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箭穿心房
-
2 # 一號風手
由於石油和美元掛鉤,美國操控國際油價一般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透過美元的增減來左右國際油價。石油用美元結算,美國增加美元的供應量會導致國際油價升高,美國減少美元的供應量會導致國際油價下降,運用的是貨幣通貨膨脹和通貨萎縮的原理。
第二操控美元匯率這種方法是讓美元出現升值和貶值,操控國際油價。不過這時候國際油價的價格可能是不變的,但是結算貨幣自身價值出現變動。
這種方法比較複雜一點,可以透過加息和減息實現美元價值的變動,雖然國際油價的成交價格不變,但是由於美元自身出現了升值或者貶值,同樣的讓國際油價出現看不見的波動。
打個比方說。
原來6元=1美元=1桶石油。
美元升值後,匯率上漲了4塊。由原來的6塊錢換到1美元,變成後要10塊錢才能換到1美元。
結果是10元=1美元=1桶石油
這裡就是受到美元升值影響,雖然美元購買石油的價格不變,但是你卻要多付出4塊錢才能夠購買到一桶石油。
(這裡面只是一種情況,另外很有不同的情況)
操控匯率是美國針對某一個國家進行打壓的方法,可以只打一個,也可以打多個或者全部大。要全部解釋清楚是很複雜的,這裡就免了。
第三種是控制石油產量所謂物以稀為貴,物以多為賤。美國可以透過迫使產油國增產或者減產來實現國際油價的變動。
所以不聽美國話的產油國,美國統統都要對付,打到他們聽話為止。只要他們聽他了,美國就可以不採取貨幣政策來操控國際油價。因為單單使用貨幣政策來操控國際油價的話,有時候也會對美國的經濟產生影響。
以上三種方法美國可以單獨使用其中,也可以1+1或者1+2組合起來使用。如果把組合使用也看作一種方法,那麼美國操控國際油價就不止只有三種,還要加上這三種方法的任意組合。只不過組合起來使用,操作就變得相對複雜,不過打壓也越精準。
-
3 # 老罈子44874384
美國運用”美元霸權”操縱國際油價打壓對手,是不爭的事實。只是在中俄聯手的情況下,美國確實是有些兩難,因為油價高了,對中國不利,但是對俄羅斯有利。油價低了,對俄羅斯不利,但是對中國有利。
可是,光這樣顯然是不行的。畢竟是受制於大盤操之於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儘管正大力發展非石油能源,但是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石油都還是工業,國防及民生的”糧道”。要是”糧道”斷了,就會趴窩。
雖然,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但在國際油價的定價權方面卻沒有多少話語權。 要是從發生了最不利的情況看問題,一般”非產油國”石油儲備是90天,歐盟已提高到了120天,日本早已提高到了160天以上,美國則是搖身一變,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成了石油出口國。十多年前,當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的時候,就連30天的石油儲備都沒有完全做到。
關鍵的問題在於,中俄及其它幾個不願意跟著美國跑的幾個產油國,怎麼也搞一個“非美元石油制”,並有著踏實可靠的錨地,即,可以保障原油供應地及運輸線的安全。似最大的希望所在,就是”人民幣石油制”。可是,人民幣依然在掛靠著美元,人民幣資本市場”資本專案”依然還不敢放開,人民幣依然還不是全球貿易結算的硬通貨,僅憑這幾點看建立“人民幣石油制”的事,談何容易。
實現“人民幣石油制”即人民幣的充分國際化,必要條件是,要有更為堅實的信用基礎作為支撐。也就是,更健全的高中端製造業及其市場,更強大的軍力特別是具有遠洋海軍的投送力,更充裕的黃金儲備,以及更多的全球規則體系的發言權。其路漫漫。是要保持足夠的清醒的。
回覆列表
美蘇爭霸時,發現蘇聯的財政收入中賣石油的收入佔比很大,美國透過與產油國達成默契,壓低油價,造成蘇聯財政困難。結合星球大戰等欺騙戰術配合,蘇聯未能調整產業結構,逐步衰敗。
二十一世紀,中國崛起,石油依賴度很高。美國故技重施,只不過這次是抬價。石油價格從30美金每桶飆升至140,企圖打垮中國,但中國迅速展示了煤炭液化的工業能力和承受高油價的耐力。與此同時,俄羅斯因油價而重新崛起。西方無奈放棄。油價於是回落。
人算不如天算,美國債臺高築,企圖乘高油價開發本土石油和頁岩氣。然而這促動了海灣地區低油價國的乳酪。美國再也難以透過油價波動來獲得戰略利益,因為美國自己也變成了巨大的石油輸出國。
中國乘著大買家的地位,建成了石油交易所,使用人民幣交易,一方面有了定價權,另一方面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本來還可以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強行推銷高價美國石油,然而,中俄軍事技術已經趕上了美國,單極世界已經崩潰。
可見的將來,美國難以利用石油價格打壓對手。低油價,自己也遭損失,高油價,俄羅斯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