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小密
-
2 # 高醫生心理
一些有自閉傾向的孩子甚至兩歲的時候仍然不會說話、與別人無目光對視、喜歡獨處、不喜歡被大人疼愛、只會鸚鵡學舌、不喜歡玩玩具,喜歡的東西很奇怪,像瓶蓋、風扇、電梯等、有時候還腳尖走路,偶爾邊笑邊轉圈,大小便有時候能示意,有時候就直接弄褲子上,要什麼不會說只會拉著大人去拿。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稍出什麼狀況都能把父母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家長都會很著急,開始擔心這擔心那…
其實就自閉症來說,85%的孩子都是輕度的情況,屬於“能教育者”;中度的百分率一般在10%,屬於“能訓練者”;重度為3%,往往具有某些身體畸形或神經障礙;極重度2%。“能教育、能訓練者”是可以透過家長、老師、專業機構協助下,學習社會技能,適應社會的:
【改善孩子自閉症狀的方法】
一、幫助兒童理解規則
二、安排結構性的學習環境
如果孩子的固執行為、衝動性格及對環境轉變時的焦慮較多較重,家長可考慮規律化及穩定的學習環境協助他們學習及遵守規則。目前社會上成立了很多“特教”機構可以提供適合孩子學習環境,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三、訂定契約,遵守規範
因孩子的固執行為,家長可預先說明要求及規則,與孩子約法三章,要求他們遵守。(注:準則必需清晰一致,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情緒)。
四、節目預告
由於自閉症及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孩子對突如奇來的改變會產生敏感及不安,家長應避免不必要的改變,並在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預先知道改變(即對孩子進行預告),從而避免產生不安和焦慮的情緒。
五、運用生活化、具體化的教學方式,把學習過程細化。
家長可把課文稍作改編,將生字套入生活化的言辭讓孩子學習。並儘量使用看得見或觸控得到的輔助教材以加強學習效果。
六、教導適宜的情緒發洩方式及行為模式。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上,重點不應只在改變原有的行為,而是要訓練適當的行為取而代之。
七、建立信賴關係,找出互動起點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特別留意說話的語氣。部份孩子的聽覺會有敏感情況,過度強烈的語氣會使其情緒不安。
八、“朋輩”關係的經營
自閉症及阿斯伯格綜合症兒童在社交溝通方面會有較大的困難。在學校,家長應與老師進行及時溝通,選擇有耐心及樂意助人的孩子坐在其身旁,提醒他們該做該說的事項,亦可幫助他們學習。
祝好!
-The end -
每天懂點兒心理-用心科普我們身邊的心理常識
-
3 # Yc一帆風順
自閉症是先天的,是無法治癒的。語遲,無目光對視,叫他不應你,自己玩自己的,一放下就亂跑不聽指令。只能去機構做康復訓練,不停的重複做指令。
-
4 # 小蝸牛慢跑
治癒的想法每個自閉症兒家長都有,但是現實很殘酷,根據現有的醫學研究,自閉症是個終身問題,我們只能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改善,減少那些不良行為,讓其迴歸一個正常孩子。
作為閉娃家長,希望把我們的經驗能給你一點幫助。
第一、走出陰影家長快速從孩子患自閉症的陰影中走出來,父母才是孩子的希望,只有我們走出來,才能對孩子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干預。
第二、自閉症認知馬上利用網路查閱自閉症相關內容,做到心裡有個基本認識,也可以和孩子的診斷醫生進行溝通,尋求他們的知道和幫助,畢竟他們才是最專業的人員。
第三、尋找康復機構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和家庭人員儘快的尋找一家合適的康復機構,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課程安排。
第四、康復學習家長要學習、學習、在學習、畢竟機構時間不是太長,我們的孩子大部分時間是跟我們在一起的,我們自己展開康復訓練才是主要的。
第五、全家行動要發動全家行動起來,尤其在家訓練時間,要全家保持一個基調,不能爸爸訓練,媽媽溺愛,爺爺一個模式、奶奶有一個模式,要統一行動。
第六、正常遊戲平時訓練之餘也要讓孩子和正常孩子接觸,如果有個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那是再好不過了。
第七、身體鍛鍊康復訓練的同時,孩子的身體不能拉下,身體是根本,沒有一個好身體,無法開展其他的康復的。
我們的孩子康復時間非常寶貴,不能浪費一分一秒。同樣作為自閉症孩子家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孩子的未來有我們現在努力的程度所決定。
回覆列表
要去鼓勵他,多去與別人交往,可以先從給他養一些花花草草,到一些小動物,小狗,循序漸進,最後再讓他主動去與別的小朋友交往,這時候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可以治癒的,但是要注意不要讓他再受打擊,要讓他發現自己的優點,多給他找自信,加油!