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懶貓閒話
-
2 # 風月笑平生
主要的根據在於真假美猴王到如來處分辨真假時,如來佛祖說出六耳獼猴的名字後六耳獼猴的表現:
原文:“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孫大聖也要上前,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那獼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試想一下,如果如來佛祖指出的是真悟空,那麼以孫悟空的性格肯定不會“縱身跳起就走”,而是會堂堂正正的與佛祖分辨。這種心虛膽戰的表現實在不會出現在孫悟空的身上。
以此兩點,可以確定當時打死的確實是六耳獼猴。
那麼為什麼會有被打死的其實是真悟空這種說法流傳呢?持這種說法的最大論據就是孫悟空以“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為分界,一改之前桀驁不馴的形象,開始一心一意的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眾人以此來證明在這之後的孫悟空其實已經被調換過了不再是之前那個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其實這正是《西遊記》的高明之處。
因為,《西遊記》其實有明暗兩條線,明線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而暗線其實是一個修道之人修行路上的所遇種種磨難。
那麼風月這麼說有什麼證據麼?其實證據早被吳承恩老先生擺在了各位讀者的眼前,那就是全書的目錄。
在全書的目錄中,孫悟空、豬八戒、其實還有另外三個名字那就是,心猿、木母、金公。而這三個名字在修道之人中所代表的恰恰代表了三種重要的東西,心猿不必說代表著孫悟空也代表了修道之人最重視的心性。另外孫悟空還有一個名字是金公,代表的則是道教丹法中的“鉛”,而豬八戒則是木母代表的是丹法中的“汞”。道教認為鉛汞調和則成丹,而金公又克木母,所以孫悟空和豬八戒總是吵架卻又誰也離不開誰。
而真假美猴王那段故事的原目錄“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其實已經明確的告訴讀者了,修道之人在修行到此時生出了二心,也就是兩個“心猿”在攪亂“乾坤”(指身體),所以導致了“一體難修真寂滅”。只有降服二心合為一心才能繼續修行,所以文中孫悟空和六耳獼猴“本領相同,面貌一致”,因為本來就是“二心”自然如此。而最終孫悟空打死六耳獼猴則代表了將“二心”降服,繼續在修行的路上前行,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孫悟空從這章開始前後分別那麼大的原因。
-
3 # 淮左名都督
當然是假的。
我知道,一定有人說我胡扯。別急,我帶你看看原著。
《西遊記》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中,唐僧等人過女兒國,前面遇到一座高山擋路。長老勒馬回頭叫到:“悟空,前面有山,恐又生妖怪,是必謹防。”行者等道:“師傅放心,我等皈命投誠,怕甚妖怪!”長老聞言甚喜,加鞭催駿馬,放轡趲蛟龍。
這裡孫行者的話很值得玩味兒。孫悟空剛出五行山時,當著唐僧的面一棒打死了猛虎,唐僧很驚訝,問及此事時,行者還吹噓自己有多少多少本事,到這裡行者已經看透了,不再說自己有多少本領,而是說“皈命投誠,怕甚妖怪”。妖怪都是天上的佛老安排的,沒有安排的以悟空的本領可以輕易打死,既然這樣,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這裡孫悟空已經知道取經不過是走個流程,他看透了,所以後來不怎麼出力,這就是為什麼後面孫悟空動不動去請天上神仙收妖的原因。只可惜唐僧不知道,孫悟空在這一話裡打死了一個謀財害命的草寇,然後被唐僧逐出,行者心裡鬱悶,一個筋斗雲來到觀世音的南海向菩薩訴苦。請注意,孫悟空這時候在南海。那六耳獼猴在哪裡呢?
話說唐僧等八戒水不來,沙僧又去催水,這時候六耳獼猴突然出現,要給唐僧送水喝。結果長老居然不喝,不僅不喝,還說:“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當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罷!”行者道:“無我你去不得西天也。”三藏道:“去的去不得,不干你事!潑猢猻!只管來纏我做甚!”這裡行者好言相勸,唐僧卻罵行者“潑猢猻”,一個勁兒的趕悟空走。恰好這一幕只有兩人在這。要知道,唐僧趕悟空走後,身邊只就有八戒沙僧兩人,可這兩人居然放心地撇下唐僧走了。心有多大?只有一種可能,八戒和沙僧事先都知道取經的目的,因為他們兩個原先就在天上當官,下界跟著唐僧取經將功贖罪,相當於做任務,而且是事先知道任務目的的任務,所以完全放心。後來悟空也悟透了,只有唐僧一人傻傻不知情,時不時地還對悟空念緊箍咒。悟空心生鬱悶,自然要去訴苦。如來也就給悟空一個坡下,幫孫悟空演了一場戲,孫悟空用個假身當壞人,打一頓唐僧出出氣,然後如來編個六耳獼猴出來(官方說法叫“正當理由”)哄哄唐僧,最後再讓菩薩當個勸架人,事情就和和美美的結束了。唐僧後來也幾乎沒再念過緊箍咒。所以,真假美猴王這一回算是化解孫悟空心中積怨、唐僧對悟空的戒備的一回,在整部書中起個承接作用。
回覆列表
我也喜歡看西遊,買了幾套西遊記,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是因為真假美猴王之後,猴王性子與法力都不似從前,再加上諦聽的態度,不得不讓人懷疑。西行之路也源於佛道兩家博弈,箇中緣由也牽扯深廣。彷彿從那一戰之後,猴王的不受約束和法力都大打折扣,不過如果真的猴王死於那一戰,卻是冤屈可怖,說下去就要忍不住牽扯佛家了,不說了。
建議題主看看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