必是有好吃的吧。

    因為筆者沒辦法穿越回去驗證,只能從民間習俗和民謠詩詞方面來說說了。

    除夕夜: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髮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華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初七人勝節:《歲佔》中說初七是人日,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用來“熏天”。初八開工大吉:年初八是開工日,派發開工利是,是廣東老闆過年後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也是在廣東上班一族年後最期待的一件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著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紅大紫。正月初八晚上,人們無論是否去廟裡進香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祭星時,要在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並點燃,叫“散燈花兒”,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結束後,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過年該怎麼吃,從民謠上體現的明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不要說肉,好吃好玩的都有,華人在作為吃貨民族,過年是集中爆發的時節。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宋)毛滂《玉樓春·元日》

    於詩詞中也是一片歡樂祥和,於今天並無區別。

    然後古代的中國有一半是在戰爭和饑荒中度過的, 在那些苦難的日子裡,國破家亡,生命尚且不能保障,民眾食不果腹,飢寒交迫,哪裡還有過年的心情呢?唯有“國家不幸詩家幸”,為文人提供素材和靈感罷了。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南宋)文天祥《除夜》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唐)來鵠《除夜》

    在這樣的歲月裡,過年生活可以參考下面: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爹出門去躲帳,整七那個天,三十那個晚上還沒回還。大嬸給了玉交子面,我盼我的爹爹回家過年。賣豆腐賺下了幾個錢,集上我稱回來二斤面怕叫東家看見了,揣在這懷裡頭四五天。帶回家來包餃子,歡歡喜喜過個年。--《白毛女》

    混得再慘,誰也不能被剝奪過年的權利。而肉作為古代普通民眾的高檔食材,在今天就完全不值一提了。往往有人抱怨過年沒有年味,其實那是矯情,生活的美好讓我們不比非要用過年來打牙祭和釋放消費能力,況且過年本來就不能定位於吃好吃的吧?作為一個人,不論混得是好是壞,都有享受生活和親情的權利和本能。大魚大肉自然應該,白菜饅頭也未嘗不可,畢竟過年對於個人是一個心情,對於家庭則是一種親情。比如筆者此刻正帶著一家四口回老家蹭飯來了。看著一臉興奮的兩個小傢伙和異常開心的父母,我的心情彷彿也得到了解放,一年來的委屈和失落也在此刻煙消雲散。

    過年回家是流淌於中華民族血液深處的本能,也是鐫刻於基因的遺傳符號,萬家團圓,闔家歡樂是中華民族此刻的共同願景,願每一個遊子都能在此刻享受安寧和團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玲不算很漂亮,為什麼那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